评论 > 民意 > 正文

父母的焦虑:何止是三年辅导班烧掉一套房首付

—三年烧掉一套房首付:父母的焦虑

一个家庭只要有孩子,教育支出绝对少不了。为此,家长们难免频频进出各类兴趣班或文化课辅导班,为孩子挑选出最合适、最满意的课程。事实上,教育支出成为很多家庭消费的大头。有些家长表示,三个月工资都撑不起孩子的一个假期。虽然每个父母承担的教育开销是过去的数倍,但他们抱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想法仍然不放弃任何提升孩子能力的机会,即使花费再多的金钱也认为物有所值。

济南的芃芃妈妈曾为5年级的女儿准备了‌‌“大礼包‌‌”: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辅导班和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综合提高班。

其中奥数一年4000多,小提琴一年1万5,舞蹈一年5000多,主持人课9000多,英语辅导班1万3,这个寒假报名的提高班一周998,此外还充值了3000元的线上外教课。

前前后后算下来,女儿在课外教育上的花费一年有5万以上。

如果谁家孩子上了高中,各种补习班的费用则更多。如果准备出国,那么就需要报名‌‌“国际班‌‌”,三年下来至少花费几十万,能烧掉一套房子的首付。

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近9成孩子上过辅导班。

可以这样说,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没有‌‌“淡季‌‌”,只有‌‌“旺季‌‌”。

他们的热情只会持续走高。有钱的家庭什么都要学,没钱的家庭就算贷款也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即使很多家长‌‌“濒临破产‌‌”,也十分坚定地认为:衣食住行可以省,孩子教育不能省。

如今,各式各样的新式育儿理念盛行,80、90后父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的育儿观念相对来说更加开放和包容。

不仅注重孩子的学科辅导,对艺术、体育、科创、研学、生活素养等素质教育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即使培训费用再贵也情愿为此买单。

而线上教育为家长提供更多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了学生在学习方面新的需求。

教育类APP,作文辅导、国学辅导、英语辅导等在线课程深受‌‌“线上党家长‌‌”的青睐。

对此很多家长坦言,尽管学校之外的教育支出是一笔不低的花费,但在新的一年,还是会继续坚定消费。

为何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视和焦虑?

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发生改变,教育形态较过去有很大的提升。

80后、90后这一代所受的教育属于传统粗放型,父母的养育方式基本都是散养,因此孩子们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迁,有更多的机会为孩子的起跑加速,有更多的渠道帮助孩子完善自我,正是这种期望促使父母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资。

特别是与同龄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家庭消费支出的决定。

无论是给孩子安排无缝衔接的辅导班,还是拼了命去买寸土寸金的学区房,很多父母依旧心怀忐忑,唯恐跟不上教育的步伐。

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怕输的不是孩子,反而是父母。

家长们总是将希望以及自己成长中的缺失强加在孩子身上,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

‌‌“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别让我们失望‌‌”‌‌“我们没有考上好大学,你一定要考个好学校‌‌”‌‌“我们那时没条件,你现在只管好好学‌‌”

压在孩子头上的中国式父母焦虑,很有可能毁了孩子。

很多学生在接受学校减负教育的同时,仍要承受高强度的非课堂教育。面对着永远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爸爸妈妈的殷切期盼,常常感到不堪重负。

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调解,很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美国大法官沃伦曾说过: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更成功地找到自己的幸福,教育不是为社会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

来自父母用力过猛的教育,摧毁的正是孩子积极学习的兴趣,给他们带来的伤害也可能是毁灭性的。

有一个朋友曾向我吐槽,她对教育孩子很苦恼。

当年她没有机会好好读书,所以在‌‌“望子成龙‌‌”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她抓住一切机会让儿子学习各种知识。

比如,每到周末就给他报学科类的辅导班,每到放假也逼着孩子去上兴趣班。

渐渐地,朋友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儿子稍有退步就大发雷霆,骂他没有一点儿上进心。

儿子最初还会产生不满进行反抗,直到后来便沉默不语,见了妈妈就害怕,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我劝她,作为母亲,你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

从那以后,她从改变自己开始,放下对孩子的种种期望,不再逼他去上不喜欢的兴趣班,也不再动不动就吼骂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原本降至冰点的母子关系开始融化,慢慢升温。儿子在她面前不再畏畏缩缩,也重新找回了对妈妈的依赖。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女士认为,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一切教育都应以‌‌“自由‌‌”为前提促使孩子自发性地学习。

很多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爱的绑架,让他们承受来自家长的焦虑和期待。

其实让孩子按照他的节奏去成长,远远胜过于父母的‌‌“拔苗助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人。要学会尊重孩子,给予他们自主决定的机会和权利。

不要看见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也叫自己的孩子去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长短之处,尊重孩子的差异化。

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父母的角色不是帮助孩子决定什么,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科学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希望你不要做那个让孩子厌烦的‌‌“独裁者‌‌”,而是把孩子当做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来尊重。

这样才能为他们创造自由发展的良好空间,收获更好的教育体验和结果。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柠妈亲子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530/129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