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庄子并不这么认为 学圣人之勇临危不惧

在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困厄而作出抉择时,总有人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诚然,身在樊笼里,自然应当遵守笼中的各种约束与规则,在各种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生存就如水中浮萍一样随风飘零。如何才能在难以改变的社会环境中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如何面对负担日益繁重的当下成了很多人的心病。其实古代圣贤也曾身临其境,看看他们如何处置,我们也就不会如此自扰。

古人将我们面临的困厄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自然规律如生老病死,福祸患难,一类是天灾人祸如国家兴亡,自然灾害。这两种都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历史规律,而不同的人面对它们时所作出的回应也不尽相同,庄子指出: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

大意是说圣人生活的原则是顺应自然规律,死亡也只是万物变化的一种形式。安静时如阴气一般,行动时如阳气一般,不为祸福费心。感觉产生了便做自然的回应,需要行动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行动,不用智巧机诈,一切顺应自然规律,这便能免于天灾人祸,福祸是非。乍看之下安守本分、逆来顺受,似乎有些消极。但其实纵观庄子一生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并没有如此,足见其初心并非如此。庄子在《秋水篇》中这样写道: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为圣人之勇也.

直译就是明白困厄是命运使然,知晓摆脱困厄是时运使然,如此即便身临大难也不会有丝毫的畏惧,圣人的勇敢便是如此。可见庄子眼中“螳臂挡车”的匹夫之勇算不得真勇,能够在面对困厄的时候泰然处之才是真正的勇敢。沈从文的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在面对如此绝境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轻生,包括他的一位朋友。然而沈在回信中极力劝阻,还说自己在乡下养猪,很多瘦弱的猪现在也是白白胖胖的,此种心境是释然也是泰然。后来在回复亲人的信中也有这样话“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类似的话儿在他的诸多书涵中都是能看到。后来不许他写小说,他便专心于考据,随后便有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等名作。能在逆境中安然自处,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能够泰然面对,这种勇敢才是最难得的。

由此可见庄子是希望我们能够在面对困厄的时候能泰然处之,它与逆来顺受的区别在于这是源于勇气的主动选择,而这份勇气正昭示着对希望的渴望,它会指引我们积极的面对困境,蛰伏正是为了迎接黑夜过后的黎明。人生一世,艰难困苦何其之多,旦夕祸福谁能躲过,是就此认命一蹶不振叹“身不由己”,还是泰然面对伺机而动法“圣人之勇”,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西安风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213/138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