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娱乐评论 > 正文

这条消失的热搜 到现在我还不寒而栗

小说作者蕾拉把故事背景搬到了法国。

她的创作初衷是呈现家庭中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一篇关于小说《温柔之歌》的评论文章采用了这样的标题——

「这是一场女性对女性、弱者对弱者的战争。」

故事里,妻子米莉安是四口之家中的弱者。

两个孩子接连出生的几年时间里,她一直担任着全职太太。

丈夫保罗忙碌于工作,她不得不因此放下自己的律师事业,全身心投入家庭。

但多年来琐碎的主妇生活磨损着她的精力和耐心。

直到觉得自己快崩溃了,才终于向丈夫提出了「重回职场」的想法。

在小说的第一章节,其实用了大量篇幅去呈现这位母亲的难处。

她觉得自己差不多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她开始拒绝所有的晚餐邀请,也不听朋友的电话。尤其是女人,她很不相信她们,因为她们有时显得非常残忍。看到有人装出一副很欣赏她,尤其还很羡慕她的样子,她有时真恨不得掐死她们。

事实上,虽然雇主一家被设定为中产,但经济条件并不富裕。

米莉安重返职场的工资很低,也只能刚刚抵消聘请保姆露易丝的开销。

但不管怎么说,雇主-保姆之间终究存在着阶级差异。

路易丝对待出资者的指令只能言听计从。

而唯一比她还弱小、能受她「指令」的也就只有孩子了。

当这种权力结构的不对等、物质生活的巨大反差造成心理问题(嫉妒、仇视)时,或许就会埋下悲剧的种子。

这版电影改编其实并不好,没有完整交代保姆杀人的动机,人物形象很平面。

导致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电影评分实际上也不高。

所以相比之下,鱼叔更推荐大家去阅读原著。

作者用了非常多的笔墨去细致呈现雇主一家对保姆既保持表面尊重,内心又难免看低的复杂心理

以及露易丝长期位居底层所积累的心理压力和病态观念。

她被丈夫看低,被自己的亲生孩子嫌弃;

更是一次次在雇主家中看脸色行事,她对此太熟悉了。

“虽然他们说,我们也可以当这是在度假,但是如果你玩得太高兴,他们会感觉不太好。”

而这正是原著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它从保姆的角度,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的心理状态。

这部作品抛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保姆为何杀人?

相比起老龄化严重的欧洲,中国的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悲剧背后,有着当下国人所直面的现实难题:

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问题、「421家庭」……

当抚养老幼的压力越来越重,而国家的公共养老配套措施(如养老机构)跟不上来时。

保姆就成了社会发展不成熟的「替补员」

大量的需求催生了一大堆家政护理市场的乱象,很多没有经过背景调查、素质把关的人都进入了行业。

但即便如此,找一个保姆依旧不容易。

这也是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现实选择:

「即使听说过再多关于保姆的负面新闻,但总得找个人来照顾爸妈吧。」

否则该怎么办呢,让996的你来照顾么?

与此同时,保姆职业也有着它自身的不易

特别对于照顾老人的保姆来说,相对于母婴护理,她们所耗费的时间和获得的收入性价比差很多。

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而且随着大量负面报道的传播,在公众舆论中,保姆愈发被贬低成了一个「低素质人口聚集地」。

哪怕是好好工作的人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经常被误解,收到无端批评

其结果就是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除了正视弱势群体的处境之外,价值观的失序更值得我们关注。

回看「溧阳保姆案」,在邻居口中,闷死老人的保姆虞某似乎并不差钱。

来源:新京报报道

她是被害者家属的熟人,有着数额不小的存款,在医院也有过几年的护工经验。

但为什么她依然犯下了杀人罪?

有人推测她是家政行业中的「执死鸡」

也就是干短短几天活,来收取雇主一个月工资+冲喜红包(本案中虞某工作8天,工资按10天算)。

用人命来换取多几天的工钱,这或许是「贪小便宜」最恐怖的方式了

如此扭曲的价值观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但仔细想想,这种罔顾人命的行径又何尝只出现在保姆行业。

它的背后是部分国人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的欠缺

一旦「漠视生命」碰上「金钱至上」,无论是「郴州假奶粉」还是「泉州豆腐渣大楼」,哪一个不比「毒保姆」可怕?

说到底,「溧阳保姆案」是我们时代一个具象的影子罢了

对于任何的犯罪行径,法律都应当予以制裁。

但作为旁观者,我们没有必要污名化整个保姆职业。

缺了她们,当下中国的养老问题只会更加糟糕。

相比无意义的谩骂和歧视,当下更迫切的,是去思考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

当我们的父母老去,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

当我们自己面临衰老,又该怎么办?

健全养老体制、规范保姆准入门槛、关注心理问题和价值观教育等等。

这些问题都轮不到鱼叔来解决。

我只是那个提出问题的人。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独立鱼电影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22/145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