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秦桧临终前,给两个心腹留下了一道考验政治智商的难题

作者: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一段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十月(公元1155年),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病重。

当时秦桧已经六十五岁,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可能扛不动了,就想着要开始交代后事。这些后事,除了自己家的事情之外,更多的是朝廷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是因为秦桧病重的时候依然挂念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是他想在自己死后,朝廷的走向依然能够按照他的布局进行下去——毕竟他那么多门生故吏、亲朋好友的仕途和产业,不能因为他的逝去而灰飞烟灭。

于是,他找来了两个心腹董德元和汤思退,到自己房间来听命。

这句话乍一听,感觉董德元和汤思退都是俩打手。其实,他们都是当朝的实权派人物。

董德元,江西人,绍兴十八年的殿试第一名,因为他当时有官职在身,按照朝廷的规矩官不与民争状元,于是被降为第二。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的状元后来给了王佐,同年的进士还有南宋大儒朱熹,可见董德元的功力实在是不一般。

董德元入朝为官之后,对秦桧攀附得非常紧,深得信任,在秦桧病死前的两个月、也就是绍兴二十五年八月,被从吏部尚书的岗位上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

汤思退,浙江人,虽然在科举方面没有董德元那么厉害,但是因为秦桧特别喜欢他,所以升迁得极其迅猛。

同样是在绍兴二十五年,在六月份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礼部侍郎,就被火线提拔成了签书枢密院事(类似于国防部副部长),随后又在十月,也就是秦桧病死的那个月,再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从这两个人的履历,大家就能看出,秦桧布局的紧迫性以及良苦用心。

秦桧在自己的病床上,仔仔细细交代了后事。可能秦桧也明白,自己死后再也没有能力控制董德元和汤思退,只能靠多加恩惠来打感情牌了。

于是,秦桧聊完之后,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大红包——确实非常大,黄金一千两。

两个副相看到这笔钱,顿时就展开了激烈的心理活动。

坦白地说,凭借二人的手段和身家,这笔钱不是什么大财富,更多的是一个态度问题。两个人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董德元收下了这一千两黄金,他的理由是:「如果我不收,秦桧就会怀疑我不愿意听他交代事项,把他当成外人。他能够把我提拔成副相,也能把我从副相的位置上赶下去。现在他虽然病重,但是还能说话,万一得罪了他,他一句话就把我降职了,所以,他说什么我就听什么,他给什么我就要什么,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但是汤思退就没收这笔钱,他的理由也很正当:「秦桧是我的老上级,我一直唯他马首是瞻,他交代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有什么好处,事情办成之后他自然会考虑我,从来没有先给我钱再让我办事的道理。现在他弄这么一出,有可能是考验我,我要是一收钱,就是觉得秦桧马上要死了,办事都要拿钱了。所以,这个紧要关头千万不能得罪他。」

没过几天,秦桧果然病死,高宗开始重新布局朝廷的势力,全面清除秦桧的党羽。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秦桧的临终交代也很快被人捅到了高宗那里。

高宗得到的信息是:董德元收了秦桧的钱,而汤思退没有收。所以,高宗认为,董德元是秦桧的党羽,汤思退不是。

于是,两个人的仕途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的十二月,董德元罢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入过朝廷核心层,八年之后病逝。

第二年六月,汤思退拜相,后来虽然被弹劾奸诈曾经被罢职,但是他没收秦桧红包的事情,始终在高宗心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没过多久再度拜相,把持朝政多年,直至隆兴二年(1164年)才因为跟金国和谈失败被罢免。

这一千两黄金,收还是不收,真的是太考验一个人的政治智慧了。

当然,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这句话毫无意义,主要是为了防杠)。

以上史料出自《宋史·秦桧传》《宋史·汤思退传》《宋史·表·宰辅》等。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604/145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