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从来不需要家长的催促,就能自觉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然而有些孩子无论怎么催促,就是不肯做,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学习缺乏"内驱力"。
所谓内驱力简单来讲就是孩子学习或者想做成某件事的一种身体内部驱使动力,这是一种由孩子内心生发的一种真实的力量。如果孩子有了这种内驱力,他们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孩子学习缺乏"内驱力"的原因是什么?
1、来自家长"超限效应"的影响
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作用时间过久、刺激过度而引起的心理逆反现象。
超限效应来自于一个发生在马克•吐温身上的小故事。马克在刚开始时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决定捐款,但随着十分钟又十分钟的时间过去,马克觉得不耐烦了,就决定分文不捐,甚至还从盘子中取走了两块钱。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劝说孩子写作业,当第一次说的时候,孩子还会听一听,随着提及次数的增加,孩子反而会觉得不耐烦,做任何与学习相关的事都提不起丝毫的动力。
2、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肯定
《资治通鉴》一书中写道:"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很多家长信奉采取严厉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才,家长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得做什么。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立着大大小小的规矩,却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肯定和赞扬,孩子不仅没有自由,生活学习的压力还格外的大。即使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也无法改变这是一种伤害孩子的行为。
当然,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探寻其中的动因。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1、满足孩子基础性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我们人体的需要分为这几个层次:从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我们让孩子学习的这种需要就是孩子的最高需要,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仓禀实,而知荣辱。"对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只有满足孩子基础的需要,那么他们的高级需要才会实现。具体来说我们先要满足孩子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孩子的这种学习内驱力才会产生。因此如果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差或者是我们的家庭氛围不好,那么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自然是难以产生的。
2、引导孩子给自己设定目标
满足了孩子基础的需要,还不能自发的产生驱动力。要转换为内驱力,还需要一个关键的步骤:家长帮助孩子给自己设目标。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低龄阶段,甚至连全局观都没有——尽管他会有模糊的方向和向往,但基本上是很难设定合理的、科学的目标的。
所以,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把目标整理出来,并帮助分解目标,分解到阶段。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帮助他设定合理的目标,目标需要清晰、具体、可衡量、可达成;
同时帮助孩子理清现状,那么目标和现实的“落差”就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然,目标不应当太高,太高了,孩子容易受挫,对于建立自信自然是不利的;目标也不宜太低,太低太容易,在过程中孩子体验不到足够的努力,也很容易因为太简单太容易而觉得无聊,也不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3、强化孩子积极正向的心理
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应该做的是强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让孩子在一次次从无到有的“努力→达成”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力,体验到自身的力量,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掌控感,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心理自信。这种自信作为坚实的基础,又可以在下一次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孩子可以就事论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困难、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归咎于“我不行”。这样,孩子就可以不轻易言败、愿意再次尝试,去寻找方法,克服一一提高一一达成,于是再一次地体验“我可以!”,从而继续增强信心,于是越来越强,良性循环!这就是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4、培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论语•雍也》有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句话就给出了学习内驱力的说明:找到孩子学习的乐趣,就可以让他们主动学习。儿童心理学发现,孩子们在乎的兴趣点并不复杂,比如神秘、新奇、刺激、竞争、被肯定等等。家长们可以尝试把这些理念结合到他们的学习、作业当中,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至少我们的孩子会每天在托管班和小朋友们比着把作业快快地做完,然后被老师肯定和表扬,这样他回家后就可以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画地图,玩游戏,下象棋等,而这些又可以激发孩子把后续的事情做得更好。
5、帮助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还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意义并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
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