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民俗风情 > 正文

为何古人总说:“抖腿耸肩霉三代 手不扶碗穷一生”?

南怀瑾先生曾说:腿不要抖,这个动作的习气要戒掉,不戒掉会倒霉,运气不佳。一个人千万不要抖腿,坐在那里两腿这样抖动,有钱则钱抖光,有人则人抖光,家破人亡。如果出家师父,则茅棚都会抖掉……

大师之言,往往有深意,普通人很难窥视其中的奥秘。民间则言:“男抖穷,女抖贱。”一个人老是耸肩、抖腿,就男人来说不可是事业有成,女人可能轻浮、下贱。

举止文明体现的是文明举止。举止从容优雅,让人感到潜在的修养。而懒散懈怠、矫柔造作、轻浮粗鲁,则是一个缺乏教养的表现。由表及里,一个缺少教养的人,是很难谈得不上事业。

《弟子规》云:“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古人吃饭情景

大凡有教养的人,都自然而然地以仪态展示教养。仪态是人的姿态、举止和风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率直而不鲁莽,活泼而不轻佻。即便蹲着也会呈现优雅,不要有弯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动作,切忌两腿叉开露出内装,沦为他人的笑谈。

古代生活情景

“民以食为天”,吃饭其实也是天大的事。日本人、韩国人吃饭时,常常脱鞋进屋,这其实是古代中原民族的礼仪。所谓登堂入室,就是要脱掉鞋子,脱掉袜子(足衣)。春秋时卫国大夫褚师声子与国君到齐国避难,吃饭时褚师声子脱了鞋子没有脱袜子,卫出公露出不悦。褚师声子解释说:我的脚有病,脱掉足衣不好。卫出公非常生气,要把他的脚砍掉,因为这种行为有违礼法。

唐摹本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局部

礼法在一个人的心目中,最高境界就是体现为禁忌。中国古代,古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有十余种禁忌。如果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嘴嘬发出声响,就叫“品箸留声”;如果用筷子敲击盘碗,则被视为是骂天,就叫“击盏敲盅”;如果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便是严重失礼行为,就叫“落地惊神”,等等。

明代青花碗

古人吃饭时,要求右手把筷子拿稳,左手把碗扶好,嘴伸到碗边吃饭——以食就口,不以口就食。“手不扶碗穷一生”,就是对违反者的一种警告。

古人用餐

古代皇族吃饭,规矩也是有的。满桌珍馐,高大上就不用说了。清顺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载: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最终被废。这位皇后缺少敬畏,只懂得“奢侈”,把规矩理解成排场,其实也是缺少教养的表现,对她自己与皇族都是不利的。

清代筷子筒

皇族吃饭的奢侈,不单纯是待遇,主要是还有安全的考虑,也就是不让外人看出隐私或爱好。《资治通鉴·晋纪八》载:汉惠帝司马衷,“食饼中毒,庚午,崩于显阳殿。”皇帝被成功谋杀,是因为他爱吃什么别人知道,否则,所有的食物都下毒,操作起来就难多了。

明周臣春泉小隐图

“广厦万间,夜眠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平时的食宿并不存在太多的安全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当作皇帝,帝王一样地讲究呢?有所敬畏,不为所欲为,这才是人生的一道底线。大师的警言,民间的俗语,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本质就是要人有所敬畏,守住人生的底线……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toments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127/152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