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你帮助了他人 还被恩将仇报 是因为你不懂得这3种“分寸”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是以德报怨,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那么用什么来回报善行呢?其实,应该用公正无私去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孔子所说的“直”有公正无私的意思,更加可以理解为理性思考,恩怨分明,以牙还牙,对待善人用善的方法,对待恶人用恶的方法。有些时候,纵容坏人的善良,比恶还恶。

其实,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要理性思考,就像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一样。人心是很危险,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只有提前做好预防,才能减少很多麻烦。比如说,帮助了他人,还被恩将仇报,是因为你不懂得这3种“分寸”,避免对方恩将仇报!

1、尽量不要主动帮忙;

人际交往中,热情、活泼、主动等词语,看似都是好词,是在鼓励大家要敞开心扉,真诚友善待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差距:当面与你关系和睦的人,往往会在背后说你坏话,甚至是捅你刀子。

于是乎,连孔子他老人家都感叹道: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心比知天还难。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像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处世忠告。如果我们低估了人性的恶,往往就会好心办坏事,被人恩将仇报。

高情商的人,尽量不要主动帮助他人,因为如果你主动帮忙,他人就会很容易得到好处,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帮忙过程中出了点小差错,他人又会埋怨你,说你是一厢情愿地付出,最后就是好心没有好报。

朋友A在网上申请一笔补助金,并通知他朋友B。因为朋友B不太会网上操作,朋友A还没有等到朋友B开口,就主动提出要帮忙朋友B网上申请。但是后来因为系统出了问题,朋友B的申请没有通过,还责怪朋友A“办的啥事”,生气地挂了电话。

后来,朋友B去大厅办好了业务,并告知朋友A也要去大厅办。朋友A问朋友B需要带哪些材料,具体流程如何,朋友B非常不耐烦,认为朋友A之前没有帮到自己忙,就很不客气地挂了电话。

所以说,主动帮忙的结果,大概率是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你主动帮人,如果事情成了,皆大欢喜;如果事情办砸了,责任都是你的,他人还会对你恩将仇报。

2、尽量“帮困不帮懒”;

俗语说“救急不救穷”,我们可以借钱给他人救急,但是不可借钱救穷。同理,帮人的时候,也要有所选择,尽量帮人于困境,但不能帮助那些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懒汉。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去看望村里面一个贫困户,问对方还需要什么。贫困户带着怨气地说道“我啥都不缺,就缺一个媳妇”。扶贫干部很是惊讶,说自己也没有老婆。没想到贫困户鄙视地说道“你都没有,你跟我一样!”,然后扭头走开了。

有些人,天生懒惰,属于扶不起的阿斗,总是想着天上掉馅饼;如果我们帮助了这样的懒人,就是陷入一个无底深渊,而且对方还懂得感恩。对于懒人来说,你付出再多,在他们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因为你比他们过得好一点。所以说,聪明人都尽量“帮困不帮懒”,帮人也要分对象。

3、帮忙要适可而止;

古语说得好:“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对人不可太好,帮人也要适可而止,如果你过多施舍恩惠,就会物极必反,最后生出祸害。

人心是不知足的,你对人越好,帮人越多,越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最后对方反而不珍惜你,不懂得感恩,对你恩将仇报。

如果你帮人很多次,就因为一次忙没有帮好,他人就马上翻脸,忘记你以前所有的好,而只记得你现在的不好。这就是人性,是很难改变,于是老祖宗告诫我们: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斗米恩,担米仇。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过多帮助他人,就会让人感觉你的时间和精力很廉价,不值钱。人性就是如此,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怎么珍惜。

所以,当我们被人伤害了,首先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付出的太多,帮人太多了,总是当老好人,把自己放得太低了。想要别人疼惜我们、尊重我们,首先要我们自己疼自己、尊重自己。所以说,高情商的人,帮助他人时,都懂得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

结语:

人是自带社会属性的动物,少不了互帮互助,但是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又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如果谁不懂得人性,最后往往都会被伤得遍体鳞伤。你帮助了他人,还被恩将仇报,是因为你帮人的“分寸”。

所以,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彰显高情商,要把握好这三种“分寸”——尽量不要主动帮忙、尽量“帮困不帮懒”、帮忙要适可而止,避免对方恩将仇报。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国学文化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225/1537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