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香港七旬义务律师“桐叔”等11人被捕 好友指其留港是为「发光发热」

继上周大抓捕超过50名民主派人士后,港警国安周四(14日)再出动,拘捕11名男女,但罪名却和《香港国安法》无关,而是涉嫌“协助罪犯”。消息称,和早前12名港人偷渡的案件有关。其中一名被捕者,是年过七旬的义务律师黄国桐。他过往一直义不容辞协助年轻抗争者,被尊称为“桐叔”。他被拘捕,让外界忧虑,协助抗争者的律师,会成为当局打压的下一个目标。

“坚持民主、法治、人权,不要放弃!香港人坚持!”年过七旬的义务律师黄国桐,被从后锁上手铐、带离办事处的一刻,力竭声嘶地向在场人士呼喊,勉励港人不要放弃争取民主、法治和人权。

身兼区议员的他,社交专页在周四(14日)早上发布讯息,指港警国安早上约6点到他的寓所。他被警方带走后,中午再被押返区议员办事处搜查。

视频【"桐叔"被带走的一刻】【"坚持!香港人不要放弃!"】

多家港媒引述消息,包括黄国桐在内,11名男女周四被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以“协助罪犯”为名拘捕,包括8男3女,被捕者年龄介乎18至72岁。消息称,和早前12名港人偷渡的案件有关。

黄国桐是反送中运动其中一名义务律师,为大批年轻抗争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被尊称为“桐叔”。翻看他社交专页的照片,不是去监狱看望被囚禁的年轻人,就是去警署等候会见当事人。从酷暑走到寒冬,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法院、警署和监狱外,甚至通宵达旦留守。他被捕前最后的网帖,留下了这段话─

“墙里,是留在香港,却丧失了自由,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墙外,是漂泊他乡,活在陌生人当中,一个个无奈的心灵,更不知何时重回故地。越是黑暗,越要忍耐。坚守我心,与你同行!”

林卓廷:黄国桐一直义不容辞协助被捕人士

早前同样被港警以国安法拘捕的前立法会议员林卓廷,忆述和黄国桐的相处,称赞他一直义不容辞协助被捕人士。

林卓廷说:“我通常无论时间多晚,我都会致电给他(黄国桐),他总是义不容辞马上出来。他经常穿着凉鞋、短裤、披着一把长发、手持一个水瓶,便在不同地区的警署穿梭,他亦经常载我去警署声援被捕手足及兄弟。因为他当律师多年,非常资深,有些较年轻的律师朋友来到,他亦不介意分享其经验,协助很多家属及安抚其情绪,并与警方周旋。这份正义感,我是非常佩服。”

2021年1月14日,香港九龙城区议员黄国桐被警方逮捕。

友人称“桐叔”不愿离港只望余生发光发热

黄国桐曾协助流亡台湾的港人发起“保护伞”计划,在台湾开设“保护伞”餐厅及二手衣店,让流亡港人在台湾得以工作,自力更生。虽然黄国桐曾澄清,“保护伞”餐厅不是他的生意,但亲北京媒体《文汇报》却继续狙击,指控他协助流亡,在台湾开店聘“潜逃手足”,涉嫌违反国安法。

早前网台“D100”主持杰斯(原名尹耀升)因在网上发起“千个爸妈,台湾助学”众筹计划,协助赴台港人在当地升学,被港警以国安法罪名拘捕,指控他涉嫌“资助他人分裂国家”及洗黑钱,外界早已忧虑黄国桐会成为当局下一个目标,但黄国桐仍坚持留在香港。

与黄国桐素有交情的“台湾香港协会”理事长桑普透露,黄国桐早已预料会有被捕的一天,但仍坦然面对。

桑普说:“他仍然是为了别人,不理自己的安全继续留在香港。好多人问他为何不离开香港,他都确切地说要帮人。我认为这一点令我相当感动,亦令好多被他帮助的人感动。他自己本身亦坦然面对,他曾说自己已经70岁,什么也没有,只希望在余生发光发热。”

桑普叹道,黄国桐愿意付出生命与所有手足同行,非常可敬。他又表示,“保护伞”餐厅只是做生意,加上黄国桐并无参与其经营,质疑如何危害国家安全。他认为当局早以视黄国桐为眼中钉,希望清算他。

2019年11月25日,律师黄国栋(中)抵达理工大学与香港示威者会面。

桑普说:“你试想想他协助过多少年轻人打官司?单纯是打官司,你都可以说他协助罪犯吧?所以一个'保护伞'、一个他做人权律师,可能这两件事已令他被国安机关盯上。(若如警方指)单纯是协助罪犯逃亡,我不认为国安机关有任何发言空间。不是针对他做过什么,而是针对他这个人。”

桑普认为这次事件是当局对付律师的先兆,忧虑日后会有更多律师被捕。

据报涉12港人案包括提供资金

连同黄国桐在内,共有11名男女在事件中被捕,包括黄国桐的邻居,以及一名乌克兰籍男子。警方消息指,被捕人士在案中各有不同角色,包括负责提供资金、安排偷渡路线和船只、开车接载和负责联络等。

去年10月,警方亦曾拘捕9人,指他们协助12港人偷渡,部分人被指是船主、提供窝藏地点或联系台湾接应等。

12名港人去年8月底从香港偷渡到台湾途中,被中国海警拘捕。其中2名未成年被告去年底被移送回港,另外10人被控“组织他人偷越边境罪”和“偷越边境罪”,被深圳盐田区法院判刑7个月至3年。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115/154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