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环球旅游 > 正文

在国外旅行,我是这样分辨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和韩国人的

在国外旅行时,中日韩朝这四个国家的游客,如果不开口的话,是不是不好分辨呢?

其实,我觉得分辨起来并不算难。

首先要说的是——朝鲜游客很好认。

很显然,他们出国旅行的人次与机会,无法与同为东亚国家的中日韩三国相提并论,所以大部分情况的遇见,他们都是一个团。

一个讲究纪律,相对整齐划一的团。

很好认——他们非常守规矩,甚至规矩到不像是在旅游,而更像是“有组织地参观”。

比如在古巴的格瓦拉墓,其它游客即便是安静的,也起码是放松的。

只有他们这一队人,男男女女每个人的表情都是“肃穆”的。

按照我个人分辨的难易程度,咱们接着往下说。

首先,中国大妈国外旅行时的3个特点,让我可以轻松识别。

1,眼神中有一目了然的各种好奇。

这毫无贬义——原因是咱们的大妈们在成为大妈之前,真的是没多少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们风华正茂的时候,咱们国家还没有今天的繁荣,所以过日子是第一要务,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机会出去瞅瞅。

现在日子好了,手头富裕了,有时间了,但眼界大多还需要充实。

我一直觉得这种好奇,透着一股子不加掩饰的真诚与天真,仔细看甚至是可爱的。

2,照相姿势很认真。

不管是刻意地、跟风地飘纱巾,还是站正了拍照,大妈们一般都不会显得随意或马虎;甚至是有些拘谨。

怎么说呢?就是不少时候,虽然姿势不是那种姿势,但你都能感觉到那有一点拍老式全家福的余味儿。

3,嗓门有点大。

嗓门大、说中文,实在是太好识别了。

但是,游客嗓门大的排行榜上,中国人只是很靠前,却无法独占鳌头。

美国游客不分男女,嗓门都很大,也都很闹。

英国男人、韩国男人喝点猫尿,嗓门都能震天。

其次,跟团游的中国人,一望可知。

就算没有统一的帽子,那手里的保温杯,也是绝对差不了的身份证书。

即便没有保温杯,到了景区一拍照就明显了——“排队拍照”真的是名不虚传。

即便这些都没有,但凡你接近这群人的话,总能听见某个人会扔出这个句式,并且保证嗓门大到让你能听见:

“这都啥呀,我去过XX国的XX地方,比这个好多了”。

或者:

“这也没啥啊,比我们家的那个XX差远了”。

对我来说,排在第三好识别的,是韩国女孩。

反正在国外我遇见的韩国女孩,即便是自助游的,也都比较注意化妆,并且她们的装扮通常都并不“背包客”,反而像是约会式的休闲装。

然后就是标配的自拍杆,一个地方能反复做很多个姿势和表情,嘟各种嘴型,拍很多张。

另外,很多时候她们的自拍杆都是卡哇伊款的;或者会在上面挂一些小玩偶或小饰物。

日本女孩其实也不算很难识别。

她们中的大部分,还会有明显的礼貌感,可能是国内生活积累的习惯吧——就是总会有重复的、相对高频的微鞠躬或点头习惯。

至于日本男孩,或许跟我个人曾经固定的印象有偏差——他们并不拘谨,反而是比较外向的;不像有不少中国的某二代,从肢体语言到表情和说话,都带着明显的优越感,以及显摆式的压迫感。

当然,他们吃西瓜的时候可能会露馅,知道是为什么吗?哈哈!

顺便补充不属于东亚,但同样是属于亚洲的三款人。

越南人——我在国外旅行的时候,遇见的越南人并不多。

或者遇见过,但我也没注意。

印度人——我在国外旅行的时候,遇见的印度游客不多,但会遇见印度的移民。

他们散落在街头,用你司空见惯而又独具特色的那种街头艺术,换取过往人们扔进来的一点收益。

如果不是这款安静的表演,而是主动式地接近你,那么大部分情况下,可能都不会给你带来愉快的经历。

如果不买他们手中的小东西,遭遇一个白眼还算是轻的。

巴基斯坦人——很少遇见游客,也是遇见移民多一些。

我在亚美尼亚旅行时遇见过一个巴基斯坦游客,他先认出了我是中国人,主动走过来跟我握手,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我用英语说了三个单词:中国,巴基斯坦,兄弟。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老非2020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211/155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