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我们都被测谎仪骗了?

作者: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天生就会说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谎言打交道。

当你翻开人类的文明历史,你会发现其中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欺诈、权谋、可以说,谎言是促成我们的世界形成今天这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的计算,每个人平均每天要说谎四次,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脑子并不能支配我们的舌头。通常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时,谎话就已经脱口而出了。

说谎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你很难在地球上找到从不说谎的一群人。

麦肯研究所指出,尼日利亚、德国和印度,是全世界说谎频率最高的三个国家,不过他们对说谎的界定范围并不一样。尼日利亚人认为,无伤大雅的谎言,是一种街头智慧。严谨的德国人则觉得,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其实都算谎言。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类说谎,大概基于以下三个动机。

其一,说谎是出于礼貌,并且避免冲突。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套用到这个动机上。当你不太喜欢自己的相亲对象,又本着“做人留一面,事后好相见”的原则进行处理时,便会以“我们不合适”为借口,颇有分寸地摆脱这段尴尬的关系。

其二,说谎是为了获得自信和心理满足。比如历史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话题,13世纪的旅行大V马可波罗,或许对全世界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他根本没有到过元朝,是靠想像为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绚烂多彩的东方。

其三,说谎还是一种生存机制,能帮助人们避免伤害。人是社会性动物,有时候适当的扭曲事实,是我们巩固人际关系的技巧。

人类非常善于撒谎,但讽刺的是,我们自己却并不喜欢谎言。以至于我们面对对方无辜的眼神时,很想知道这个家伙是不是在对自己说谎。

为了搞清楚诚实与否的问题,人类很早就搞出了测谎术。

不过,古早时代的测谎术,因为封建迷信和神权思想的双重打压,非常的魔幻和玄学。

判定你有没有说谎,没有任何证据和科学依据,全凭天意。

古印度人常常会在神像前放置一个箱子,里面装有一正一邪两个圆球。嫌疑人将手伸到箱子里摸球,如果摸到的是正球,说的就是真话,反之则是假话。50%的概率,赌一把吧。

另外,人们还会借助动物的力量判断人是否说谎。云南景颇族人会让怀疑者与被怀疑者各自手持一方田螺进行比赛,谁赢就证明谁说的是真的。

印度人还开创了一种办法,让嫌疑人去拉神驴的尾巴。如果你撒谎了,驴就会产生嘶鸣。

但如果我们熟悉四蹄动物的生物习性,就会知道,无论你说没说谎,拉这些动物的尾巴,它们都会嘶鸣,而且还会认为自己受到侵犯,用强大的后蹄对你展开攻击。

测试完之后,你说没说谎不好判断,肋骨被踹断两根倒是真的。

但你得庆幸,以上这些测谎方式至少是人道的。

《汉谟拉比法典》中曾记载,如果嫌疑人拒不承认自己有罪,他可以去河里游泳,淹不死便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此外,嫌疑人还可以用手接触沸水、滚油、烙铁,这样的测谎机制是基于神明会保佑诚实的人。如果你没有说谎,那么就不会受伤。

测试完之后,你说没说谎不好判断,但肯定是残疾了。

当然,中西方还是有一些测谎方式,把握住了“说谎的心理导致人的生理产生外在变化”的这一重点。比如让嫌疑人咀嚼小麦、面包、干酪。如果食物卡在了这个人的嗓子里,就会证明这个人说谎。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会导致说谎的人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减少唾液分泌,从而被食物堵塞食管。

现代测谎仪器的诞生,也是基于这一原理,不过运行机制要复杂得多。

1870年,意大利心理学家Mosso发现,人在害怕或恐惧时,脉搏会产生变化。

于是,他便让某个被指控性侵并谋杀儿童的罪犯,将手伸到某个仪器里,用水来检测对方的脉搏变化。如果对方是无辜的,那么他看了被害儿童的照片不会有剧烈反应,而如果他有罪,看了照片很可能脉搏会急剧升高。

1915年,美国心理学博士威廉·马斯顿,基于“心脏的收缩压与人类的刻意欺骗有关”这一原则,发明了一台功能简单的测谎仪。

后来,马斯顿博士还大开脑洞,根据这一测谎原理,创造了一个用套索使敌人说出真话的超级英雄形象,这便是神奇女侠。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在警察系统中广为流传的测谎仪出现在1921年,原理是依靠不断检测受试者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来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

当今的测谎仪虽然大大进化了,但监测的生理区间依然是血流量压力、呼吸频率和汗液分泌几大部分。

战争和反恐的需要,是助推测谎仪不断完善技术的原动力。越南战争之后,美国便研发制造了可测量嗓音变化的仪器。911事件后,美国的研究团队还研发了诸如瞳孔大小变化,以及脑电波等生理功能的测谎仪器。

指望技术将嫌疑人一网打尽肯定不现实,测谎仪往往还要搭配审讯人员设计的各种经典问题,亦真亦幻,真真假假,另嫌疑人防不胜防。

比如,你被纽约警方指控枪杀了凯瑟琳·翠花,为了证明清白,你毅然决然选择了测谎,在身上佩戴了测谎设备后,研究人员可能会问你如下问题。

你向凯瑟琳·翠花开枪了吗?

你和其他人计划射杀过凯瑟琳·翠花吗?

关于凯瑟琳·翠花,你向她开过枪吗?

将真实信息混入到虚假问题中,当嫌疑人对关键问题产生显著的生理反应时,便能判断被测人对案件的知情情况。

这一方法,也叫作“隐藏信息测试法”,是司法刑侦领域应用最多的测试法。

但是这些千奇百怪的测谎方式到底有多大作用呢?

有些嫌疑人用实际行动表示,测谎根本就是扯淡。

曾因没有通过测试而被误判杀人的Floyd Fay,在坐牢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测谎仪的问题,他还研究出了一套独门绝技,用15分钟指导狱友,帮助超过85%的躲过测谎仪测试。

1994年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员奥德里奇·埃姆斯,因为向前苏联俄罗斯出售情报,从中获利460多万美元而被捕。面对高科技测谎仪,这位间谍表现得非常坦然,他根本就不相信测谎仪说的那一套东西,所以全程心态极其稳定,没有产生任何波澜。

如今的研究人员认为,测谎仪本质上并不是“测谎”,而是“施压”。事实上,只要测谎仪出现在现场,无论能不能测出来,它已经给被测者巨大的心理压力了。

测谎当然也不仅仅面对犯罪分子。

美国一家研发团队基于Ai技术开发了一套新型算法,同时监测测试者的40个身体频道,包含眨眼速度到头部移动角度的各种细节,它们并不是在寻找“人在说谎时会做出什么动作”,而是“说谎者的不同情绪和动作之间有什么联系”。

还有公司把测谎技术应用到求职上,通过应聘者的瞳孔变化,判定对方有无说谎。

或许在未来,大数据将让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没有秘密的时代里。到那个时候,说谎,或许是我们对抗那样一个时代,守住最后一点秘密的最大价值。

参考资料:

1,爱范:骗了你几十年的测谎仪,现在又想带着人工智能来坑你了;

2,中信:别对我说谎,如何科学地骗过一台测谎仪;

3,维基百科:测谎仪;

4,中国司法鉴定:测谎仪的历史溯源及其在美国的发展;

5,壹读:你撒的谎,真的能瞒过测谎仪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好奇心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23/159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