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吴惠林:涨声响起来 通膨狼来了

作者:
我们知道,钱多、货币泛滥只是通膨的“必要条件”,即使增发的货币都普遍流到各个人手上,但若大家都没拿出来购买实际商品,物价是不可能上涨的。不过,一旦有风吹草动,有物价上涨的讯息足以引发恐慌心理,大家蜂拥前仆后继抢购,则通膨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就像一间房间摆放了许多装满汽油的桶子,一旦点燃,火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近一段日子以来,全球各地不约而同都传出“通货膨胀”(通膨)来袭的声音,甚至于还有“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滞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将到的警示声。这些声音一而再的出现,会不会成为“狼来了”的剧场?究竟应如何看待?又该如何因应?

就台湾而言,之所以会有通膨疑虑的出现,近期国际原物料价格持续攀升、油价上扬,而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今年3月趸售物价指数(WPI)终止了长达22个月的下跌态势,年增4.36%,是否会进而传导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扬,备受关注。

物价依然稳定

虽然官员和部分学者安慰我们,趸售物价指数通常都会领先消费者物价指数约两季,而且即使届时CPI会上涨,也只是“短期”现象,因为原物料价格飙涨是“暂时性因素”造成,就像德州冰风暴导致油价波动等情况。此外,目前部分产业面临生产瓶颈,尤其半导体业,在5G、AI、电动车题材支撑下,面临抢货、涨价压力,导致终端产品如笔电等价格上涨,但整体而言“国内物价仍相对稳定”。

不过,老牌的政经界专家刘泰英早在今年1月中就发出“恶性通膨来临,民众自求多福”警语。他说全世界政府都在狂发货币,美国发行至少增加一倍以上,政府纾困还继续在进行,而中国金融政策本来就是乱搞,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没钱就去银行搬钱。

他带我们回顾19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恐慌,在景气由热反转急速冷冻之后,一堆人失业,那时美国纺织业为主要产业,大家没有工作,纱匹没有人要买,纱就卡在机器内,时间仿佛冻结静止了。后来凯因斯的“政府创造有效需求”新经济理论出来,政府实施“赤字预算”来救经济,但这还是政府借钱,现在竟然是政府无限量印钞票(大撒币),这绝对是灾难,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因为货币大幅增加后,会随即带来股票上涨、房地产上涨,股票房产上涨以后会造成民众心理恐慌,接下来就开始炒作商品及物资,黄金、棉花、钢铁、基本金属都炒,什么都炒,因为买了可能2天后又涨价了,这个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的开端。

他认为,解决恶性通货膨胀,唯一的方法只有紧收通货,但紧收通货将使市场资金减少,利率会上升,这样一来会造成股市房产价格下跌,若美国开始紧缩通货,企业因调度困难,就会卖出台湾股票,把资金汇回美国,台股就会开始下跌了。

恶性通膨会来吗?

他也认为,台股会涨是因为外资大买,等到未来外资开始抛售时,市场会出现恐慌抛售,若恐慌过度,就是灾难了。台湾市场最大困难就是外资在主导盘势,过去每年台湾股票涨涨跌跌,得利最大的是外资。一旦外资要撤出台股,股市就会暴跌,虽然中央银行也在努力,但政府能力有限,而台湾是自由市场,资金可以无限量的进来,也可以无限量出去。面对热钱进进出出,政府都没有能力因应,一般民众哪里有能力面对?面对恶性通膨来临,大家只能自求多福。

关于股票市场将崩盘,美国金融老将杭特(David Hunter)今年5月初也出声警告,美股将在今年第2季见顶,最终将暴跌65%到80%,全球经济将会随之崩溃。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主席鲍尔(Jerome Powell)预计今年通膨走升只会是暂性的,但杭特在研究中得到的一切都表明,未来六个月通膨将更加严重。他警告说,投资人低估了联准会在通膨高的情况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意愿,联准会能轻易地决定从金融体系中抽走多达1兆美元。而且,投资人还低估了当前美股的脆弱程度,以及美股对联准会所推动的流动性的依赖程度。所有这些误判,再加上疫情导致的脆弱经济,将使美股在第2季见顶后暴跌,这是金融体系中充斥债务杠杆、衍生性金融商品杠杆所致。

其实,前美国联准会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2017年7月31日接受《彭博社》访问时,就表示:“2008年以来,我们处于一段经济成长及通货膨胀低的时期,这是由于资本投资和生产力增长骤降。但情况即将改变,并非经济成长会加速,而是通膨将升温,停滞性通货膨胀将来临,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阶段——那就是1970年代以来从未见过的停滞性通货膨胀。……一旦债市爆发抛售潮,股市将特别受冲击,因为若实质利率跳升,剩余少数估价仍高涨的资产将遭遇挑战,投资人恐怕会急忙抛售股票。”他忧心的资产价格泡沫是在“债券市场”。

金融风暴即将卷土重来?

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更早在2016年的畅销书《大掠夺》(Makers and Takers)中就告诉我们,以“苹果”这家美国最大企业为首的大公司都偏向如何从“财务”工程而不是“传统”工程来赚钱,热衷从事金融游戏,已采取华尔街的思维,开始运作得像银行,用大笔借来的现金购买企业债券。这种重视短期又高风险的做法,在2008年几乎翻覆了全球经济,如今又变本加厉,不但更拉大贫富差距,阻碍了经济成长,并威胁到人类的未来。

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是“次贷危机”所引起。事后有这样的质疑:若当时美国政府能纾困雷曼兄弟免其破产,或许金融风暴就不会发生。其实,早在1930年代全球经济大恐慌时就有类似的质疑,而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M.Friedmand)和许瓦滋(A. Schwatz)在2008年出版的巨著《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1960)中证明,1930年代初期的经济大恐慌,很大程度是由于糟糕的货币政策所导致。当时,美国联准会最先是因为担心股市的投机行为,所以采取收紧银根的措施。当人们在1930至31年到银行挤兑时,美国联准会又无所作为,而当英国在1931年退出金本位制度时,联准会又不得不提高利率。所有这些举动都导致货币供给量的下降,从而导致消费的减少,最终引发经济大恐慌。这样的分析固然凸显出货币供给量的威力,却也很容易被引伸出联准会若没突然大量缩紧银根,而让货币供给持续增加,就不至于让华尔街崩盘,泡沫也就不会破,经济大恐慌也不会出现。

晚近竟然发展到“通货膨胀不可怕”,而“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好事”,以至于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P. Krugman)在2012出版的《终结大萧条》(End This Depression Now!)书中,大力主张“政府支出大量增加创造有效需求”,认为“公债”多并非坏事,甚至认为“国债不必还,房贷契约也可打消”,并且还将“以债养债”换成“以债疗债”,也就是说,继续举债是正确的,而对各国政府“印钞救市”、“振兴经济方案”之所以效果不彰,是因为“力道、强度、规模”不够大,他也认为通膨不会发生,并指出“反赤字预算”、“紧缩政策”、“财政危机”等等理念都是错的。

另类通膨危机已形成

由斑斑史迹可知,通膨是非常可怕的现象,而通膨是“货币现象”、也是无可争论的,毕竟通膨就是所有物价的长时期普遍大幅上涨,也就是所谓的“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我们也都知道,现今各国都实施大撒币,以QE(量化寛松)大印钞票,“钱很多”应是不争事实,而且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这种现象并未消退,而游资泛滥也是事实,“大债时代”更难否认,“金融泡沫”、“金融危机”、甚至“毁灭之路”等等警示的说词一再出现,但迄今为何都未应验?连通膨都不见踪影呢?

我们知道,钱多、货币泛滥只是通膨的“必要条件”,即使增发的货币都普遍流到各个人手上,但若大家都没拿出来购买实际商品,物价是不可能上涨的。不过,一旦有风吹草动,有物价上涨的讯息足以引发恐慌心理,大家蜂拥前仆后继抢购,则通膨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就像一间房间摆放了许多装满汽油的桶子,一旦点燃,火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民众的恐慌心理之爆发是通膨出现的充分条件,而现今时不时地传出国际原物料、油价等上涨,以及中共病毒疫情影响生产致产品供给可能短缺,相互夹击下难保哪天会成为点燃通膨的火苗。

不过,我们也都知道,各国政府的大撒币,大多被大财团大户搬走,他们普遍用于股市、房市、债市、各种衍生性金融的“资产炒作”上,与消费者物价的关系薄弱,但会引发金融泡沫,而如今的金融泡沫在中共政府“刚性兑付”示范操作下,已形成“刚性泡沫”,好似不太容易爆破,是耶?非耶?迄今争吵不休。可是我们见识到的是,畸形的“贫富悬殊”愈形严重,年轻族群不婚、不生愈见普遍,近期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主义或运动正是活生生的例证,这或许就是“另类”的通膨或滞胀现象呢!更让人感慨的是,“债多不愁”、“欠债不还理所当然”,甚至于“欠债是高贵行为”不仅是口头禅,更见诸实际行动也,“信用荡然、道德沦丧”已是当代的写照啊!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11/160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