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陆游:层次越高的人,越执着

公元1172年的一天,天下着大雪,一大早,雪地里就出现一行人。

他们从远方来,骑着马赶了许久的路,有些疲惫,于是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下马休息。

正休息间,一阵狂风呼啸,风声中竟隐隐夹杂着虎啸。

转眼间,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就奔到了眼前。

众人都愣住了,呆坐在原地。

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队伍中一五十多岁的壮汉挺身而出。

他一声大吼,举起长矛,对着恶虎猛刺。

几个回合后,他一枪刺中老虎的咽喉,鲜血从脖子里喷涌而出,老虎疼得仰天长啸,地动山摇,壮汉却并不放手,死死地握紧长矛。

老虎被挑在长矛上,拼命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倒地。

打虎的男人这才把长矛从老虎嘴里拔出,气定神闲,步履从容回到队伍中。

这不是武松打虎小说的番外,而是真真正正发生过,打虎的这个人,和很多英雄好汉一样,身材魁梧,力壮如牛。

但不一样的是,他其实是个仗剑走天涯的书生。

这个书生没有一丝书生气。

他倔强不屈,无坚不摧,堪称“钢铁战士”。

他的名字叫陆游。

一三进考场,屡败屡战

宋徽宗宣和七年,也就是1125年,一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早晨,一个男婴竟然降生在了一条船上。

襁褓中的婴儿不知道,自己伴随着风雨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未来政治上的风雨,还会伴随自己85个春秋。

此时的大宋王朝已经不太可能给这名婴儿记忆中留下任何印象,因为离北宋的覆灭已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个婴儿,就是陆游。

1127年,宋朝都城汴京被攻破,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批王公大臣被俘,历时168年的北宋王朝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乱。

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两人被俘后一个月后继位,史称宋高宗南宋时代由此开始。

此时的陆游刚刚三岁,生在这样的时代,就要不停地经历战乱与流亡,陆游不得不从小习武。

也同样因为生在这样的时代,矢志报国的抗金英雄们,对小小的陆游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见过金人残忍地对待自己的同胞,也耳濡目染英雄们不畏强敌的事迹,主战成了陆游一生的坚守。

他平生最敬佩两个人,一个是抗金主将宗泽,一个是抗金英雄岳飞

但是,宗泽被人排挤,抑郁而终,岳飞被人陷害,惨死风波亭,两件事给了陆游极大的震动。

他曾痛心疾首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他知道,未来在自己面前的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他的意志更加坚定。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驱除鞑虏,保卫祖国,这就是他的远大抱负,而想要影响国家决策,只有取仕为官,才能实现。

1143年,19岁的陆游历经16岁参加考试失败后,再次来到临安参加科考,这一次,他不再如三年前一般青涩,而是做足了准备,踌躇满志,信心满怀。

然而事与愿违,陆游依然没有考上。

不是因为才学不够,也不是因为发挥失常,给他的批语就八个字,却足以让他难以翻身,八个字是: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当时主和派秦桧当政,反对抗金,主张求和,而陆游文章的主题却是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可想而知,成了秦桧的眼中钉。

于是秦桧就以违背当时的政治策略为由取消了陆游科考的名次。

这让仕途刚刚起步的陆游遭到了灭顶的打击。

此后,陆游父亲离世,宋代礼法规定守孝三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等陆游再一次走上考场,已经是十年后。

十年后,造化弄人,本来名列第一的陆游,却再次名落孙山。

既然上一次文章触及当权者,此次还和秦桧的孙子秦埙一同考试,常人都会改变话题,避其锋芒。

然而陆游没有,性情耿直的他没有吸取十年前的教训,仍旧力主抗金。

当他被主考官点为第一名后,秦桧恼羞成怒,再次将陆游的卷子批上“喜论恢复”,利用复试的机会,罢黜了陆游。

明明可以委曲求全,却选择勇往直前。

一个战士,就应该不畏强权,坚守信念。

二四被贬谪,坚持原则

时光飞逝,陆游在34岁的这一年,终于通过举荐,出任宁德县主簿,第一次踏上仕途。

但是现实与理想不同,现实残酷多了。

主和的宋高宗和主战的陆游,有本质的分歧和矛盾。

陆游从不管高宗脸色,动不动就力主抗金,有一次,竟公然提出要罢黜宋高宗的宠臣杨存中,这下彻底得罪了宋高宗,没过多久就被高宗遣放。

1162年,宋孝宗赵昚继位,这位皇帝确有抗金之心,陆游又看到了希望。

宋孝宗重用陆游,甚至赐他进士出身,陆游由此迎来了政治仕途的高光时刻。

陆游马不停蹄地上了一系列奏章。

他论国家立法,论抗战形势,论用人政策,并且还提出了迁都建康等一系列主张,宋孝宗酌情采纳,使朝廷政治清明,为抗战北伐做好了充分准备。

陆游还被授为国家最高国务军政机关中书省和枢密院起草国家机密文件。

比如他写的《代二府与夏国主书》,就是写给西夏的一封机密书信,目的是与西夏结盟,共同牵制金人的力量,此时的他俨然已经成为朝廷核心权力部门的一员。

朝廷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主战派人物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本以为陆游由此走上权力的高峰,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眼里不揉沙子的陆游,又犯了老毛病。

彼时宋孝宗身边有两个特别宠信的门客,龙大渊和曾觌,两个门客仗着有皇帝撑腰,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胡作非为,很多大臣敢怒不敢言。

又是陆游跳出来,对参知政事张焘状告二人迷惑皇上,此事传到宋孝宗耳朵里,孝宗震怒,于是朝廷一纸令下,将陆游贬出京城,去做镇江府通判。

历史证明,陆游是对的,龙大渊和曾觌等人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一直擅宠专权,陷害忠良,让朝廷乌烟瘴气,每况日下。

随着战场失利以及主和派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宋孝宗也愈发倾向求和。

朝廷形势急转直下,也在改变着陆游的命运。

主和派开始对主战派进行围攻,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陆游成为主和派不遗余力的打击对象,很快被调往隆兴府任通判。

隆兴在今天的江西南昌,虽然官衔没变,但是离京城越来越远,陆游的地位岌岌可危。

即便在那么遥远的地方,陆游依然没有逃脱政敌的迫害。

1165年的春天,主和派把持朝政,陆游因力说主战派张浚用兵被罢免一切官职,遣回老家,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闲居生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陆游在那个时期所做。

他的人生看似已经陷入绝境,但他仍抱有期待,期待低谷后,能够迎来光明。

34岁进入仕途,41岁罢官,短短7年,4次被贬。

陆游的一生,经历过真正的沧桑,却没有失守任何一点少年意气。

他屡屡因为力说用兵,揭发小人这样的行为遭受逐斥,却从来没有“吃一堑,长一智”。

他从来没有在抗金北伐这件事上选择沉默,也从来没向主和派低过头认过错,而是用他的一生坚守自己的主战立场。

一个战士,就应该坚守原则,力战到底。

三笔为武器,至死不渝

45岁那年,陆游第5次被任用,到夔州做通判。

任期满后,陆游被四川宣府使王炎聘为干办公事,从夔州来到南郑,宋金交界的最前线。

干办公事主要负责协助主官办理司内事务,是一个没多大权力的小官。

但陆游却从未如此兴奋,这是他一生引以为光荣和荣耀的时期。

南宋对金的几次战斗中,陆游都和他梦寐以求的军装擦肩而过,这一次,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梦想。

他来到边关,融入到了戍边的整个生活中。

他每天和将士们一起操练,和战士们一起打猎,也和战士们一起游戏。

他披上战袍,骑上战马,佩上宝剑,拉开弓箭,做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近50岁的他,穿上军装,那个老态龙钟的样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战场猛士,还想大干一番。

他殚精竭虑,出谋划策,但是随着朝廷主和越来越明显,王炎的态度也有所转变,陆游的一系列主张要么被迫重新放到肚子里,要么成为一纸空文。

人生至此,对陆游来说,任何不能杀了他的只会令他更强。

边关让他眼界顿开,心神爽阔,既然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他便将手中的利剑换成了软笔。

以笔做武器,他在此期间写出了大量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鼓舞越来越多的人的勇往直前。

在他眼里,战场是最有魅力的地方,他说:“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

冰天雪地中作战,只有冰冷的干粮充饥,他却不觉得艰苦,“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是他最大的心愿。

陆游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什么概念?

假如按一天一首,节假日不休,也要写上将近三十年。

但是南郑从军时,才真正迎来他诗的高潮。

南郑从军,真正成就了那个独一无二,顶天立地的战士陆游。

他笔下的诗,是他穿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历经了仕途坎坷曲折,感受了生命的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

不管是来自至高皇权的打击,还是来自一众小人的伤害,他从未萎靡不振。

如果让陆游重新活一遍,虽然辛苦,但他一定还会选择这种滚烫的人生。

一个战士,就应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

在陆游生命的最后,激荡在他心中的,只有一份极其纯粹的感情——爱,对这个国家最深沉的爱。

他的一生,都在用一个战士的姿态,以心中的大爱,守护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

这种爱,不会因任何打击而改变,他临终的绝笔,将这份爱推向了极致。

就是这首我们非常熟悉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个85岁的老人,临终前唯一放心不下的,不是个人名利,不是儿孙前途,更不是所谓的家业,而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不管受过多少挫折,遭受多少诽谤,他从来没有丧失信念,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他依然会继续等待。

等待王师北定中原日,他坚定地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战士陆游,坚持战斗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他的原则是武器,他的信念是武器,他手中的笔,笔下的诗,诗中的内核,都是他的武器,就像他自己说的“此身死去诗犹在,未必无人见粗枝”。

八百多年过去,陆游早已化为了尘土,但是因为那些诗,那些精神,那些爱,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世界里。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十点读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04/161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