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董仲舒的“法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异巫术

“董仲舒的法术”,也许有人看到这几个字会觉得奇怪,毕竟,从我们所学过的历史来说,董仲舒应该是一位西汉时期的儒家大师,他学的是孔孟之说,习的是六经之艺,也不是道士,巫师,怎么也不可能和法术沾边,更何况是作为以“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著称的孔之门徒,就更应该远离此类方术之流。

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儒学大师,又重阴阳学说

求雨和止雨。

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不管是国民经济还是政治稳定,都仰赖于农业,而雨水又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生产产量。可以说,中国古代很多次的社会动荡和战争都与旱涝灾害有关。

而董仲舒大师,就可以解决了这个困扰了从古到今无数人的难题。照他说,只要用他的方法,就绝不会在有什么旱涝灾害,可以随时随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晴就晴。

据《汉书》记载:“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也就是说,在董仲舒看来,之所以干旱,是由于阳气太过,阴气不足,如果要求雨,那就要遮蔽阳气,释放阴气。具体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烧化公猪、公鸡,埋死人骨头,此为闭阳;要挖水沟,开山泉,此为纵阴。

同时,还要禁止男性出外上街,饮酒聚会,这还是闭阳。与此对应,女子则要满面春风,热热闹闹,满街乱跑。对了,要记得,不管哪个季节求雨,都要选在水日举行。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董仲舒求雨之法中的一句:“令吏民夫妇皆偶处”。

至于说道他的止雨之法,只要把求雨之法全部反过来就行。而且,其中也有一句经典的话:“书七十县,八十乡,即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妇在官者,咸遣妇归。”

也就是说,夫妇在官属同居的官员,都把妻子赶回家,并暂停男女同居。

而最重要的是,他的求雨、止雨之法不仅仅记载于史书,还被董仲舒亲手记录于其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春秋繁露》中。

总的来说,阴阳学说在董子的学术思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正是用简单的阴阳二元论来解释一切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现象。

《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

正如他自己所写:“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而且,在他看来,阴永远是从属于阳的。所以,自然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至此,三纲五常得以确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先秦儒家,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不仅要求臣像臣,子像子,且按顺序,更要求君尽君道,父尽父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责任和义务是双向的。

至于孟子,就干脆点透了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当然,统治者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思想大行其道,这也是先秦儒家一直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到了董子这里,儒家与其说是一家学派,不如说变成了儒教。

就像他自己教书授徒,也是深居简出,等级森严,不与弟子们接触,而是让几个大弟子代为次相授业。

董仲舒西安石刻像

其实,董仲舒从他少时读书时就很勤奋。“三年不窥园”说的就是他为了读书,以至于废寝忘食,连续三年都没有进过,看过自己家的花园一次。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历史D学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05/161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