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熊掌:为何东亚国家家长非要送孩子上补习班?

作者:

最近有关课外补习培训的新闻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耳闻。

有人认为,这样的举措可以及时制止社会上越来越疯狂的教育内卷趋势,让父母们的“鸡娃热情”刹一刹车,有利于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也有人认为,如果现行的考试制度不变,孩子们终有一天还是会面临高考“挤过独木桥”的难题。这项举措不过是将孩子们从一条赛道转移到了另一条赛道,比赛的残酷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都不会真正降低。

事实上,对课后补习班的追捧是东亚国家的一个共同现象。

无论是中国大陆、台湾还是香港,或者是我们的邻邦日本、韩国,稍有余力的家庭都会把自己的子弟送进收费不菲的课后补习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挤进名牌大学的“军备竞赛”里落于下风。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课后补习班只有东亚国家才有。在许多其他国家,希望下一代能够拥有更优越生活的中产阶级都乐于让孩子接受过义务教育之外的额外补习。

就像在印度,一家号称“印度新东方”的互联网连锁课外培训机构Byju’s的注册用户超过了3500万。在美国,花费不菲的私人学习小组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

◎Byju’s的创始人自己就是一个私教补课老师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东亚地区对课外补习的热情的确是世界上最厉害的

为什么东亚的家长们这样重视在正规教育之外的课外补习?

欧美的专家将这看作是东亚社会重视教育的传统在发挥作用。有些人将东亚的重视教育传统跟犹太人的重视教育相类比,他们认为:在流离千年、饱受歧视的犹太人看来,土地、房产、黄金都是容易被剥夺的身外之物,学问和技能却是谁也夺不走的财富,所以犹太人才会特别重视教育。东亚国家的家长们也同样认同“教育就是财富”的理念,才会如此重视课外教育。

◎国内还有《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揭秘》的书

但是,这个理由在传统上习惯安土重迁的东亚社会是说不通的,尽管东亚大陆也不乏饥荒和战火造成的人民流亡,但也有许多家族能够在一块土地上生活和劳作百年以上。中国的有产者都不惮于投资地产和商业,在商业发达的近代,许多家族都把生意投资的重要性排在了科举入仕之前,所以“东亚家庭由于私有财产没有保障而偏重教育”的逻辑在东亚不能完全成立

也有很多人将儒家社会重视教育的现象同悠久的教育传统联系起来。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私人教育的国家。若是从中国最早的“私教老师”孔子算起,从2500年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私人教育。但孔子的私人教育跟现代私人补习班进行的教育果真是一样的吗?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的目的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的教育家,进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育人”。虽然我们现在也经常提起教育的意义在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现实的教育状况离这个口号差距甚远。

◎孔子的私人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重视“君子”的培养

历史上最早的私人教育家们却是真正按照“育人”的标准来行动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贵族阶级。而一个合格的贵族阶级除了拥有领导者必备的种种技能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如果遇到政治理想和城邦传统不合,宁可选择不出仕甚至是逃亡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早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坚持自己的学说,遭到克罗托内城的驱逐,被迫隐居塔兰托。雅典的哲学宗师苏格拉底教授给本城青年自己的学说,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处死刑,然而苏格拉底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观念,拒绝逃跑,慨然而死。

◎名画《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不愿逃跑,宁可服毒自尽

同样的,孔子也不主张用自己的政治理想换取君王提供的禄位。孔子说:“邦国符合理想或不符合理想,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叫正直。邦国符合理想就出仕,邦国无道就隐居,这叫君子之风。”

总而言之,决不能为了禄位而放弃政治理想。这个时期的私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人独立思想的社会精英,当国家的形势允许他们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时他们才会发挥所长,而当城邦与他们的政治见解不合时,合格的贵族精英绝不会选择屈从他人的意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循迹晓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21/16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