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北大医生:用焦虑养出来的娃,都送到我这里了

清北,似乎(就)是很多鸡娃爸妈的终极目标,但是,可能大多数鸡娃爸妈并不知道下面这组数据。

清北,似乎(就)是很多鸡娃爸妈的终极目标,但是,可能大多数鸡娃爸妈并不知道下面这组数据。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

我在高校工作,是一个精神科医生,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博士。

我在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之外,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

所以我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一点沉重。

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01

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曾遇到过的一个个案。非常优秀的学生,以他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

但是我们和他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了四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他真正好转起来。

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呢?

我征得一些典型个案来访者的同意,把他们写给我、说给我的一些话,念给大家听: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

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这是又一个同学的描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草坪上有井,但不知道在何处,所以有可能走着路就不小心掉进去了,在漆黑的井底我摔断了腿拼命地喊,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自我。这一切好难。”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像他们告诉我的:

徐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02

不只是学生空心了

今年7月,我和太太、女儿在毛里求斯度假,大约是北京时间14时,我的一位高校的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内容是:

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他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所以我赶紧回复。

我问他这是什么水,他告诉我是氰化钾,十秒钟致命。

这是我开展过的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当然这个孩子救回来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今年5月,有一天我正在上晚课,一个校外的心理咨询师打来电话,说有个来访者是学生,现在好像在宿舍服毒自杀。

我问清事情原委,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在宿舍里找到这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回来。

我认识他已经4年了,入校时他非常优秀。

进了北大后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就在那个学期,甚至在那个学期之前,他就有尝试自杀的经历。

他原本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可以做很好的学术和科研的孩子。

过去四年,我们心理咨询中心,他的父母还有院系的老师,都竭尽所能想把他引回正轨。

四年了,住院、吃药,所有治疗手段都用尽了,他还是了无生意,最后他的父母决定让他放弃学业,退学回家。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非常痛心的。

我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我现在跟大家所说的也都是在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们,他们中的很多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屡次三番尝试放弃生命。

有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时完成了研究,达到了博士水平,这是他导师告诉我的,他屡次三番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当时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方法。

出院时,我问他现在情况怎么样,他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

我表现开心一点,他们以为我抑郁就好了。

我要讲的是,他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我不认为只是学生空心了,才有这样的结果。

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大概家庭和老师都有问题,孩子本身是不会有问题的。

03

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也许我可以把它姑且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来看下“空心病”的主要表现,它不能算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但却是我过去三四年间通过接触这样一些同学,不断总结出来的共同特点,他们往往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1、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

它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2、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于好像跟这个世界和周围的人并没有真正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变得非常虚幻;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他们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他们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和成就,这些成就似乎是一种瘾,一种毒品。

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但是当他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3、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

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4、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

我们有很多个案,在国内最好的精神专科医院治疗,用了所有的药物,甚至用了电休克治疗,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效果,也就是说看起来生物因素并不是导致他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5、有强烈的自杀意念。

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所以他们倾向于不用那么痛苦和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比如烧炭、自缢、服药。

6、通常这些来访者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

可能从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开始有这样的迷茫,可能他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

7、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

他们的问题大概不是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就可以解决的,甚至不是去研究他们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是早期创伤可以解决的——你会发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不错,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不是那种典型父母离异、早期依恋、早期寄养的问题。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有个拿手的杀手锏,就是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当然也给我们机会把他救回来。

但是,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我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请注意这是高考战场上,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赢家。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所以我们回到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

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他们会告诉我,我从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疑惑了,直到现在我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传统的西方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他们都没有效果。

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危机干预者,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千千万万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

我们也要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有吗?如果我们没有,我们怎么给到他们?

04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

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我们来看看现在中国的情况。

我用了一个焦虑经济学的词。我确实觉得能够让人去花钱,去盲目花钱的方式会把人搞焦虑,搞崩溃,搞恐惧,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

我们看一下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在座有1000个人,我们在座的应该有180人需要去安定医院,都应该看病了,而且未必能看好。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徐凯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12/164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