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三百年出了92位宰相这家人的豪门秘籍是这样炼成的

话说这位王祥,出身其实不错,他的祖先是战国时期号称“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国大将王翦,因为用兵如神,被秦始皇尊为老师,王翦帮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功成身退,归隐乡里。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王谢”指的是晋代最有权势的两大豪门家族——王家和谢家,而其中的王家,更是被称为“中国第一望族”,三百年间,光是宰相就出了92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他家的子弟,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手开启这王氏家族辉煌历史的关键人物,竟然是一个几次三番差点被继母害死的受气包,到六十岁时才出仕做官。这样的人为什么能成就出这样的豪门呢?今天我们就讲一讲他的故事。

琅琊王氏

山东临沂,魏晋时称为琅琊。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季,这一天,琅琊的一条小河边,一位少年正站在被冻得梆梆硬的河面上,急得头上冒汗,什么事儿让他这么上火呢?

因为他的继母要喝鲤鱼汤,他今天非得要弄到两条鲤鱼!否则,没有否则,想都不要想!不过这厚重的冰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弄开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四处搜寻,好不容易在岸边找到一块比较大一点的石头,使劲砸向冰面,那坚硬的冰面上只不过留下一个白点。

这个正在冰河上冒汗的少年,就是奠定未来王家三百年辉煌基业的王祥。

话说这位王祥,出身其实不错,他的祖先是战国时期号称“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国大将王翦,因为用兵如神,被秦始皇尊为老师,王翦帮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功成身退,归隐乡里。

王祥生于东汉末年,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王融后来续娶了朱氏为妻。朱氏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对王祥却一点也不慈爱,经常在王融面前说王祥的坏话,使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起来。

其实王家历代作官,应该是有些家底的,王祥也是读书识字的儒生,可父母却总是让他干些打扫牛舍、挑粪担柴、耕种田地等这类的粗重工作。

而且朱氏总是对他呼来喝去的,甚至是稍不顺心就责骂鞭打。王祥却天生很孝顺,对继母的虐待丝毫不放在心上,总是对父母毕恭毕敬,任劳任怨,父母生病时,王祥总是衣不解带地在床前照料,煎好的药都要亲自尝一尝才端给父母喝。

卧冰求鲤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次在严冬腊月里得了风寒病,卧床了几天,粒米未进,稍好了一些就说想吃活鲤鱼,喝鲤鱼汤。王祥听了,连忙说:“母亲稍等,我这就去给您抓鱼。”抄起捕鱼的网子就往外走。

这就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这个场景,那么在这厚重的冰河上。王祥能不能想到什么好办法,抓到鱼呢?

王祥故技重施,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下的冰,虽然效果不好,汗却越冒越多,这时他忽然想到一个绝招,干脆脱了棉衣,赤裸上身,想要躺在寒冰上把冰化开!这招真是够绝,如果他真的躺在冰上了,估计这寒热交加,没等把鱼抓上来,王祥也得交代在这儿了!非死即残呀!

但是这份孝心啊,真是感天动地!为了得到两条活鱼满足继母的食欲,王祥这真是完全都不考虑自己了,差点就把小命送了。

就在这时,冰面嘎巴一声,裂出一个大缝,两条大鲤鱼跃出水面,钻到王祥怀里!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差不多吧,就是说这两条鲤鱼非常主动,非常有献身精神。

王祥惊喜交集,扑通一声跪倒,感谢天地神灵保佑之后,才拿好两条大鱼,高高兴兴地回家奉养继母。

然后呢?他的继母吃完水里游的,又想吃天上飞的,有一次,她提出要吃烤黄雀!王祥正在积极地想办法,可是也很犯愁,这黄雀可是很难抓的,但是就在这时,却有几十只的黄雀,飞蛾扑火似地钻进门帘,飞到他家里来了。正好抓了烤了给继母解馋。

对今天的人来说,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这是正史《晋书》中白纸黑字的记载。

这下可就在十里八乡都传开了,乡亲们都惊叹王祥的孝行感动了天地,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那么他的继母是否受到了感动呢?完全没有!反而对他更嫉恨起来。

王览争鸩

朱氏有一个亲生的儿子名叫王览(206―278年),比王祥小二十多岁,是王祥的小兄弟。王览年仅几岁的时候,看到哥哥被母亲鞭打,总是抱着哥哥一把鼻涕一把泪,做出一副要打就陪着哥哥一起挨打的模样。

等王览稍微长大以后,又经常劝谏母亲对哥哥好一些,母亲的凶虐从表面上看似乎稍微收敛了那么一点。

打是不打了,可是又换了新的花样,没完没了地驱使王祥做这做那,王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当母亲役使哥哥的时候,他就默默地去陪哥哥一起做。

后来兄弟两人都娶了妻子,朱氏又随意使唤起王祥的妻子来,王览就让自己的妻子去帮忙一起分担,朱氏因为心疼自己的亲骨肉就只好作罢了。

父亲王融去世以后,王祥作为家中长子扛起了一家的重担,起早贪黑地操持。王祥为人孝顺,品行端正,渐渐地为乡里所熟知,声誉也越来越高,朱氏却对此嫉恨在心。又平白担心王祥会分走家产,竟然想一劳永逸地除掉王祥了事。

这天,王祥在外面干完活回家,刚坐下来。继母一反常态,笑容可掬地端出一碗酒,让王祥喝。王祥一下子愣住了,转念一想,母亲能这样做,真是我王祥的大福分啊,毕恭毕敬地伸出双手接过这酒,刚要喝下去……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王览不知怎么察觉到了母亲在酒中下了毒,突然过来一把抢过酒碗,说道:“哥哥干活劳累,不能急着喝酒,还是我来替你喝吧。”

王祥见王览的神色行为有些异样,脑中闪过一念,莫非这酒里有毒?心想,毒死我没有什么,怎么能连累了弟弟呢!又一手抢了回来,王览又过来夺,一来一往,争夺得火热,朱氏看得心惊肉跳,赶快走过来装作劝架,夺下这碗酒拿走了。

从此以后,凡是继母给王祥做的饭菜,王览都会抢在王祥前面先吃。继母害怕这样不但毒不死王祥,反而可能会搭上自己亲生儿子的性命,于是就放弃了在饭菜下毒的害人招数。

那么继母是否可以就此收手呢?还是完全没有!这次的招数更绝了!

一天晚上,她拿着一把菜刀悄悄溜进王祥的房间,不管三七二十一,朝着王祥睡觉的床铺就是一顿乱砍。心想,这回可把王祥砍成一堆肉泥了。

就在这时,突然房门外走进来一个人,把继母吓了一跳,原来是王祥刚才出去小解回来了。此时见继母手里拿着一把菜刀,自己的床铺被砍得乱七八糟,一下就明白了。

王祥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继母面前,把脖子一伸,请继母把他砍死。他的想法是既然母亲想让他死,那他还是死了好,不要让母亲难受、为难。

继母想到自己这么处处刁难王祥,多次设计杀害。而这个继子不但没有丝毫的记恨,还对自己那么百依百顺,今天竟然跪在这里情愿一死。对我真的是真心诚意啊,一下子受到感化,一股善良的慈爱涌上心头,把算计杀害王祥的邪恶念头一扫而光。

继母扔掉菜刀,抱着王祥的头痛哭失声。自此,继母对待王祥视若己出,与对王览一般看待,一家人从此和睦美满。

出仕为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继而出现了三国鼎立,各国相互攻伐,琅琊首当其冲,屡遭战祸。王祥就带着朱氏和弟弟王览离开琅琊,迁至庐江,即今天的合肥一带,在那里隐居了二十多年。

在隐居的二十多年里,王祥对继母的孝行,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屡屡有人推荐他做官,可是王祥认为母亲在世,应在母亲身边尽孝,故而总是谢绝。

这一年,继母朱氏去世了,王祥由于过分悲痛,一病不起,静养了多日才能勉强起身。

当时是三国魏文帝在位时期,徐州刺史吕虔再三邀请王祥出任徐州别驾,相当于刺史的副职。王祥坚辞不受。王览劝他说,母亲已经去世了,家里的事不必挂心,也到出仕报效国家的时候了,还为他准备好了牛车。

王祥这才应召出任徐州别驾,这时他已经六十岁了。

王祥上任,吕虔对他特别信任,把州政全都委托给他了。当时仍旧战乱纷纷,盗寇趁乱横行,时常劫掠徐州百姓。王祥虽然是个儒生,年纪也一大把了,但他其实也颇有军事才能,老当益壮,亲自率领士兵,讨伐盗寇,将徐州盗贼逐一平定。所以徐州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政令教化推行无阻,出现了政清人和的景象。

当时的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称赞王祥:“海沂(音遗)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意思是说啊,徐州地界的康宁和平,民生富庶,这可都是王祥的功劳啊!

王祥自此在官场风生水起,以自己的人品才能,受到魏文帝曹丕丶高贵乡公曹髦和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步步高升。晋武帝拜王祥为太保,进封睢(音虽)陵公。

吕虔佩刀

吕虔在担任徐州刺史前,曾经得到一把宝刀,一到夜间就熠熠生辉。吕虔请了一个能鉴别宝刀的人来验看,此人一看,说这把刀有特殊的灵性,佩带它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对此事,也是深信不疑。

王祥在接受吕虔征召出仕后,吕虔觉得王祥品格高尚,是佩戴此刀的合适人选,就对王祥说:“我福德浅薄,不是可以做到三公的人,这刀对我来说,不但不会有好处还可能有害。而凭您的威德和器量,位至三公绰绰有余。所以我把这把宝刀送给您佩戴。”王祥坚决推辞,吕虔再三相赠,他才接受。后来王祥果然位列三公,八十多岁时以太保的身份退休。

王祥临终之时,他把这把宝刀传给了谁呢?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21/164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