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献之风流 名冠一时

作者:

明·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局部)

王羲之因其卓越的书法成就,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羲之诸子也在不同领域各有造诣,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其中,羲之幼子王献之风流气度,名冠一时。

献之七八岁时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有一次,献之正在练字,王羲之悄悄地走到他身后,几度想拔去他的毛笔,都没有拔动。

古代写字使用柔软的毛笔,需要适宜的力度,才能运用自如。想必献之写字时格外地聚精会神,运笔严谨。他年纪虽小,握笔很有力道。所以王羲之趁其不备,想抽掉他手中的毛笔,都没能拔动。为此羲之感叹地说:“将来这孩子一定能享有盛名。”

南风不竞

献之小时候,有一天父亲的门生玩一种掷采的博戏,他站在一旁观看。胜负还没有揭晓,小献之就能预知结果,说“南风不竞”,那意思是坐在南边的那位失利会输[注]。门生见他还是个孩子,都没把他当回事,“这孩子不过是管中窥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个斑点罢了。”

小献之说:“我只比荀奉倩(荀粲)、刘真长(刘惔)差一点而已。”言外之意,别看我年纪小,我是不如奉倩、刘真长两位前人,但可不比你们差啊。话音刚落,小献之就甩着衣袖离开了。

吉人辞寡

当时,还有一人也看出献之的与众不同,对其青睐有加。献之曾经与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谈话间,二个哥哥说的多是生活中的俗事,献之只是很有礼貌地问候谢安而已。当他们离开后,客人问谢安,王家兄弟谁比较出色。谢安认为献之不爱说话,少言寡语,很有贤者风范,所以比较青睐他。

王羲之和谢安都看出献之的过人之处。正史记载的一件小事,也可看到献之的风度。有一次,献之和徽之同时待在一间屋子里,突然室内起火,徽之吓得急忙跑了出去,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献之没有慌张,而是神色自若地和仆人一起走到屋外。

青毡旧物

在一些诗词中,以青毡旧物形容祖传的故物,比喻极为珍贵。这一说法就是根据王献之的故事演绎而来。

一天夜里,王献之躺在书房里休息,忽然有一群贼钻入他的书房。这群贼以为屋内没人,就想把东西全部偷走。这时,献之缓缓地说道:“偷儿,青毡是我祖上留下的遗物,请手下留情,能给我留下吗?”这一开口不要紧,小偷一听还有人没睡,吓得放下东西,仓皇而逃。

人琴俱亡

后来,献之和徽之兄弟二人同时罹患重疾,都病得很厉害。当时有一个相士说:“人的寿命要终了时,若有人愿意代他死,那他就能活下来。”徽之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让我代他死吧。”相士感叹地说:“唉,代人去死,首先得自己还有些寿命才行。如今,您和弟弟都要寿尽了,怎么代替?”

不久之后,献之去世了。徽之奔丧时并没有哭,只是呆呆地坐在灵床上,一副失神落魄的表情。他拿来献之用过的琴,想弹首曲子。但是一连弹了几次,都是曲不成调。徽之悲恸地摔下琴,哀叹道:“子敬啊,子敬!你和琴都走了!”说着,徽之悲恸地昏厥过去。由于伤心过度,一个月之后,徽之也去世了。

后人就以“人琴俱亡”形容能够同生死、共存亡,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厚笃诚。

闲暇之余再读《晋书》,为献之和家人留下的典故而赞叹不已。翻阅青史,短短数行,历史已然飞逝千载。故人渺渺,化为云烟。仅能于字里行间,远交先贤,缅怀故人。

注:南风,指南方楚国乐曲。竞,指强劲。不竞,指乐音低沉微弱,音律不合。据《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楚国侵犯晋国,晋国有一大夫名叫师旷,精通音律,能通过乐音占卜吉凶。师旷先歌北风,又歌南风曲调。他说:“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晋国在北,楚国在南。此次战争,楚军必会失利,战而无功。后来,就以“南风不竞”比喻战争或棋局等敌我双方的交锋中,处于南边的一方会失势失利。

事据:《晋书》卷80、《裴子语林》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25/165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