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人质外交”让世界认清中共的本质

作者:
在2021年7月发布的皮尤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里,调查涉及的17个发达国家人民对中共持负面看法的比例急剧攀升,平均为69%。其中73%的加拿大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而十年前,这个数字是27%。而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达78%。

图为外长佩恩(Marise Payne)。(燕楠/大纪元

近日,孟晚舟在与美国司法部签署了协议后得到释放。在孟晚舟回国的包机起飞不久,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被中共判刑关押的加拿大商人迈克尔·斯帕弗和前外交官迈克尔·康明凯也已在飞回加拿大的途中。

康明凯和斯帕弗2018年12月在中国被捕,距离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不到10天,这普遍被认为是中共为了施压加拿大释放孟晚舟而搞的“人质外交”。2021年8月,中共以“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斯帕弗11年有期徒刑,康明凯也被以同一罪名秘密审判,但还未宣判。

虽然中共一直坚称两位加拿大人的被捕与孟晚舟案没有任何关联,同时极力否认“人质外交”的说法,但孟晚舟回国的同时中共立即释放两名加拿大公民,而不再提及斯帕弗的11年有期徒刑,这种肆意玩弄法律的做法,坐实了中共在此事上采用的正是“人质外交”手段。

之前,中共一直对美国及加拿大官员使用“人质外交”字眼表示反对。中共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称:“所有指责中方进行‘人质外交’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是对中方的无端指责”。

西方普遍尊重公民的生命,为了个体生命安全不遗余力;而中共却将人看作工具,以抓捕人质进行政治要挟。所以,近年来,中共屡屡祭出“人质外交”的手段,毫无理由地任意拘捕别国公民。

一旦哪个国家让中共感到不高兴了,那个国家的公民就开始遭殃。据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发给GlobalNews的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称,截至2021年9月26日,仍有至少115名加拿大人被关押在中国监狱里,其中至少有四人在孟晚舟案发生后,被判处死刑。

谢伦伯格案就是其中一例,尤其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谢伦伯格原本在2018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他认为刑期过长,在2018年11月提起上诉。当案件于12月进行上诉审理的时候,正值孟晚舟案发生。在此背景下,法官不但没有减刑,反而终审裁决将15年有期徒刑改判为死刑。谢伦伯格的律师说:这是在并无新增证据的情况下做出的增加刑罚的裁定,这一操作是史无前例的。

澳大利亚搁置与中共的引渡条约、通过《反外国干涉法》、抵制华为5G设备,2020年4月,澳大利亚呼吁国际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溯源调查,这些导致中共恼羞成怒。中共马上开始实施对澳大利亚一系列报复措施,包括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大麦、牛肉和煤炭等限制进口。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公开承认这是对澳洲施加的“政治报复行为”。

2020年8月,中共逮捕了澳大利亚藉记者成蕾,理由是“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成蕾案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共的“人质外交”。澳大利亚外长佩恩时隔一年后指出: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在成女士被拘留一年后,她被拘留的原因仍然缺乏透明度。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之前对中共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但中共毫无理由肆意抓捕两位加拿大公民,又坚持抵赖否认“人质外交”,这些行为使他对中共的认识有所改变。

所以,对中共而言,如果将此种在国内频频使用的流氓手段用之于国际社会,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共将会失去更多的国际声誉,使其本来就低下的好感率再创新低。

在2021年7月发布的皮尤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里,调查涉及的17个发达国家人民对中共持负面看法的比例急剧攀升,平均为69%。其中73%的加拿大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而十年前,这个数字是27%。而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达78%。

中共在世界上的自作孽导致以上结果,中共嘴上叫嚣的“战狼外交”和对外国公民实施的“人质外交”,都是其中的原因。国际社会逐渐认清,中共本质上是一个不讲规则、罔顾道义、没有底线的流氓政府。

中共在孟晚舟案件上对加拿大人的所作所为,包括任意抓捕、非法羁押和秘密审判,都说明中共这种“人质外交”正越来越变得明目张胆和肆无忌惮。

因此,很多国家开始发布警告,要求其公民在商务活动或旅游等前往中国时,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这导致了许多人对到中国出差或旅游的愿望降低,这一点对于即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中共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

中共屡屡将自己吹嘘成“强国”,实质上是在技术上采用了欺骗、偷窃等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发展;而在社会道德上,中共却背弃普世价值,宣言斗争哲学,使得社会道德沦丧、民怨深重。

中共在国内欺负老百姓的善良,肆意欺骗撒谎;在国际上,中共欺负西方价值观中对人的尊重,绑架人质行勒索之事。但天理昭昭,中共必将为其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02/165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