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许家印 首富的寒冬(图)

“好歹毕业就是钢铁工人,不会再成为农民了。”

成绩出来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当年的成绩,是整个周口市的第三名。

河南太康聚台岗邨许家印老宅

童年的贫穷,让许家印很早就生出一个强烈的念头,走出去。但多年以后,成为首富的他,却常常回家乡。

他出资为家乡翻修小学,修通了路。2018年,整整60岁的许家印,带着妻子再次回乡。看着坑洼的地面、破旧的床板,他说:

“我们从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长大,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现在大伙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来越好。”

他也提起往事。曾经因为贫穷,邨里人看不起他们家,但那次回家,他给邨里1000多户邨民,每户发了3000元红包。

并决定,捐款6.5亿,用于家乡公益事业,修建医院和学校。

邨民为许家印树的功德碑

在武汉钢铁学院,许家印印象最深的是学校门口的热干面。

那时他靠国家每个月14元的助学金生活,攒好久的钱,他才可以吃一碗一毛钱的热干面。

一次被老师发现,还被一顿批评。“你是吃助学金的人,怎么能吃这么贵的东西?!”

大学时期,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中学老师周然夫妇,得知他生活穷苦,给他寄了20元的生活费。这笔钱,许家印记了大半辈子。

工作后,许家印为老师一家买了一台当时先进的彩色电视机。2018年,他又赠送给老师一套当地的商品房,装修、家电全由许家印出资。

许家印看望老师

1982年,许家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圆了自己的“工人梦”。

作为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许家印颇受赏识。车间主任亲自前往车站接他,“当时他带的书挺多的,全是专业书,一股书生味,怪浓的。”

进入钢铁厂,许家印并未在一线工作太久,随即被调任车间主任助理。周围人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出乎预料一致:

聪明,好交朋友,干活拼命。

那时他像钢厂里的机器一样,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车间,无论刮风下雨。一次外出学习技术,他甚至把所有材料都手抄了一遍,整整大一箱。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拼命的精神,工作三年后,许家印升任车间主任。他对管理也颇有心得,制定的“生产管理300条”备受领导好评,很快成为整个厂的管理标准。

他关心工人,为了让工人更舒服干活,他把废料收集起来,办了一个洗澡房,工人们下班后,便可免费在房间内洗澡。

短短几年,他的车间成为了整个厂工作效率最高的车间,他也有了新的外号“小皇帝”。

这个外号,包含着许家印在这个300多人大车间中的权威。

许家印在钢厂(二排右一)

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车间主任的位置上,他一坐就是整整7年。他自认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很难继续被提拔,前途越来越渺茫。

更让他绝望的是,当时,因为上交客户送来的1500元红包,他被记过处分。而自己岳父卧病在床,他却拿不出钱救助。

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人生活”,让他越来越感到迷茫。

一天在报纸上,他看到深圳成立特区的消息。正值下海浪潮席卷全国,许家印决定离开河南那个小小的钢铁厂,奔赴汪洋大海。

“四面都是山,一直有离开出去闯荡的想法。”

1992年,带着所有的积蓄2万元和30多页简历,他远走深圳。为此,他和妻子、岳父母分居。他答应他们,会给一家人更好的生活。

在深圳,足足有半个月,许家印投出去的简历杳无音讯。那一年,他34岁,坐在繁忙的深圳街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那时候真是痛不欲生,工作10年,我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漂亮,如今混成这样,这叫什么事?”

直到,一家贸易公司收留了他。他从一个处级干部,变成了一个贸易公司的小业务员,每月工资500元。

重新进入一个新行业,他将自己的姿态降到最低,见谁都喊“师傅”。因为业务不熟,他见过太多难看的脸色。但为了生活,他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在贸易公司,许家印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倍工作。

为了省钱,他在公司和朋友家的走廊睡了三个月,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认真周到地对待每一个客户,珍惜每一个谈判机会。

幸运找到了他,当时经朋友介绍,他谈成了一笔10万元的合作。在90年代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件事,也让他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

此后,许家印的能力找到了合适的舞台。干了一年后,他向老板提出成立合资公司的想法,希望能和前东家舞阳钢铁厂合作,老板爽快答应。

这时,许家印从业务员,变成了时髦的“总经理”。

那是许家印第一次创业。原本精于业务的他,发现仅仅会业务,是做不成事的。

他开始施展自己的公关技巧。他极擅长应酬,酒场如战场,他能妥帖照顾到每一个人,给足面子,又拿到自己想要的条件。

很多合作伙伴评价他,“说服能力之强,足以令风云变色。”

甚至,有一次他跟一位银行行长说,希望把自己系到对方的鞋带上,“您去哪我就跟着去哪,不能浪费一个晚上。”

多年以后,他和苏宁老板张近东一张喝交杯酒的照片,传遍网络。

遗憾的是,第一次创业的许家印还是失败了,尽管他拿到了2000万银行的贷款。

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仅有应酬是远远不够的。做生意不全是人情,做生意,要盈利。

许家印张近东

1994年,许家印被公司派到长春分公司做分部总经理,他拒绝了。

那时,万通六君子海南淘金的故事,已经传遍全国。在海南那片热土上,他们依靠房地产业务,闪转腾挪,赚到将近8个亿的资金。

在许家印工作的深圳,王石创办的万科也早已上市,成为下海浪潮中燿眼的弄潮儿。富力集团的李思廉,以2000万资金进入广州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书写了不小的神话……

一个个崭新的财富故事面前,许家印野心勃勃。

而那时,尽管已经做到了公司高管的位置,工资在几年间翻了6倍,但他仍然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匹配的回报”。

他希望到当时贸易更加兴盛的广州,从事房地产项目。

果不其然,命运被他赌对了。来到广州的第一年,他收购了一块当时没人看好的地块,并对土地进行充分的包装。

设计阶段,他力排众议,推出当时罕见的小户型房,结果一炮而红,几百套房子被抢购一空,也打向了许家印的名号。

一个讲求效率的名号——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当年销罄。

而就在项目二期即将开售的时候,许家印却提了辞职。像第一次辞职一样,很多人劝他珍惜机会,他却说:

“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贡献,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不然,从管理上来说,是留不住人的。”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最人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06/166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