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全球地缘政治大变,中国第一经济大市将易主?

第一北京原本就是金融监管中心,“一委一行两会”,全国性金融行业协会都在这里。现在交易所的出现,不单单是进一步丰富了北京的资本市场层次那么简单,还有更重大的意义。

它让中国第一次实现了金融监管中心与金融市场中心的历史性迭合。这是上海梦寐以求又办不到的事情,使得北京相比上海来说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第二,之前中央批准北京设立自贸区,深化服务业开放的时候,就给了很多追赶上海红利的政策,为北京松开束缚的手脚:

支持外商独资企业申请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优先在北京市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

允许在京落地的外资银行稳妥开展国债期货交易。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参与境内黄金和白银期货交易。

支持具有一定规模、运营稳健的在京外资法人银行申请参与公开市场交易。

允许外资银行获得人民银行黄金进口许可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资格。

允许境外人士在北京市内申请参加中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不含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支持境外评级机构设立子公司,并在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经登记和备案后,在北京市特定区域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提供仲裁服务。

有了北交所之后,北京更是可以大干一场。

如果未来北京的金融业因此大幅拉开跟上海的差距,那么北京问鼎中国经济第一城就更有把握了。

4

第二张反击的牌,是工业。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自2014年吹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号角之后,北京开始外迁大量的低端制造业、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工业增加值立马停止增长,急速下坠。

每年一两百亿的体量在倒退,3747亿元,3663亿元,3385亿元……

减量发展原则,就像一道无形的缰绳一样,套在了北京工业的马车头上,北京制造业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

本身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北京发展工业就比上海要弱势。

北京没有大江大河,港口又在百公里之外。加之环境承载力等一系列约束性条件,北京并不适合发展占地面积大、用工需求大的大工业项目。

因此,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中,北京第二产业占比GDP常年低于16%,排名倒数第一。而上海作为全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几乎是把北京摁在地上摩擦的。

如今,又多了一道政策的天花板。所有人都为北京捏一把汗。

但是没多久,奇迹就出现了:

北京工业增加值的下滑趋势仅仅维持两年,便触底反弹了,激增近一千亿元至4200亿元的水平。这两年即便收疫情影响,也没有掉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北京在抛离某些制造业的同时,也在全力往高精尖产业攀升。

以集成电路为例。北京发展这个产业其实并不具有先决优势,甚至相比其他沿海城市更具有挑战性。

我们知道,芯片制造有5000道工序,需要不断的重复清洗环节,而且普通自来水还不行,需的用超纯水,生产一枚2克重芯片需消耗32公斤水。

所以,台积电一天就要吃掉15.6万吨的水,妥妥的吞金兽。以至于今年台湾省发生大旱,为了全力保障台积电的生产,当地停止了全岛五分之一农田的灌溉。

业内流传,用水量决定了全球芯片的产量。

而北京恰恰就是一个缺水性城市,若非南水北调,甚至都撑不起来两千多万的人口集聚。

北京大学原微电子所所长王阳元就曾断言,“北京因其气候条件和水质并不适合建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

但帝都就是帝都。

近年来北京由国资委出面,采用地方合伙人的模式主动创建了一系列相关企业,使得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异军突起,缔造了不小的传奇。

看下边这张图片。

北京国资委出资2.4亿元,股权占比约48%的北方华创,迅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公司。

北京国资委出资52.8亿元,股权占比约16%的中芯北方,2016年投产,是全国产能最大的12英寸晶圆代工厂。

北京国资委出资12亿元,股权占比约45%的屹唐半导体,2018年投产,其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市占率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

北京国资委出资20亿元,股权占比约66%的国望光学,是中国超精密光学镜头的扛鼎者,研发出28nm节点的ArF浸没式光刻镜头。

……

为了这8家企业的创立,北京至少投入了200亿元,这还不包括政策奖励补贴等。投入虽高,但效果也很明显。

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实现了除光刻机整机以外的其余所有关键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布局,是中国实现进口替代的最大希望。

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北京依托于原现代第一工厂及土地资源,引入理想汽车全球旗舰工厂;在武汉、合肥、长春、天津等汽车城的激烈争抢中,顺利拿到小米汽车总部……撬动了智能化汽车的产业化。

或许正是因为不断的转型升级,北京的工业才顺利挺过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阵痛,逆袭上扬。

5

第三张牌,是航运。

每一个想要成全球城市的大城市,都希望控制贸易网络,成为海内外的贸易枢纽门户。

尽管北京没有大江大河经过,水运也依赖于天津港,但是在21世纪初,北京就提出要将物流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09年北京制定八大产业振兴计划,物流业便赫然在列。

可是随着北京疏解任务的提出,全国性、区域性的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都被列入紧限名单,北京的国际商贸中心的梦,一夜梦碎。

于是北京另辟蹊径,拉上廊坊建设大兴机场,借助别的城市地盘“超车”。

早在1999年,上海就随着浦东机场的落成为中国第一座双机场城市。2010年为迎接世博会改造虹桥机场后,上海更以4座航站楼、6条跑道笑傲全国。

同时期的北京只有1座机场、3座航站楼、3条跑道。

201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民航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上海继伦敦、纽约、东京、亚特兰大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入列亿级航空城市俱乐部,并让中国成为世界第4个拥有年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城市的国家。

全球化时代,大量高端商旅和高附加值货物需要依赖航空运输,机场客货流指标是衡量城市影响力的最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智谷趋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25/167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