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清王朝最后的“繁荣十年”

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又进入一轮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1901年,慈禧颁布新政之后,相当于变相承认了戊戌变法,直接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个周期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也就是所谓大清的“繁荣十年”。

在这个时期,除了修园子,大清国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军备上最为典型。由于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惨败,首支近代海军舰队便不复存在,于是1896年便开始了重建海军之路。总理衙门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

1897年夏,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按期到达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海军的实力猛增。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巡洋舰,是大吨位军舰。

除此之外,大清还大肆编练陆军新军,新军的编练从1895年开始,到1904年,新军的规模就已经达到18万余人。清政府深信,有个现代军备后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此时的大清,不仅经济腾飞,而且武备强大,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由于扩充,武器装备又大部分采购自国外,支出浩大。加上战争中又不断战败赔款,白银大量外流,仅中日马关条约,赔偿金额就高达白银2亿两,加上利息和其它支出,朝廷共需赔偿三亿两以上!

此时的清朝早已严重财政赤字。1896年赤字高达1292万两,1899年为1300万两,到了1903年赤字竟达3000万两之多。此后的清廷债务缠身,一直到1911年灭亡之前仍然如此,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

但,大清又确实很有“钱”,那就是大变戏法——印钱!清朝实行的是银本位,白银本身无法印刷,那么清朝这戏法是怎么变的?

清政府宣布铜元成为法定货币,意味着很多“新钱”也就出来了,用以替代白银的铜钱大约从1901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出现,也就意味着市场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新钱,与白银共同流通。1900年之后的清朝“繁荣”,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新钱”之上!

可是,我们知道铜矿也是需要开采和冶炼的,铸钱也是需要成本的,铜钱的面值也需要与白银的价值相对称。清政府又进行了创造性发明,9克重的铜元实际价值为2文多,面值标注却为10文,清政府转眼即实现了7文多的利润,钱财滚滚而来。虽然大量的白银赔偿给外国人,用白银来衡量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但自身并不缺钱,财源滚滚之下就可以支撑大规模军备等财政支出。

所以用白银表示的财政确实穷的叮当响,但实际又不缺钱,这就是大清戏法。

但这种印新钱的方法必须有一条支撑,那就是管制兑换,如果不管制,是完成不了这个戏法的,因为总有“刁民”不肯用这样的铜币换自己的银子。于是,清政府规定各种票据,无论是以白银还是以铜元为单位都一样,不能实际兑换白银,这相当于“外汇”管制。

无论你是英镑、美元、荷兰盾什么的,进入大清的地盘都必须按规定的牌价兑换成大清银票铜钱,这样清政府就喘了一口气,所有等于白银的硬通货归我,用于对外支付的新钱只能归你。

可是,用印新钱来解决问题,就势必带来通货膨胀,穷人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清廷看来这也不是问题,我洋枪洋炮在手,谁敢不老实?在大清1911年垮台之时,它的陆海军事实上都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武器准备其实也都不错。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好奇组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10/168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