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段子:
过去敲门是有讲究的。
先敲一下,停一下,让里面的人听到,然后再连敲两下“咚、咚”,不超过三声,这是敲门。
上来就“咚咚咚咚咚”,这不是敲门,这是砸门。
在过去,砸门是报丧,代表着死人了。只要不是报丧,就不能连着敲。
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规矩,是一种分寸
中国有句俗话: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
刚做出来一道鱼肉闻很香,但如果放上几天就臭了;
到别人家做客,刚开始人家很欢喜,但住上几日,就会惹人厌。
这就是在说:凡事不能过头。
用孔子的话讲,叫:过犹不及。
规矩,是一种教养
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都是生活小细节,说是规矩,却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比如:
不要在连排的座位上面,抖腿!抖腿!抖腿!
别人在睡觉的时候,懂得安静二字。
看电影请保持安静,手机也保持静音和安静。
在宿舍或公共场合、公交车上,看视频、听音乐和玩游戏等,请戴上耳机!
在地铁上,不要一个人靠着扶栏,请给别人的手留个位置。
古人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
良好的教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守规矩是最基本的教养。
规矩,是一种底线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
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规矩,是一种人品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
有才不如有德,有钱不如有品。
几年前,记者在采访季羡林的时候,曾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各种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后,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记者感叹说: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品才是最高的学位。”
你是什么样的人品,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无视规矩的人,注定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