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汉王刘邦为何北上打章邯?还有别的选择吗(图集)

项羽分封诸侯后,田荣杀了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胶东王田市,统一齐国三郡,恢复到战国末齐国的疆域。

项羽先封义帝到郴县,后派英布杀之,随后北上讨伐齐国。

眼看东方乱了,汉王刘邦却还没理出一个合理的战略。刘邦军中几乎都是关东人,谈起短期和中期目标,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帮人是沛县帮,希望从武关方向出兵,等于沿郦商入汉中的路线原路返回,再回到南阳郡。

穰侯王陵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基本控制了南阳郡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兵力可能有三四万。南阳有一股势力,刘邦麾下的张平控制了几个县,人马约三千左右。项羽没有封王陵为南阳王,而是穰侯,对这个曾经和刘邦称兄道弟的沛县人始终还是防了一手。项羽没有再策反张平,就是给王陵和张平制造矛盾,项羽既不希望王陵实力过强,也不希望王陵张平和平相处。

沛县帮很多人都与王陵有交情,倾向沿汉水东进,与王陵合兵,双方兵力约十万,进可根据中原战事发动攻击,退也能退守南阳,再不济便退回汉中。

第二波人是非沛县帮,认为应该先南进,拿下四川盆地蜀郡和巴郡,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做以后可以兵出南阳,也可以从巴郡攻击南郡(临江国),活路也更广了。当时还没有刘备建立的蜀汉,不过思路是不谋而合的,如果再加上南阳郡,那就无限接近蜀汉巅峰时期了。

项羽虽然把汉中郡、蜀郡、巴郡都封给了刘邦,但这三地属县都不多,由蜀郡太守兼管。此时的蜀郡太守,早收到章邯秘信,要求对刘邦严防死守,不得让其入川。蜀郡太守将刘邦派去的使者斩首,刘邦未能接手蜀郡和巴郡。

此时汉军不知道巴蜀的实力,却对蜀道难有所耳闻,没人认为轻易能打下巴蜀。

刘邦倾向于打巴蜀,但不想这么快去进军南阳郡。如果王陵还当刘邦是弟弟,就不会拒绝随刘邦入关,而在南阳建立自己的王国。汉军一旦进了南阳郡,刘备就是客,王陵是主,双方的人马很多人互相熟悉,一旦缺少物资,谁敢保证麾下沛县人不会跑去投奔王陵,友军吕泽等人就更不好说了。刘邦的战略,首先南下打巴蜀,然后北上打章邯。

沛县几大豪族,雍齿早在丰县就叛变投魏国,王陵在南阳自立,吕泽虽跟随刘邦入汉中,刘邦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调拨近六千精锐给吕泽,使其膨胀到一万四千人。

刘邦与其他人想法不同,他想北上攻击章邯,占据关中,再称霸天下。问题是刘邦自己信心不足,底下大多数人都带抵触情绪。章邯虽然投降项羽,但那是被诸侯围困,朝廷和友军都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此前章邯出关中几个月,张楚王陈胜、假王吴广、赵王武臣、魏王咎、齐王田儋烟消云散。

如果章邯坐镇关中,谁敢去捋虎须,都知道周文数十万人在章邯面前灰飞烟灭。关中也不只是雍王章邯,还有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内史保和赵贲则盘踞咸阳四周,这几股势力步骑十几万,至少是汉军两倍。

刘邦的友军,没人敢打章邯。刘邦己军将领中,也只有卢绾、夏侯婴等少数人无条件支持刘邦。己军大部分将领认为,即使要打章邯,也要先打南边的巴蜀,先解决后顾之忧。

治粟都尉韩信却与众不同,他在宴会上对萧何、夏侯婴等人说,打哪儿是汉王的事,怎么打才是他韩信的事。

韩信又对刘邦说,章邯亲口说过,巴蜀频繁向关中输送兵员和劳役,不但正卒更卒抽调一空,连劳役都难得一见,几乎只有老弱妇孺。而且葭萌上根本没有设防,城头上都长出三尺长的野草了。巴蜀其他城邑也是城门大开,除了老弱衙役根本没人防御。

项羽和章邯相处了大半年,韩信跟在项羽身边,对章邯和秦军部署,比任何刘邦麾下将领都要了解。韩信认为打巴蜀太费时间,地方那么大,少说也要几个月才能控制全境,到时候中原怎么样了不好说。而且巴蜀天府之国,地多人少,到时人人都是大地主,谁还有兴趣东出中原去拼命。其实只需派一支友军,作为偏师便能拿下巴蜀并且镇守之。

刘邦说韩都尉你是不是喝醉了,我派去护送使臣的一队人马,被挡在葭萌关前几里外,对方派出来阻挡入关的军队,差不多就有一百人,葭萌关上好歹也有一两千人吧。

韩信捧腹大笑,前仰后合,说从葭萌关到成都,可能就这一百人把守。

刘邦立即召集吕泽、冷耳、林挚、陈狶、张苍等友军商议,得有一个人率一支偏师入巴蜀。大家面面相觑,不敢接这个任务,会议不欢而散。

最后还是亢父的豪族林挚冒险接了这个任务,他的兵力不足千,野心也没有吕泽、陈狶这些人大。

两个月后,林挚杀蜀郡太守,逐渐平定巴蜀。刘邦授林挚为蜀郡太守,楚汉战争期间一直镇守四川盆地,刘邦称天子后封为平棘侯,食邑1000户,调任燕国担任燕王卢绾的相国。

韩信紧随项羽身边两年多,不仅熟悉项羽的方方面面,对秦降将章邯等人也了如指掌。整个汉王集团,只有韩信一人与刘邦不谋而合,都把北上取关中定为首选战略,也只有韩信一人有如此自信。是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总览北上三秦全局。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网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30/168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