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一对虚构的冤家:科学与宗教

人生要完美,我们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

-1-

科学,宗教与人生

这是一个科学的时代,有人以为科学进步以后,宗教迟早是要被淘汰的;也有人以为如果一个人研究科学,他就绝对不可能信仰宗教。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过去科学家认为很有把握的事情,在今天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不那么有把握了。

正如丁格尔教授(H. Dingle,前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主席)在《自然杂志》所说:“在宇宙学上,我们又像中世纪的哲学家一般,面临一个几乎完全无所知的世界”。科学虽然迈进,却还没有能解开宇宙与人生之谜的迹象。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误会与冲突已成过去,但在一知半解的人看来,相信宗教就是落伍,标榜科学就是摩登。这些人就好像许多青年人看见别人穿“牛仔裤”,自己唯恐落伍,莫明其奇妙地也买了“牛仔裤”来穿上,满街乱跑,好叫别人知道他也是时髦人物之一。

照样,那些以为宗教与科学相冲突的人,口口声声认为相信宗教的人是时代的落伍者,不知道自己正染上了时代的流行症,不过是自鸣时髦摩登而已。

科学与宗教并不冲突。现在我们要说明科学与宗教各有自己的范畴,两者性质不同,并不冲突。

科学的尽头,也许就是宗教的开始。

科学是研究物质的,针对的是世界的外部,是形而下的。它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重于知识与理论。宗教是维系心灵的,关心人的内心,是形而上的。它的目的同样是研究真理,但侧重生命与经验。

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已见的”,它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研究具象的事实;宗教的对象是“看不见的”,它在无限的时间、无限的空间中,研究抽象的精神。科学是计算的、分析的、数量的,而宗教是估价的、综合的、品质的。

例如:科学对于一个“人”的研究,总是客观的,把“人”看作一具标本,来分析,解剖,测验这“人”的一切。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格与品性,故宗教对于“人”的研究与科学的方法不同。宗教把“人”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其生命的总和,来合理地评定一个“人”的真实价值。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必然导致宗教

或者说得再浅近一点,好比:一个人要认识他的爱人,不但可以从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他爱人的高度、体重、血压、内脏,也可以给他摄一张X光照片,再研究她的面部、发肤、皮色等等。但科学方法的研究决不是认识爱人唯一的途径。一个人要认识他自己的爱人,他还需要观察她的品德、灵性、思想、习惯,并需要加上信任、互爱,才能了解对方。

因此,科学有科学的方法与观点,宗教有宗教的方法与观点,两者各有各的贡献。科学注重实验,宗教注重信仰。科学研究物质、外表;宗教重视灵性、道德。科学以“我与它”的关系,来叙述自然界的现象以及与其有关的种种自然定律;宗教由“我与你”的关系,解释自然与人的种种关系。

科学家汤姆生曾说:“科学的责任是叙述宇宙,而宗教乃是解释”。例如:牛顿发明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倡相对论,但他们都不说明“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为什么”会有相对论的原因。

华伦博士(Warren Weaver)说:“科学要答复的问题是“怎样?”细胞在身体里怎样工作?超音速的飞机怎样设计?宗教要答复的问题是“为什么!”人是为什么创造的?我为什么应当说真话?

科学分析事物、人、动物的行为是怎样的,它不问这行为是好是坏。但宗教却是要问这种问题。”所以有人说,科学研究“什么”(What)这个问题,而宗教研究“为什么”(Why)的问题;科学家虽然也解释Why,但绝不能解释最根本的第一个Why的原因。

总之,科学与宗教的领域互异,范畴不同,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2-

迷信科学的危险

可是,今天许多人对于科学与宗教的认识不足,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以为科学万能,这实在是时代的一个悲剧!

科学对于人类有极大地贡献,但科学却不能满足人类精神、灵性的需要。迷信科学的人,把人生只看作衣食住行的解决。他们以为宗教是没有价值的。

事实上,科学并不是万能的。科学固然有它的地位,但绝不能和迷信科学者所说,以为科学可以代替宗教。

英国思想家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提到“自然科学的成功使另一些领域的工作者大为着迷,马上便着手模仿它们的教义和术语。可是,在大约一百二十年的时间里,它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却贡献甚微”。哈耶克认为自从科技革命以来,许多人借用科学来指导人类的精神领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沦丧。

▲误解科学导致落后,滥用科学造成灾难

正如哈耶克所说,这种滥用导致人们只看见科学,只承认物质的价值,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以满足人生之欲望,人只要科学,忽视精神层面的结果,已使人类社会道德沦丧。人类的知识比从前进步,科学比从前发达,但事实上,人类的道德也愈加堕落。探其源,无非是因为人过分注重于物质的享受,所以人心大变,天下大乱,世界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混乱的边缘。

有人用过一个比方说:“单从房屋里去发现工程师是不可能的。房屋是工程师所设计建筑的,但房屋不是工程师,工程师也不是房屋。同样,这个宇宙是神所造的,但宇宙不是神,神也不是宇宙,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加以分析,也不能发见神。”

科学虽然研究物质,但绝不能创造物质,或毁灭物质。科学连物质都不能创造,更谈不到科学能创造生命了。科学能制造巨型喷射机,但不能造出一只有生命的小鸟。科学能制造许多补剂,但绝不能使人类长生不老。科学可以利用原子能,但绝不能创造新的原子。科学只能使人的肉身舒适,但不能叫人的心灵平安,人格高尚。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说:“科学不是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人格的高尚,比科学更有价值。”

科学需要宗教的辅助真正的宗教能给人类以坚强的信心、确定的盼望、与纯洁伟大的爱心。除非人类对于这些贡献,都认为不需要了,那么宗教就没有价值,可以完全取消了。

如果,宗教能提高人类的精神生活,使人类远离罪恶的话,那么宗教对于人生岂能视为迷信无益的呢?真正的宗教乃是帮助人的精神。并且真的科学与真的宗教是互助的。在目的方面,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科学与宗教都是追求真理,都以增进人生幸福为目的。

科学能增进人生物质生活方面的幸福,宗教能增进人生灵性生活方面的幸福。科学传授知识,宗教提供信仰;人生需要知识,也一样需要信仰。

人生除了衣食住行外,还有道德,心灵的部分。一个完美的人生绝对不是仅求肉身的享受舒适为己足,他还需要精神快乐、心灵平安,灵魂有永生的盼望。科学能使人肉身舒适享受,宗教能使人获得精神心灵平安快乐。

科学与宗教两方面的目的,均为帮助人生、解决人生,以提高人生的价值。那么,两者之间不仅没有冲突,反而能彼此合作,这是非常明显的。

▲国家博物馆藏菩萨造像

又好比,一个家庭要享美满幸福的生活,不但希望家庭的物质条件好,这家庭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否则家庭里父母子女不睦、婆媳相争、姑嫂不和、烟酒赌博、三妻四妾,家庭里闹得乌烟瘴气,精神痛苦。

科学只能加增人类物质的享受,但不能解决人生的基本问题:如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人生的来处与归宿等类;而宗教能改变人类的内心,并能增进灵性生活。人生既非仅求物质与外表的解决,还需要精神内心的满足。所以要提高人生,解决人生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宗教。科学不能取消精神的原则,犹如宗教不能否定科学的价值,所以两者若相辅而行,对于人生一定能有真实的帮助。

以一只小提琴为例:如果没有把音乐家的情感放进到提琴里去,则提琴不过是一只提琴而已,提琴算不得什么;照样,人若没有高贵的生命在里面,则所见者仅为行尸走肉耳!

宗教能给人类以永生的寄托,坚强的信仰,与精神的安慰。

宗教不但对个人的生活有贡献,宗教还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宗教能使社会安定繁荣,国际和平敦睦。

物理学家密立根说:“科学若没有宗教,显然不是人类的幸福,却会变成社会的祸患。”

造飞机与发明原子能是科学,至于如何运用与管理飞机、原子能,使其不作为杀人流血的工具,则需要道德与宗教的力量。科学家只研究客观的事实,把研究所得,公诸大众;至于别人如何运用所得,则超乎科学家的力量。

科学固能造福人群,但亦能毁灭人类。科学好比一把刀,有利有弊,要看这刀是落在谁的手中。宗教对于科学,有发挥科学之功,防范科学之患的作用;故如科学与宗教能相辅而行,则两者对于人生的贡献,就大得无可限量了。

宗教是为任何想在生活中需要它的人提供的,而科学也是如此。它们既不是根本不相容,也不是相互排斥的。科学为人类解读自然的意义,信仰则对人生选择进行指导。片面地相信某一种言论或认知方式,都是迷信。迷信科学与迷信宗教,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两部科学、宗教的经典好书:《剑桥科学史》和《人的宗教》。

◎《剑桥科学史》:本套书探究的,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科学在世界各地诞生的前因后果和重要成果。它以科学精神为主线,将与之相关的科学家、科学理论、科技成果、社会思潮甚至文化、艺术变迁,全部串联起来。本套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纠正国人对科学的长期误解,回归历史深处,还原科学的本来的面貌,探寻真正的科学精神。

◎《人的宗教》:什么是真正的宗教?宗教与迷信有什么区别?各种宗教有什么共同性?宗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本书被誉为“世界宗教第一部可用的教科书”,一本书认识世界7大宗教核心智慧,提供各大宗教的智慧索引。

科学与宗教本不矛盾,是人的固执观念造成两者互不相容。让我们开放思维,厘清国人误区,回归科学与宗教的本质。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先知书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08/169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