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没招了!新年前十天,中共大基建超三万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远超预期;

压力山大!中国本科毕业生7成挣不到6千;美新法发威?从此再无新疆货?芯片危机重创大众在中国销售;食用油价格暴涨创纪录; 美通胀率创40年新高

国际投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远超预期。无独有偶,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也认为,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荣景已宣告终结,未来中国经济下行是必然趋势。

截至周一,中国至少有11个省份和直辖市召开了今年的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总投资规模超过三万亿元。与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已经时过境迁,这三万亿真能救回中国经济的衰退吗?

美国2021年末通过的涉疆法案,正在搅动全球供应链,以棉花和多晶硅为原材料的产业链将重组。

中国本科毕业生的收入不足六千者近七成,过万者不足一成,中国大学生严重过剩。

2021年全球食用油价格暴涨65.8%现,创下史上最大涨幅。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远超预期

国际投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政策退出的幅度明显超出预期,之后在“双碳”、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冲击之下,经济下行压力远超预期。

朱海斌表示,大陆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下行压力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还会持续,包括住房销售、开发投资在内的一些主要指标可能会呈现弱势,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可能带来一些次生灾害,比如去年主要是开发商的违约风险,尤其是海外的美元债市场,今年需要关注的是地方债和地方融资平台。

朱海斌认为,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尤其是一些特定行业可能受到疫情和监管政策的双重冲击,就业情况比较令人担忧,尤其是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可能更严重,这会影响到居民收入增长,也会进一步影响消费复苏。

美国之音近日引述海外经济学界人士的分析说,今年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障碍。一方面,经济增长继续受到疫情反弹、防控措施收紧的拖累,消费支出持续低迷,供应链受阻,通胀压力上升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下行,监管调控收紧,外部风险扩大等着多压力,这些压力都令今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从此再无新疆货?美国涉疆新法搅动全球供应链

2021年岁末,美国总统拜登将《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案》(The 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签署成法。这部新法将全面禁止企业从新疆地区或与该地区政府有关联的实体进口产品,除非企业能够提供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产品非由强迫劳动制造。

美国前贸易官员、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资深研究员艾米丽·基尔克雷斯(Emily Kilcrease)对美国之音说:“一个企业将很难向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证明,有关产品没有使用强迫劳动从而允许这些进口。因此,这是一种更广泛的执法能力,适用于更广泛的货物范围。”

图:位于新疆哈密的一个太阳能板工厂。

有分析认为,新出台的这项法律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美中“脱钩”的趋势,因为它不仅涉及新疆的全部产品和原料,也包括整个中国、甚至是涉及到第三国的产业链。

新疆在全球许多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如煤炭和石油,以及番茄薰衣草啤酒花等农作物。它也是电子产品、运动鞋和服装的重要生产地。据估计,新疆提供了世界五分之一的棉花和世界上45%的多晶硅。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成分。

新美国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基尔克雷斯说,中国的反制选项有限,因为防止强迫劳动是非常合理的政策目标,而北京很有可能会继续给个别企业施加压力。

新年前十天,中国重大基建项目开工规模超三万亿元

截至周一,中国至少有11个省份和直辖市召开了今年的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总投资规模超过三万亿元。

《证券时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十天召开开工活动的重大项目超过五千个,它们的计划投资规模也远远超出了2021年截至1月19日,各地披露的已开工重大项目计划超过1.2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报道指出,除了传统基建项目外,在今年已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项目投资占比有所提升。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意味着今年的基建投资规模将会增加。

中国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近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稳增长成为核心任务。考虑到地产投资相对疲软、出口增速逐步放缓,广义基建成为新的发力点。

阿波罗网评论员杨旭表示,中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收益,很多项目的收益连利息都还不上,如中国的高铁,大部分都在亏损,只有少数的几条实现了盈利。这次的基建投资,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中国本科毕业生的收入:不足六千者近七成过万者不足一成

据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中国麦可思研究院1月12日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020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超过一万元人民币者,仅有4.3%。而根据该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同一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六千元以下者为68.1%,在五千元以下者为46.9%。

上述数据的公布,也已在网上引发热议。在1月12日当天,“毕业即月入过万的本科生不到一成”这一话题就成为了微博热搜的关键词。有网友表示:“终于看到个符合我实际认知的新闻了。”也有人说,这样的收入情况“不是多少钱(的)问题,是看不到未来希望的感觉。”

图:微博上的相关评论。(来自微博)

广州居民小为是2016届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他告诉记者,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与他个人的感受相符,反映了最近几年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情况:“我作为16年应届生,很艰难地在广州找到了一份月薪差不多六千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当时在朋友里是比较好的了,但仍然是‘月光’,因为吃饭、住房、交通、应酬,很快就没了。甚至有时候,要靠父母的赞助和网贷去‘续命’。”

2020年中国的毕业大学生数量为874万人,2021年的数量则达到了空前的909万人。小为认为,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已经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我觉得本科生是越来越多的,但是名校是依然内卷的。本科生最多的是一些素质不是很高的民办学校出来的。这些学校大量供应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是供过于求的。”

图:微博上的相关评论。(来自微博)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2015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后,月收入超过一万元人民币的比例也仅有35.5%。对此,有微博网友发表了讽刺性的评论,表示:“近六成毕业生认为自己十年内年薪可达百万。”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13/169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