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吃海鲜注意!没有特效药,你可能也中了这种海鲜毒

很多人喜欢吃海鲜,海鲜味道鲜美,但海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除了已经声名狼藉的河豚中毒和青皮红肉鱼造成的组胺中毒外,其实每年引发中毒病例最多的是食用岩礁鱼引发的西加鱼毒素(Ciguatera Fish Poisoning,CFP)中毒。

预计每年约有5-20万人发生西加鱼毒素中毒,考虑到只有2-10%的中毒案例被上报到食品监管或卫生部门,真正的发生率可能会更高。

如果你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开始头晕眼花,上吐下泻,那么你很有可能中了这种毒。

什么是西加鱼毒素?

虽然西加鱼毒素听上去十分陌生,但其实其引发的中毒故事早在1774年库克船长的故事中就有记载。

西加鱼毒素又称雪卡毒素,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赤潮藻毒素,其是由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浮游生物鞭毛藻类如冈比甲藻(Gambierdiscus)和福冈属(Fukuyon)分泌产生的毒素。

生活在珊瑚礁的食草小鱼吃了有毒的藻类后又被食肉大鱼捕食,并在大鱼体内蓄积(见图1),该毒素对鱼类基本没有影响,但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导致人中毒。

图1西加鱼毒素的生物富集(来源:Kohli, GS.等人.2017. Qualitative and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presence of ciguatoxin, P-CTX-1B, in SpanishMackerel(Scomberomorus commerson) from waters in New South Wales(Australia).Toxicology Report.)

西加鱼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无色无味,作用于细胞膜上的Na+通道,可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西加鱼毒素对哺乳动物有毒,毒性(LD50=0.25-4μg/kg,小鼠腹腔注射)大于其它赤藻毒素如双鞭甲藻毒素(LD50>100μg/kg)和河豚鱼毒素(LD50约10μg/kg)。

西加鱼毒素很稳定,在高温、胃酸环境中都不会分解,在冷冻条件下,毒性至少可以保持6个月,也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测方法检测其存在。

西加鱼毒素中毒主要发生的区域?

西加鱼毒素中毒主要发生在阳光充沛、拥有海滩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等。

全球3个西加鱼毒素主要流行区域分别是南太平洋地区的前吉尔伯特群岛、托克劳和图瓦卢,年中毒率可达100人/万·年。

加勒比海地区的美属维京群岛次之,年中毒率为73人/万·年。

我国西加鱼毒素中毒的整体流行状况不严重,主要发生在华南沿海地区的香港、广东、台湾、海南和西沙群岛等地,香港的年中毒率为0.17人/万·年。

西加鱼毒素中毒有哪些表现?

在日本,发生西加鱼毒素中毒常被戏称为“醉鱼”,这种表达生动地描绘了中毒的情景:身体疲乏、关节疼痛、仿佛宿醉一般,如果此时碰水,会产生类似触电般的疼痛。

症状

食用含西加鱼毒素的鱼肉30min后就可以表现出中毒症状,最初可能表现为发痒、唇舌发麻及四肢麻痹;

6-17小时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及红疹;

有些人会出现冷热失调、烦躁不安、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还有些人会表现出持续的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

通常中毒症状会在几天后消失,但神经症状则可能持续好几个月,目前已知的烹调方式都无法消解西加鱼毒素。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西加鱼毒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但几乎没有其致命的报道。

治疗

西加鱼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采取洗胃,如果不方便洗胃的话,可以采用催吐;

如果已发生持续的呕吐或腹泻,则必须及时补充液体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发生了休克、抽筋及呼吸困难则必须采用及时的医学治疗如使用葡聚糖、血清白蛋白或输血等。

总体而言,目前西加鱼毒素中毒没有特效药,主要依靠减少毒素吸收以及针对症状的辅助治疗。

如何避免西加鱼毒素中毒?

西加鱼毒素的产毒源是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多种底栖微藻,有毒底栖微藻的生活习性决定了易感染西加鱼毒的鱼类大多数为珊瑚礁鱼类。

有400多种鱼被认为含有西加鱼毒素,包括广受欢迎的石斑、海鲈、鲷鱼、鲈鱼等;同时在珊瑚礁出没的螃蟹、龙虾、海胆、贝类等也可能因摄食有毒藻类而含有西加鱼毒素。

我国海域约有45种可能感染西加鱼毒素的珊瑚鱼,主要分布在台湾、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等地。

西加鱼毒素是摄食珊瑚礁鱼类后最常发生的神经中毒,但很难从外观、质构和气味上辨别出含有毒素的鱼类。由于西加鱼毒素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方式,因此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社区科普,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含毒素的鱼类。

1.避免食用特定海域的珊瑚鱼类

西加鱼毒素中毒较易发生在北纬35度和南纬35度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如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域。到南太平洋地区的旅行者或进口该地区珊瑚鱼时要特别注意,需要特别关注该海域的岩礁鱼如梭鱼、石斑或红鲷之类的野生鱼类。

2.减少容易蓄积西加鱼毒素的鱼种摄入

含有西加鱼毒素的鱼虽不像河豚一样具有物种特异性,但主要也集中在珊瑚鱼中如梭鱼、苏眉、石斑、鲷鱼、鹦嘴鱼、海鳗、引金鱼和琥珀鱼等。

图3香港地区最常见的6种与西加鱼毒有关的鱼种(图片来源:香港食品安全中心)

值得庆幸的是西加鱼毒素很少污染远洋鱼类如金枪鱼、马林鱼、海豚或其它鳍鱼,人工养殖的鱼类也没有西加鱼毒中毒的报道。

3.不要吃太大的珊瑚鱼,不要吃鱼的内脏

一般说来,鱼体越大,西加鱼毒素含量越高,发生中毒的都是2公斤以上的大鱼,因此不要吃太大的珊瑚鱼,西班牙政府就明令禁止销售产自加纳利群岛大于14公斤的鱼(青甘鱼、平安鱼、油甘鱼)。

虽然珊瑚鱼都有可能含有西加鱼毒素,但其主要集中分布在鱼的头部、皮肤和内脏,肝脏、性腺和肠道浓度最高,因此在食用珊瑚鱼时,不要食用海鱼的肝、肠、卵及头。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科普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06/170531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