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艺术世界 > 正文

“国宝”蛋壳黑陶杯——陶器巅峰之作

所谓黑陶是指黑光亮器壁较清制作精致的陶器,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所谓蛋壳系指其陶胎薄如蛋壳,多数器物仅厚0.3厘米,个别的仅为0.1厘米。蛋壳陶器主要为高柄杯。杯上一般都装饰有弦纹、突棱形、乳钉纹等,有的还雕出一排排整齐而美观的镂孔,以为装饰。

黑陶的原料一般都经过精细的淘洗和充分的陈腐,在用陶轮制作时将胎壁做的很薄,有的竟薄如蛋壳。其制法是将陶坯晾到半干程度,用鹅卵石在器壁表面进行打磨,打磨过的陶坯光滑平整,然后放入窑内用1000℃左右的高温焙烧。在烧窑快结束时再加入一点水,窑内产生大量浓烟对陶器进行熏翳,浓烟中的炭粒附着于器表,充满坯体的孔隙,呈现漆黑的颜色。由于陶坯往往经过打磨,故陶器表面漆黑光亮,十分美观。

黑陶中,尤以蛋壳陶极为珍贵。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的这款蛋壳黑陶杯,是龙山文化蛋壳黑陶器的典型代表,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陶杯口径11.2厘米,通高17.5厘米。器壁薄如蛋壳,由杯身和器柄底座两部分组成。杯身上部像一个浅盘,盘子中间是同心圆的圆环形状。圆柱形杯身套入粗壮的器柄底座内,杯身和底座粘合得天衣无缝,制作技艺美妙绝伦。整个陶杯体态轻盈,陶色纯黑有光泽,纹饰朴实无华。

1928年,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吴金鼎来到山东章丘附近的龙山镇进行考察,在镇子以东的武原河畔台地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碎片样的东西,很薄很轻,但是却仿佛瓷器一般坚硬,待清理完毕,竟立刻绽放出了黑色的光泽,面对这前所未见的发现,一位在场的考古学家激动地记录下了它们的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经过严密测量,这些碎片的厚度不超过0.2毫米,于是“蛋壳陶”的名字应运而生。

在这之后,蛋壳陶的碎片在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但却始终没有完整的蛋壳陶器皿现身,直到1974年。这一年的一天,原山东考古所所长张学海在其主持发掘的城子崖遗址中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在将墓葬全部揭露后,竟然发现了一堆蛋壳黑陶碎片,这堆碎片会是属于一个完整的蛋壳陶器皿么?同时参加发掘的郑笑梅主动请缨,要独自对这堆碎片进行分析和比对,经过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郑笑梅终于将一件完整的“蛋壳陶”放到了张学海面前,上秤一称,才10克左右的重量。

随着蛋壳陶器皿尤其是薄胎高柄陶杯的发现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蛋壳高柄陶杯来源于龙山文化之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而随着制陶技术的进步,轮制技术帮助制陶者将器壁做得越来越薄,器形越来越规整,终于形成了远古时代的陶器巅峰之作——蛋壳陶。

可惜好景不长,蛋壳陶在历史长河中成了昙花一现,到了龙山文化晚期,高柄陶杯的器壁逐渐增厚,制作日益粗糙,造型也不及早、中期轻盈灵巧,制作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到龙山文化之后的岳石文化时期,蛋壳陶杯便突然消失了。

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章丘的龙山黑陶和浙江的良渚黑陶,两地都是黑陶的发源地。而这款蛋壳黑陶正是出土于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遗址,属于黑陶极品中的极品。蛋壳黑陶以“薄”著称,是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空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古建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12/173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