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杜耀明:选特首可以“开局即终局” 治香港怎能不政通人和

作者:
一个没民望、没班底、没政纲的参选人,当然不宜过早曝光,以避免其他人选直接比拼及针对,甚至搜集黑材料,以招惹舆论非议。特别是造王者选定的人选质素有目共睹,就更要减少让人评头品足的机会,否则参选者不能服众,甚至连亲北京政客也心有不甘的话,则不仅削弱参选者的威望,也有损北京的权威。因此,提名开始前才宣布参选,候选人又只得一位,没有政纲没有辩论没有质询,有的是越来越庞大的支持队伍,和越来越洪亮的赞叹声音,好让竞选局面还未开打,已经可以宣告结果了。

李家超突如其来参选特首,表面毫无准备,至今连政纲也未写好,转眼便已成为下任特首的钦定人选。短短半个月的“竞选”历程,看似非常反智,不过从另一角度看,这个“竞选”剧本可谓匠心独运,为李家超度身订造,也表明中央直接管治香港的又一步。

一个没民望、没班底、没政纲的参选人,当然不宜过早曝光,以避免其他人选直接比拼及针对,甚至搜集黑材料,以招惹舆论非议。特别是造王者选定的人选质素有目共睹,就更要减少让人评头品足的机会,否则参选者不能服众,甚至连亲北京政客也心有不甘的话,则不仅削弱参选者的威望,也有损北京的权威。因此,提名开始前才宣布参选,候选人又只得一位,没有政纲没有辩论没有质询,有的是越来越庞大的支持队伍,和越来越洪亮的赞叹声音,好让竞选局面还未开打,已经可以宣告结果了。

其实剧本布局即使没有这么精密,也没有人可以阻止李家超当特首,反正北京圈定谁做谁就当选,历来如此,没有例外。不过今次“选举”过程谢绝社会参与,不要说由提名到投票,只跟一千五百名选委有关,其他人连询问候选人一句也没有机会,甚至传媒搞个公开论坛,让不同政见者与候选人公开辩论,相信也难以成事,不单单因为不少反对意见领袖已经在囚,或者碍于“煽动罪”的威力而不会参与(或主办),也由于没有竞争,唯一的候选人笃定当选,他不想再努力了,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开局即终局”不论如何布置巧妙,不等于往后便政通人和、社会恢复活力、经济繁荣顺利重生。不错,特区当局掌握枪杆子,三万警力加先进装备足可震慑一切反抗行动,如今民间集体和平抗议活动亦已消声匿迹,但2019年以来政府与民间的对立情绪,当局除了刑法伺候,并没有以政治对话来拉近距离,促进谅解。

相反,立法会初选案四十七名被告大部分未定罪先囚禁一年有余,《苹果日报》、《立场新闻》被迫倒闭,还有教协、民阵、职工盟等公民组织先后解散,市民看在眼里确是无可奈何,但因此转而支持政府的,相信绝无仅有。李家超上台应无悬念,但若如林郑一样固执,拒绝以对话包容解决分歧对立,万勿妄想市民会由畏生敬,变得尊敬政府。

政治不必多说,单看经济,市民不信任政府,亦有碍其推动政策。例如特区当局近年大力鼓励青年人北上大湾区工作,但调查显示,只有八分一(18至34岁)受访者有兴趣,超过八成人(82%)表明无兴趣,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民主法治”和“讯息自由”想法非常负面(分别是-87.4%及-77.9%),显示他们并不相信官方的宣传。因此,即使假定大湾区发展以至全面融入国家计划,有利香港发展,但没有年青人的信任,政策也难免是“开局即终局”,无法再推下去。

整个社会的信心动摇下去,也就形成市民以脚投票的移民潮。2021年,便有接近十万人取得英国批出的BNO签证,可到当地定居,而三月底有调查发现,近四分一受访者有计划移民,主要原因是“个人自由变差”,其中又以中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居多,由此造成人才及资金流失,是社会短期内无法弥补的损失。

李家超上台既已钦定,当然不成疑问,但能否真正“由乱转治”,取决于如何取信于年青人、有何措施扭转移民潮丶如何修补社会撕裂、“一国两制”又有何愿景等等,这些是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施政成败和香港兴衰的关键所在。不过,今次特首的提拔过程,由中央拣定再交一千五百位选委表示支持,排除社会参与,清楚见证一个封闭程序的诞生。北京由上而下决定一切,其支持者摇旗呐喊,社会意见则微不足道,特别是民主派的声音,即使代表社会的多数人,当权者依然可以视而不见。

这种做法推而广之,甚至成为日常的话,大政方针以至社会政策日后也更多由北京拍板敲定,再由特区当局实际执行,身居重要权位但只代表社会少数的“爱国”人士负责踊跃支持,而社会的大多数却被排斥在外,没有置啄余地。到时,不仅“中英联合声明”是历史文件,“港人治港”也难免变了一个历史名词。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22/173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