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一个外国人,临走前记录了“空城”上海

虽然一直都知道,不可能在中国待一辈子,总有一天会离开,但在原先的构想中,我希望是在准备好的情况下离开,而不是被强迫、被通知。突然之间,我的工作和生活全乱了。我陷入了慌张的困境:大量工作要取消掉、房子要退(租)、拿不走的摄影器材还要想办法卖掉……还有机票,昂贵的机票。

外滩附近,摄于2022年3月下旬

5号没有解封。我开始担心食物不够,以及9号不能走。我在微信上问了居委的人,这是我第一次和他们打交道。我从来不知道小区还有一个“居民委员会”,十几年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但现在的出入都要经由他们许可。他们告诉我不能擅自出去,哪怕我的签证马上过期,我要离开中国了。于是,我一面联系英国领事馆,一面又和居委会商量,我该怎么出去。另外,食物方面,朋友告诉我怎么在 App上买菜——我下载了好几个,一次都没有买到过。我这栋楼里都是老人,只有我和隔壁邻居算是“年轻人”,他是个意大利人。我俩都不知道怎么去问邻居买菜的办法,老人也都不太会用那些 App。

外滩附近,摄于2022年3月下旬

我很崩溃。食物的话,如果省着点吃,应该可以撑到9号。但最紧迫的问题是,怎么出去。领事馆联系到了我所在辖区的公安局,但公安局表示他们和我的居委会没有直接的关系。最后是我的一个邻居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了居委会,允许我9号离开。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抵达浦东机场。所有交通工具都停了。通过在微信上向各种人紧急求助,最终联系到了几台可以提供这种服务的“合法车辆”。有一辆“黑车”说可以带我去机场,要3000块的车费,我拒绝了。为了万无一失,我预定了三辆车,都付了定金,最终选择了一辆大巴。出发前几天还要不断地做核酸,我反复确认手机里最新的核酸报告、疫苗证明,还有机票信息、护照、健康码、行程码——所有这些能让我“通关”的证明,我一遍遍地查看,想用最快的方式把它们展示出来。

离开小区之前,保安还反复和我确认:“你出去了就不回来了是吧?保证不回来了吧?”我笑了笑:“对,保证不回来了。不给你添麻烦。”我知道,他的意思是:封控期间不要再回来了,否则流程很麻烦。

外滩附近,摄于2022年3月下旬

整辆大巴车,只有我和我的行李。车窗外是上海的夜,路灯都还亮着,但几乎没有什么人和车。我拿出手机拍摄窗外的景象,这或许是我能拍到的、经历的最后的上海了。司机穿着全套防护服,看不到他的样子,他一句话也没说——这很好,因为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他可能每天要负责好几次这样的机场之旅,带着和我同样遭遇的人离开上海。从我家到浦东机场只用了36分钟,从来没这么快过。出乎意料的,我快速地通过了各个关卡和安检。在登机口候机时,放眼望去,空荡荡的,一排排座椅上都没有几个人,灯光也很暗,我感觉像在电影院,电影已经散场,人都走空了。

飞机起飞后,我才真正地放松下来,其他乘客也是同样的神态。我开始思考我在中国的经历。我有一个中国朋友说过,“你永远也不知道,你和某个人的见面是不是你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现在,我对这句话开始有了一些理解。把“人”换成国家,也一样。我童年离开博茨瓦纳(Botswana,Reed儿时曾随父工作在此居住),现在离开中国,可能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上海街头,摄于2022年3月下旬

在中国十几年,2010年左右,拿着相机在路上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惊讶:无论是拍摄路上的行人、老弄堂、拆迁的工地,还是在最繁忙的商业街,顶多会引人多看一眼。大概从2018年起,尤其是疫情之后,我带着相机,哪怕什么都没有做,总有保安过来问我在拍什么、我是哪里人、为什么要拍摄,有时候甚至被呵斥、赶走。曾经与保安、年长的居民畅快闲聊,听他们自豪地讲述背后建筑的零星历史和故事——这样的经历已经消失了。2022年初,因为商业项目我去了济南,工作结束后,在济南的火车站,当我拿出相机准备拍摄新盖好的车站建筑时,被保安拦住。他抓着我的胳膊,冲对讲机说着什么(我没听懂)。之后来了两个警察。那个保安情绪很激动,对警察说着什么,我只听到了“美国间谍”四个字,围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警察看了我的护照,了解到我不是美国人,让我删除了照片之后就放我走了。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为什么我会被当作“美国间谍”?分不清白人的国籍我还能理解,但“间谍”?

紫金路,摄于2022年3月下旬

2020年,我从纽约辗转到英国老家待了一段时间,7月回到上海,经历了14天的隔离后,终于可以出门了。那时候的上海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样子,很多人在户外不戴口罩了。而当我在路上摘下口罩想松口气的时候,会有人走过来告诉我要戴上。我觉得他们说得没有错,我立刻会把口罩戴上,但同时也发现这些人不会对不戴口罩的中国人提出同样的要求。我越来越觉得,我,一个外国人,一个“他们”,正变得越来越“异化”。“白人=美国人=病毒”这样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在对方喊出“口罩!”并作出一个手挡住脸的手势时,我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释“我不是美国人,我核酸阴性,我打了三针疫苗”。我觉得很无辜,也很无奈。

外滩招商银行,摄于2022年3月下旬

2021年3月的时候,美国开始“反对亚裔歧视”的游行和运动。针对亚裔的系统性歧视在美国一直都有,但随着新冠疫情而变本加厉了,针对亚裔的仇恨、甚至谋杀越来越频繁。我不理解为什么大家会把对于病毒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外族”身上,好像消灭了外族就可以消灭病毒一样。

外滩附近,摄于2022年3月下旬

我在上海的经历,如果用情绪的波澜作为衡量标准:从逐渐增多的不快经历,到开始质疑、怀疑、自我怀疑,再到最后一个月几近崩溃的“沸腾”——这个过程并不是由一个个事件节点构成的,好像我们学历史的时候,总是说“某某事件导致了某某某”——但在真实的生活中,你并不能看到这些节点,那是一个缓慢加速的过程。很多时候,事件也并不是“砰”地一声开始或结束的。只是当你回顾的时候,你会去追溯,某时、某地、某事也因此被赋予了象征的意味。

现在我已经抵达了纽约,和哥哥、嫂子还有他们的家人团聚了。如今的纽约和我上次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马路上都是感受早春天气的人,我还是会习惯性地戴上口罩,但戴口罩在这里已经不是主流。我哥哥继续拿起相机,准备在路上边逛边随便拍拍。我和他说,我一下子看到路人都露着脸,太多的脸,还有那么点不适应。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习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多多讨论的现象。等时差调好了,我想联系一下之前的那些客户,看看它们有没有拍摄需求。最近的花销确实有点多,是时候开始新的生活和工作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TChin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12/174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