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哈罗北京被迫改名 英国名校忧中国市场前景

作者:

中共新规下,许多历史悠久的英国教育机构不得不改变中国分校的名字。图为哈罗公学北京分校,现已改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

在中共当局规定之下,许多历史悠久的英国教育机构不得不改变中国分校的名字。不断收紧的监管制度,也加剧了许多国际学校对中国市场的担忧。

据《金融时报》报导,英国私立小学协会(In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Prep Schools)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金(Christopher King)表示,各个学校对参与中国项目“越来越小心翼翼”。

“总体形势似乎越来越不利,越来越难看出中国如何让学校放心地在当地表达他们具有历史意义的愿景。”他说。

去年,中共当局加强对私营教育机构的监管,不仅抹去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补教产业,使大量教培机构关门,数百万名相关人员失业或转职,此外,当局还单独加强了对外国课程的限制。

据去年宣布的规定,招收中国学生、从事义务教育的学校,校名中不得使用外国名字,以及“国际”或“全球”等词汇。这个规定使得许多国际学校、双语学校被迫改名。

在中国,义务教育是指小学开始为期九年的教育阶段。

在这一波加强控制下,拥有450年历史的哈罗公学,也不得不在上个月将哈罗北京分校改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

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是英国的九大公学之一,多年来人才辈出,知名校友包括诗人拜伦、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及饰演奇异博士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

据互联网上的一份声明,哈罗北京告诉家长,其双语学校今后将以“北京市朝阳区礼德学校”为名。这一变化是由于“国家教育部的政策指示,中国境内的所有民办学校都不能再继续使用外国教育机构的专有名称”。

《金融时报》指出,哈罗北京是将北京的哈罗国际学校(招收持有外国护照的学生)、幼儿园和哈罗北京双语学校(教授16岁以下的中国学生)组合在一起。

报导称,哈罗北京是香港亚洲国际学校有限公司(Asia International School Limited)的一部分,该公司由是香港石油工业家邱达强(Daniel Chiu)创立,取得哈罗公学的授权后,在北京、香港和上海等城市经营学校。

亚洲国际学校的一位代表对《金融时报》说,只有哈罗北京将改变名称,目前其它地区的哈罗双语学校,仍会使用英国学校的品牌,但如果当地官员要求他们改名,他们将会“符合规定”。

该代表表示,改名后“愿景和教育理念”将保持不变。

除此之外,狄邦教育集团经营的“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也在1月改名为“无锡狄邦文理学校”,去除了合作伙伴英国国王学院学校(King’s College School, Wimbledon)的名称。

一些英国公学尽管与中国教育机构合办双语学校,并没有使用外国校名,但他们仍对前景不乐观。

惠灵顿公学与惠立教育集团,在上海合办了一所双语学校,名为“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然而,惠灵顿公学的国际总监斯科特·布莱恩(Scott Bryan)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即使是这种民办学校,发展前景也不乐观。

布莱恩说:“最近的立法意味着,目前在中国很难取得双语学校私人执照。”

去年11月,在中共禁止私立学校使用外国课程和教科书教授中国公民后,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Westminster School,又名西敏公学)取消了在中国开设一系列学院的计划。当时,这项变化被认为是中国国际教育最引人注目的逆转之一。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16/174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