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居家、抢菜之后,我患上了“核酸焦虑症”

团购平台上的上门核酸套餐。图/手机核酸

对于这些汹涌的检测需求,并不是所有检测点都做好了准备。

据上观新闻报道,同样还是6月1日,上海普陀区刚在宁夏路287号旁小停车场设立了一个常态化核酸采集点,到晚上就被砸了。事后普陀区相关部门称,因周边区的居民、社会面流动人员以及周边小区群众汇聚此采集点采样,造成核酸检测需求量超负荷,试管准备不够,居委会干部通知后续人员不要再排队。

长时间的等待落了空,出行的限制没能解除,矛盾一点就燃。一位居民对此表示不满,将周边路障扔到检测点,并掀翻了检测点桌子,造成采集员轻微软组织挫伤,采集好的核酸样本散落地上。这位居民因为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而那些被倾翻的样本,又加重了不少人的焦虑。

“有些到点就不做了,但居委街道没有劝返,任由队伍排下去,直到最后一遍才通知暂停检测。我经过的三个核酸检测点,全在吵架。”有网友说。

对于部分核酸采样点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上海市疫情防控核酸筛查专班负责人夏科家的回应是,有的采样点未开放,也有的服务时间较短,采样工位也未开足。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未来上海将采取加密采样点位、增加采样工位、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

在2020年新冠病毒刚刚开始肆虐的时候,核酸检测的场所还主要集中在医院门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打开地图搜索关键词,大小城市里的核酸检测点已经星罗棋布。检测点本身的硬件设施,也得以改造升级,简陋的、风一吹就倒的帐篷,变成了可以遮风挡雨的核酸采样亭。比如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的一批采样亭就很“精致”,不仅配置有通风净化系统,还配备有紫外消毒灯、风机、窗口对讲机等设备。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样亭的一些设计,不仅没有如介绍那般“提升医护人员的操作灵活性和舒适度”,从而节省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反而给采样设置了障碍。比如给医护人员双臂开出的两个固定的孔距离地面太高,身高不匹配的人,使用起来就非常别扭。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显示,一位核酸采样人员,蹲在一个小凳子上,弓着腰给外面的人进行采样。

核酸采样亭里,医护人员蹲着采样。图/网络

人民日报消息,北京呼家楼、朝阳门等地的核酸检测亭已被“弃用”,医护人员直接在屋外搭起了核酸检测棚,采取传统的核酸检测方式。

而毛毛观察到,她所在的小区里,那台新的采样亭外部原本还给采样员配备了一副橡胶手套,但这两天再看已经没有了。志愿者透露,拆掉的原因很简单,手套接触外界总不更换,在检测时还是不安全,容易引发交叉感染。

被改变的生活

不只是上海,国内已经有不少城市将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上日程,核酸焦虑,笼罩在更多人头上。

深圳是最早一批将核酸检测常态化的城市之一,自4月5日起,居民出入公共场合和搭乘公共交通须出示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陈雨不久前刚从北京去往深圳工作,从做核酸这件事里,他对这座城市的效率有了具体的感知。街头走两步就能看到一个核酸检测点,其中不少是全天开放,采样过程也大多便捷、迅速,不用刷身份证,扫葵花码就能确认身份,全程基本上不用排队,5分钟就能搞定。

说是要72小时内的证明,但陈雨身边的同事朋友已经习惯了隔天甚至每天做一次核酸,“这样是最保险的”。他入职的那一天,有一位新同事约了吃饭,“但她突然一拍脑袋说,昨天忘记做核酸,哎呀,洗好的脸和化好的妆都白费了,没有核酸报告就来不了了”。

从4月下旬开始,北京朝阳区也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对于未按要求参加核酸筛查的人员,北京健康宝用弹窗提示补测。

在北京漏做大规模核酸,北京健康宝会出现“弹窗4”提示。图/手机截图

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小野,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考虑到日常工作不需要坐班,也担心大规模聚集会有风险,她没有及时参与筛查。直到有一天,她去临街的店铺买水,店员让她出示核酸报告,她才发现自己的健康宝弹了窗。“大夏天的,他都把水递给我了,一看不能扫码,又把水收回去了,说卖不了”。

在北京,核酸码的新鲜度要求进一步压缩,只有48小时。自5月12日起,无论是进入旅游景区、酒店、超市、办公楼等公共场所,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均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保质期”更短的核酸报告,促使很多北京居民几乎每天都要排队去做检测。进入6月以后,很多人发现,核酸的队伍和等候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北京日报报道称,在步入常态化检测之后,北京的核酸检测点位与窗口均有所收缩,这导致了检测时间变长。

有市民称,自己单位附近原来有6个检测点,但近期只剩下地铁站边的一个。除了点位的减少,窗口也少了。有些核酸检测点,原来有三个检测通道,现在只剩一个了。有居民表示:“之前全区筛查时,不论什么时候去,很快就测完。现在排一小时才做完,外面又三十多度,到家头都晕了。”

陈雨认为,虽然核酸常态化对他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做核酸也很方便,不要钱,“但就是慢慢地侵入到自己时,还是会觉得不舒服”。他在排队时,偶尔会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次?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曾表示,在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更早发现潜在风险。她透露,经过2年多建设,截至5月底,中国核酸检测总能力已达到近9000万管/天。

为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几座超大城市里,北京、广州、深圳目前都对市民免费,上海则宣布免费至6月30日。据东吴证券估算,若中国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年成本约1.7万亿元。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资金支持。

但总不能一直这么做下去吧?不少受访者都暗暗猜想,等核酸检测重新开始收费,必然会少很多人参加。

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为了缓解检测机构的压力,其实最好的办法是给核酸检测时效再增加一天的‘保质期’,例如本来要求48小时的,现在要求72小时,本来要求72小时的,现在可以要求5天或者一周之内,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核酸检测的周转率。”

事实上,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下来,不少地方开始取消查验核酸证明。例如,对于低风险地区的客、货车辆和人员,江苏全省各地已全面取消防疫通行限制,高速公路出口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予以快速放行。而广东省内除深圳仍然需要出示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广州、湛江等多地,出行已不再要求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真正沉淀下来成为常态的,是核酸检测给每个人生活带来的细微变化。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慢慢成为了习惯。折腾了一个下午,毛毛终于赶在6点前见到了中介,把材料递了过去。她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能拼命检查自己是不是还有遗漏的地方。这是过去两个多月,外界所有不确定性,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些味道也被深切地记住了。袁琳现在闻到酒精味,会觉得格外安心。在小区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闷在家里、几乎足不出户,除了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出门做核酸。从外面踏进家门,她一定要用酒精把自己从上到下喷一遍,细到鞋底的每一条缝隙。

但对要回家的袁琳来说,核酸之路仍然漫长。拥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24小时抗原阴性证明,只是回家的第一步。

包车抵达宁波后,等待她的将是7天集中酒店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全国多地核酸结果不互认,哪怕上海的检测已经确认了她的健康状态,离沪也是点对点转运,离开酒店之前,在家乡,她还要再测4次核酸。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每日人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13/176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