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裁员风刮到创投圈!这届投资人开始送外卖了

失业两个月后,翟远终于决定和17万本科生、6万研究生一样,成为外卖骑手。他此前供职于一家腰部投资机构,主要看互联网赛道。两个月前,他所在的小组“全军覆没”。公司还算厚道,给了他们“N+1”的补偿。
2

滚烫的十年:一周见十几个创业者,一月投三四个项目

过去十年,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投资行业蒸蒸日上的十年。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初代超级互联网公司的股东名单以海外机构为主,本土机构并不多,而字节跳动、快手、滴滴、拼多多、小米等公司的股东名单,都有至少一家本土一线基金。

2014年之后,VC/PE机构猛增。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2015年1-11月共披露796支基金开始募集或成立,总目标募集规模达到1626.06亿美元,目标募集规模达到了近几年来的峰值;2015年1-11月共披露出1055支基金募集完成,披露的募集完成基金的金额规模为472.95亿美元。2015年1-11月国内创投市场共披露2506起案例。2013年,这一数字还是1335起。

市场似乎有用不完的热钱。一位中小机构投资人募集一期规模2亿元人民币的基金,最多只需要一个半月。

人才永远顺着钱的方向流动。一种在行业流传的说法是,2017年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人就已达到了20万。一位机构合伙人用“疯狂扫货”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夸张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投三四个项目。

这种火热持续到2020年。只不过从当初的互联网投资热,转移到了消费领域。

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宋清告诉Tech星球,2020年,项目集中爆发时,他一周需要约见十几个创业者。每天从早忙到晚,除了跟项目的人聊,还要做内部汇报,以及跟同行、FA(财务顾问)之间交流。

在外界看来,投资人代表着行业认知天花板,他们能提前预判未来3-5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趋势。手握重金,掌管着一家家创业公司的生杀大权。他们个人财富积累速度也很快,不仅领着高于同龄人的薪资,每年底还可凭借出手的投资项目拿到丰厚的分红(投成奖+跟投奖)。

更重要的是,项目退出之后,投资机构会把收益的一部分给到执行团队,就是Carry。

撞上时代红利的投资人们个人财富疯狂积累。慧眼识珠,便可通过一个投资标的创造数以亿级的财富。有消息称,投资快手的投资人,光是Carry就拿到了1个亿。投资圈的共识是,VC想赚钱,挣的就是Carry。

投资人个人财富积累,与投到好案子的比率呈强绑定关系。大部分投资经理一般只需要一年投成一个项目足以。去年宋清投了2个项目,他所在的机构年终奖的上限是12个月工资,宋清拿到了7-8个月年终奖。

翟远告诉Tech星球,投资经理的收入由底薪和投成奖构成,底薪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支出,投成奖才是大头。如果一个项目,他是主要负责人,就可以拿到一半甚至70%的奖金,大约10万元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月投成四个项目,每个奖金10万元的话,投成奖就有40万,回报不可谓不丰富。这还不算Carry。

对于投资人个人财富积累而言,宋清认为财务回报最高的时间段在2020年-2021年,那时候的案源和项目质量也是最好的,一个项目融资两三轮,投资人凭借一个项目就有很高收入。

3

投资逻辑变了,半年投不中一个项目

过去十年,中国本土的投资市场遵循着一个共同的逻辑:只要疯狂增长,挤进第一梯队,便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来续命,扩张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利润。

但现在,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资人就开始提,“要维持公司自造血能力”,即向被投公司要盈利。对于公司赢利性要求变高,对于赛道更谨慎。

过去,投资人认为,只有百亿以上规模市场的品类才有机会生长出大公司。但现在大家的思考是,品类大意味着竞争也会激烈,“必须拥有足够强的逻辑才能支撑是否出手”。当然,这其中更重要的要求是利润。

身为一线投资经理的宋清明显感觉到,工作变清闲了。现在他每周只需要见四五个创业者,工作量直接减半。

但他不敢让自己慢下来。占中国创投行业半壁江山的某头部机构裁撤消费组、优化TMT的消息,让每一个一线投资经理都感到害怕。

上海疫情期间,宋清被迫居家办公,他每天都很焦虑。没有办法出差,访谈调研,但还需要找到新项目稳住老板情绪。创投圈同行大方向转到了元宇宙、Web3。他们机构虽然对外宣称,坚定的看好消费赛道,老板也给他们几个看消费赛道的投资人吃过定心丸,说不会裁员、不会撤掉消费组,坚定不移看消费。但大家内心并非没有动摇。

曾经大火的互联网和消费赛道如今正面临的现实是:推不动案子,也找不到好案子。

今年已经过半,宋清至今没有出手过任何项目。现在他对年终奖已经没有预期,觉得整个机构能够投1-2个项目就不错了。一位专注自动驾驶方向的投资人告诉Tech星球,现在他基本就靠着每月的底薪度日。

市场已经冷了下来。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5月底公布了一组数据,在其投资的GP中,47%的机构募资进度符合预期,53%的机构在募资进度上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多或少降低了目标募资金额。

募资变得极其艰难。一位机构合伙人告诉Tech星球,VC很早跟LP沟通,很多属于双方签完了协议,但并未打款。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分叉口,整个行情不行了,不少LP撕毁协议不再打款。

一位投资人称,不少美元投资机构,被LP撤资,相当于直接没有子弹,情况非常惨。LP愿意遵守协议打钱,机构这边也几乎没有项目可以出手。

一位二线机构合伙人表示,现在机构投项目不像去年手松,去年可投可不投的项目还会看一看,今年就干脆不看了。机构理性了,项目也理性了。

项目少了,奖金少了,投资经理们也开始消费降级。翟远告诉Tech星球,以前都去星巴克点大杯,后来是雀巢的罐装咖啡,再后来是速溶咖啡。以前买阿迪、耐克的袜子,现在拼多多9.9包邮,以前短裤都要买CK,现在早就不追求品牌了。

所有的一切释放出一个信号:没有那么多项目,没有那么多钱,投资机构也不再需要那么多投资人了。

一位二线机构合伙人告诉Tech星球,今年我们没有招聘,可能其他公司也是这个样子,因为疫情影响确实太大了,现在募资难度非常大,所以几乎都没有钱,怎么去招聘呢?

4

VC投资人出路在何方:转FA、自己下场创业?

不少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开始寻找出路。

一些投资人在视频号成为了知识博主。他们主要为创业者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辅导,费用在2万/年-10万/年不等。

刘敏曾经是一家小型投资机构的合伙人,但现在她的职务更确切地说,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合伙人,她看好东南亚市场。理由是,既然投不到好项目,看到合适的不如自己下场创业。

刘敏偶尔会看一些项目,她做FA。“现在除了头部大基金有钱,像我们很难募到钱,还是稳一点,先活着比较好。”

但FA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22年一季度中国VC/PE市场投资交易均值断崖式下跌,仅为2731.73万美元,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22%。2022年5月,投资案例数量393起,投资规模63.03亿美元,在年后国内疫情反复影响下,投资市场持续下沉,在本期投资规模降至冰点,仅不足百亿美元。

VC不出手投资,FA自然也拿不到分成。

一位此前消费行业的FA,从去年开始就在陆续减少FA方向的工作,他的大部分时间参与一个和消费无关的创业项目,偏企业服务方向。

消费投资人转型难度比较大,向杉担心转不了行。论技能,他觉得投资人访谈调研属于比较虚的能力,没有一技之长。“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务员”成了行业共识,他在想要不要考公务员,“毕竟公务员不会失业。”

离职时,向杉给自己定的找工作时间是半个月,但现在,他觉得此前过于乐观了,决定给自己延长找工作的时间。

投资天生是一个风险游戏,他们是风口的最佳捕手。今年,大部分投资人开始转行,从消费、互联网到科技、元宇宙、Web3。

一位投资人表示,现在投资真的很惨,只有看Web3的在扩编。在控制通胀的新一轮周期里,最好就是别乱动。啥领域都有门槛,但搞投资就是要学,但最大的门槛对于投资行业来说就是募资,现在募资真的很难。

但科技、元宇宙、Web3并没有想象中光鲜。一位FA告诉Tech星球,去年曾向一知名机构合伙人推荐过元宇宙的项目,但对方的回答是,“项目太多了太乱了,我们暂时不出手了”。

不出手意味着不会失误,也意味着可以将投资机构日常的开支降到最低,因为投资经理不用每天到处“飞”,做访谈和尽调了。

“能躺平就躺平吧”,这是现在大部分投资人内心最真实的心声。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Tech星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08/177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