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中国双减出台一周年 学生家长们还好吗?

作者:
去年7月24日,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开支,出台“双减”政策,却首先重创教培行业。26日的报导中援引中国人民大学一份针对“双减”政策的研究,上层阶级的富裕家庭通常采用一对一私教,因此较不会受到“双减”影响,大部分普通家庭采用地下私教方式,费用可能就会更高。“双减”使部分教培地下化,不仅更加分散、监管难,也成就“卖方市场”,增加这些家长的支出。

2022年6月27日,一名戴着口罩的学生抵达北京的一所小学。

"双减"实施一周年后,中国学生们过得还好吗?中国政府原本希望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政策落实一年下来,产生哪些问题?

“双减”落地后满一周年的这个暑假,学生们能放开玩了吗?在湖南长沙,至少吴廷辉接触到的孩子不是那么轻松。

吴廷辉是教育工作者、一名初中学生的父亲,他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小学生一般是下午3点多放学,放学后70%到80%的人就进补习班,中学生是5点以后下课,中学生、高校生,90%以上都进特长补习班,有体育类、音乐类、绘画的,五花八门。”他说。

教培地下化与私教盛行恐使资源重分配

去年7月24日,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开支,出台“双减”政策,却首先重创教培行业。

中国媒体新浪财经在26日的报导中援引中国人民大学一份针对“双减”政策的研究,指从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北京、上海、杭州,三个教育重地教培机构大幅度减少,其中,上海减少了近1500家,而杭州的教培减少比例最大,接近70%,可见“双减”在遏制教培扩张方面效果显著。

不过,这个研究也发现,私人教辅机构数量已达70多万家,远高于约21万的公共义务教育学校,其中,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仍约有70%的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

知名中国教育专家熊丙奇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上层阶级的富裕家庭通常采用一对一私教,因此较不会受到“双减”影响,首当其冲的反而是中产家庭。他分析,“双减”使部分教培地下化,不仅更加分散、监管难,也成就“卖方市场”,增加这些家长的支出。

“因为是面临著违法的风险,而且供给的量减少,如果家长需要,他可能就会提高价格,家长若选择地下学科培训,费用可能就会更高。还有就是有的家长会请私教,都可能导致培训负担加重。”熊丙奇说。

上海英文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25日报导,“双减”政策推出后,反而催生庞大的“补习黑市”,使经济富裕、人脉丰富的中上阶层家庭更容易获得补习资源。报导引述一名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家长除了须支付孩子1对3的外籍家教费用,还须安排7岁孩子在暑假上英文、中文、数学、绘画、芭蕾、电脑和游泳等课程。这位家长表示,“双减”让补习费用更高,以往小孩的英文班学费大约是一年2万元,现在则是两倍。

吴廷辉则告诉本台:“一个孩子不只一个补习班,一个补习班大概半小时或50分钟,每月收费一千多到三千不等,有的孩子一个月的补习费也要上万块。富人家的孩子,能够在年少的时候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接触各种各样的孩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

中国一所小学正在上课的学生

城乡资源不配不均加重校际差距

“双减”除了使教育资源反向重分配给中上阶层家庭之外,熊丙奇认为,“双减”意味学生更倚赖“校内”教育,但因为城乡差距伴随而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成了潜在问题之一。

“不同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业成绩、学业表现,(可能会)差距拉大,(这政策)更强调学校的作用,但由于义务教育不均衡,会放大学校的不均衡……这样叠加,可能会导致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更差,达到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城乡差距、校间差距可能加大。”熊丙奇分析。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8月1日起将施行《北京市教育督导问责实施细则》,其中规范若“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将被问责。不过,现阶段学生仍面临中考、高考等压力,首要目标仍是增进学业排名、考进知名高校,如何平衡学生家长的压力和需求,才能够“治本不治标”?在“双减”政策出台一年后,外界恐怕仍在摸索。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27/178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