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共药品集采 原研药被仿制药挤出市场

中共对药品“统购统销”“以价带量”政策,被认为是迫使药企以价格换市场。然而百姓并未从中受益。图为2021年1月19日武汉市一家医保指定药店。

中共政府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集采)政策,正在让中国本土生产的仿制药以更低的投标价格把外国的原研药挤出中国公立医疗市场。中共当局这种“统购统销”、“以价带量”政策,被认为是迫使药企以价格换市场。而有患者表示,百姓并未从中受益。

按照该政策,一种药品一旦在集采中中标,不但可以保证其官方采购量,还可能省去很大部分营销成本。但获得这些好处的代价,就是要把价格尽可能压低,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通过中国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额占总额的60%以上。一旦该药没能中标,不但会失去主流市场,需要开辟自己的销售渠道,而且在价格方面也会受到主流市场中选药品的影响。

外国原研药在集采中纷纷落标

中国第六批糖尿病专项药(胰岛素)集采,已经在7月22日全面执行,而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也已在7月12日完成拟中选名单,等待按价格排名而分配的市场份额。

在第七批集采拟中选的60种药品中,进口产品只有6种,其中只有4种是原研药,包括美国辉瑞的替加环素,平均降价幅度为67%,远高于这次总平均降幅的48%。

另外,至少有36种原研药未能中标,包括美国辉瑞的多靶点细胞抗癌药舒尼替尼(Sunitinib)等4种原研药、美国默沙东的降血脂药依折麦布(Ezetimibe),和美国吉利德被称为“史上最强乙肝药”的丙酚替诺福韦(TAF)等。

自2018年以来,进口原研药在所有集采中都未能中标的产品已有近百个。

胰岛素原研药渐失中国主流市场

在去年11月的胰岛素专项集采之前,外国胰岛素在中国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进口产品约占70%。

根据2021年一季度中国公立医院资料,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赛诺菲(Sanofi)和礼来(Eli Lilly)三家原研药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近80%。尤其在最先进的第三代胰岛素领域,这三家企业在样本医院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九成。

但在这次胰岛素专项集采中,3家外国药企有15个原研药入选,仅占36%,而且大多属于最低的C类,不但采购量减半,而且还有30%的量要被调配出去。

中国本土仿制药企的激烈削价,令部分原研药占优势的第三代胰岛素价格都降至全球最低。其中中国胰岛素药企龙头甘李药业的2个三代胰岛素都以最低价中标,降幅分别为66.6%和68.1%。

跨国药企中标数最多的丹麦诺和诺德(7个),降价幅度都很谨慎,有6个产品在6个采购组中都为C类,仅仅维持不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

美国礼来则只集中在2个第三代胰岛素上,分别以本次集采最大的74.7%降幅和68.2%降幅中标。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糖尿病国家,截至2021年11月,中国糖尿病患者有约1.41亿人,而且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增至11.2%。

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的胰岛素及类似物的销售额约为270亿元(40亿美元)。

不过,根据国盛证券数据,中国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是最低的。虽然中国糖尿病患者数是美国的3.5倍,但人均医药支出却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集采政策令原研药优势不再

因为原研药研发成本高,一般其成本和价格也比仿制药都高不少。以胰岛素为例,原研药比仿制药最多可贵出30元(4.5美元)。那么原研药如果想在集采中中标,就必须以比仿制药大得多的降价幅度才可能达到。

而2018年开始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就是把仿制药按照与原研药品质和疗效一致的原则进行评价,让仿制药在临床上替代原研药。

另外,集采规则中对中选资格的价格要求和“带量”规定,都迫使药企以牺牲价格来换取市场。

以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为例,不但规定了最高有效申报价,而且申报价与同组最低相比不能超过1.3倍,或与该组最高有效申报价相比,要少于60%。

而所谓的“带量”,是指按照中标价从低到高,把产品分为A、B、C三类,采购量也依次递减,只有A1类可获得其首年采购需求量的100%,而C类则只剩下50%,而且还要有30%被调出分配,由医疗机构按要求进行自主选择。

而那些符合申报资格但未申报或未中选的D类产品,则不但完全失去采购量,而且其首年采购需求量的80%都将被调出分配。

中共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称,在过去3年,政府组织的7批药品集采,共覆盖294种药品,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额的35%,节约费用2,600多亿元(385亿美元)。

百姓:并未从中得到实惠

对于集采中本土仿制药凭借大幅降价加速占领中国主流市场,官方声称让民众受益。

对于集采的影响,中国深圳的张先生认为,只与医院有关,百姓仍得不到实惠。他对大纪元记者说,药价便宜的同时,医院看诊费却大涨,每次至少都要几百元。

张先生以糖尿病患者朋友的经历为例说,在中国能否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关键在于你的社会地位。他说,他朋友早前使用进口药,花费14万多元(2.1万美元),公司仍能给他报销90%;但对中国大多数人来说,医保补贴不了多少。

另一位糖尿病患者家属、吉林市的汪燕对大纪元说,她先生因是公务员、每年医保有4,000元(593美元),但他要把正常药量减半,才不用自己贴钱。“他的血糖控制得并不好。”

而中国媒体援引辽油宝石花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申龙海的话说,很多中国患者,“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仍会选择价格较高的原研药”。

也有中国媒体报导了多起患者对仿制药的抱怨,指仿制药副作用更大,且药效比进口药差。中国一位业内人士说,仿制药只仿制了其主要成分,但配方上经常会有差异,造成仿制药与原研药在实际药效和副作用上的差异。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蓓、王佳宜采访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04/178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