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骂遍娱乐圈的“京圈流氓”,怎么没声了

2000年,王朔在《三联生活周刊》开了个专栏叫《狗眼看世界》。

这位“京圈才子”化身“咬人的疯狗”,逮住谁咬谁。他骂张艺谋是“搞装修的”,骂余秋雨“冒充文化人”,骂金庸“抄袭《红楼梦》”,还骂郭敬明是个小偷。

到了2007年,他更是在《明星在线》上挨个导演、演员说了个遍,搜狐最后给的新闻标题叫“做客搜狐娱乐两小时,王朔什么都说了”。过足了嘴瘾,王朔一隐就是8年,再出面已是2015年。

2022年8月,王朔出版了全虚构长篇小说《起初·纪年》,他曾扬言“谁写长河似的小说谁就是傻子”,可这本新书他写了140万字。这几年他一直在写,每天500字,书房外整天外开着电视,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只为有个人影。

1

1958年,王朔出生在南京,父亲是政治学院教员,母亲是一名医生。两年后,王朔全家迁往北京部队大院,成了大院子弟。

王朔原名王岩,“朔”这个字是他自己改的,因他上小学后班里有个女生跟他重名,王朔自己从字典里找了这个“朔”字。

父母工作都很忙,王朔刚满月母亲就被调去湖北工作,他一岁半就进了保育院,好几个星期才能回家一趟,对爸爸妈妈根本没印象,十岁了还不能在人群中分辨父母。

长大后王朔回忆,小时候不知道孩子是父母生的,还以为国家有个专门培养孩子的工厂,(人)出生了就送进去。

10岁那年,王朔脱离群宿环境,被接回家跟父母一起生活。他跟爸妈不熟,印象里父亲永远穿一身军大衣,母亲是一身黑呢子褂子。

因为没人管,王朔跟着大院里一群野孩子学“坏”了,打架、逃课、抽烟、泡妹子,天天在大街上溜达。有次他跟同伴把一只老警犬吊起来,还给剥了皮,捅下了大篓子。

军人出身的父亲回家把他一顿痛揍,直到自己打不动了才松手。王朔含着泪咬牙不肯认错,以此来抵抗父亲的权威。

童年王朔(左一)

在母亲那里,他也同样没得到多少温暖。

母亲薛来凤是军医,昼夜轮班,事业心强,平日里很少在家。有次王朔阑尾炎发作要动手术,可母亲却选择在院照顾病人,直到手术结束才出现。王朔从麻醉中醒来,面对昏暗的灯光喃喃自语:“我永远都不会原谅她。”

得不到母亲的关注,王朔就故意闯祸惹怒她,上小学就写过5000字检讨,最常写的一句话是“做了阶级敌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

每次他闯祸母亲都被叫到学校挨训,回去她就会对着王朔大吼大骂。

有次母亲吼道:“小小年纪就不学好,不好好学习就给我滚!”王朔脖子一梗,呛她道:“你凭什么这么说我?这会你管我了,平常你到哪去了,该滚的人是你!”

母亲反手给了他一耳刮子,王朔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母亲请假去找他,一遍遍喊王朔的名字,声音都喊哑了,可王朔就是不答应,他悄悄跟在母亲身后,心里生出一种报复的快感。

从那以后,王朔变得更加叛逆,跟同学、老师关系更差了:

“我是超级攻击型人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个病人,我是一只疯狗,咬死人不偿命。”

2

1977年,王朔在父亲安排下进了青岛海军部队锻炼。

他在卫生所待了半年,学包扎,学输液,还学了解剖,可到头来也没从事护理工作。

一年后海军整编,王朔被派到一个部队仓库当卫生员,闲着没事就看书,看着看着他觉得自己也能写,就执笔写了篇小说,取了个名叫《等待》,投给了《解放军文艺》,没想到还真发表了。

编辑跟他说:“你应该下到潜艇部队,深入生活20年,一定能写出一个特别牛的。”可那时他的志愿不在此,他每月领几十块工资,日子过得平稳。

两年后王朔退伍,分到北京医药公司当业务员,主要工作是“卖假药”,因为业务不景气完不成工作指标,老被扣工资。

王朔心里憋屈,跟朋友叶京一合计,走上了“倒爷儿”的野路子。

他跟着叶京到广州进货,进墨镜、收录机、电子表、喇叭裤。5块钱进的电子表,转手就卖85块。他还跑去开夜班的士,去机场宰刚归国的华侨,一晚上能赚够三个月的工资。

可王朔胆子细,做买卖怕囤货,开黑车怕被抓,只能偷偷摸摸干,可还是被组织发现了。为了免受处罚,王朔干脆辞了职,还直言“我不想给体制卖命,我要去找到自己内心的自由”。

辞了工作的王朔开起了烤鸭店,可他不是经商的料,折腾了一阵就赔钱了,只能回去“家里蹲”,爸爸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直接说:“滚,这个家不留你。”

屡屡碰壁的王朔,最终还是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1984年,王朔写了个中篇《空中小姐》投给《当代》杂志,讲的是一个水兵和空姐的恋爱故事。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一眼就看出了王朔的才华,他叫王朔删减字数,还改了一个“光明”的结尾。

这部作品一出手就被尤小刚买走了影视版权,王朔还获得了文学新人奖。

接下来,王朔又跟妻子沈旭佳合写了《浮出水面》,稿费一千多块,为了不缴个人所得税,王朔决定署名写自己和妻子两个人的名字。

尝到甜头的王朔继续写下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橡皮人》《我是你爸爸》都是那时候的产物。《橡皮人》取材于他去南方做“倒爷儿”的经历,王朔塑造了几个麻木、混沌的小市民,开篇第一句就是“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时开始的”。

这部作品被马未都选进《小说选刊》,刊出前主编把这句删掉了,编辑马未都不舍,偷偷跑到印刷厂加回来,最终大火。

80年代,王朔成了整个中国年轻人的精神偶像,他的作品题材大众,语言鲜活,人物有痞劲,鼓励年轻人解构权威,挑战父亲,启发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青年。

《顽主》

1988年,王朔有四部改编电影上映,分别是《顽主》《大喘气》《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和《轮回》,影响最大的是《顽主》。

电影上映后,有空调工人到王朔家施工装空调,过程中聊起刚看的夜场《顽主》,工人说:“写这片子的师傅准跟我们这样的人一起混过。”

王朔听见乐了,明白自己已经“渗入到了群众深处”。

“一不留神儿,成腕儿了,那是我第一次在社会上有了知名度,有些不成器的人开始羡慕我。”

电影上映之后,王朔的名字响遍全国,他在一个大雪夜请朋友们看电影,眉飞色舞地对叶京说:

“中国电影哥们儿现在平趟。”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往事叉烧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25/180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