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别用力太猛,有松弛感的孩子才会走得更远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求助,很是心酸:和妈妈的关系很紧张,我该怎么办?

她说,妈妈是那种典型的“紧绷型”的父母,每次回到家,总是能够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焦虑情绪,整天担心这个,害怕那个,没有一刻能放松自己。

时间长了,这种紧张感就成为了常态,也体现在日常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

她说:我知道妈妈很爱我,但是,她为什么就不能像别的妈妈那样,活得轻松一些呢?

都说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教育,不能太紧绷,也不用太过用力。

很多时候,父母越松弛,孩子越优秀。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焦虑相伴随行的过程。

孩子学习不好、成绩下滑、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被老师批评.......这些,都在滋生我们的担忧。

美国作家Jennifer Senior在《为何养育儿女伴随这么多焦虑?》的演讲中说:

书店里育儿书籍满天飞,而我看到的,只是焦虑。当我们竭力追求培养幸福快乐的小孩的时候,我们承担着错误的思想负担。

焦虑的本质,是信任感的缺失。

我们不相信孩子能够掌控他们的人生,我们更担心,孩子不够优秀,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最好。

但是,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焦虑,很多时候会伤害到孩子。

好友小敏最近就非常心焦。

刚上初中的儿子变得格外拧巴,事事都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要朝西,一言不合,就大发脾气。

小敏很着急,逮住一切时机和儿子讲道理,有时,一看儿子那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说不上几句,就提高了嗓门,冲着儿子一通嚷嚷。

母子之间,除了争吵,就是冷战。

时间长了,儿子不但脾气没有改变,学习也受到了影响,成绩下滑很多。

直到那天,儿子冲她狠狠发了火:别再逼我了,我不想再上学了!

她才意识到,儿子可能真的受伤了。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焦虑传导的倒挂”。

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焦虑的传导顺序应该是父母看到并接住孩子的焦虑,孩子因此抖空内心,轻装前行。

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成为了父母情绪的容器,接住了父母的负面情绪。

孩子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情绪的方法,他们就只能像一只受伤的刺猬那样,将自己蜷缩起来,以此换得一丝安全感。

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时,他们才能不再紧绷,正如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的:

如果我们信任孩子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信任亲密关系中所蕴涵的积极能量,信任爱与游戏所提供的自然疗愈效果,那么,我们将不再因孩子而担心和焦虑。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网友的故事,很感动。

那年,一家三口去三亚旅游,到酒店办理入住后,才发现,行李丢在出租车上了。

在他们家,一般是爸爸负责搬运行李的,只是那一次,在出租车上,他们为了这个难得的假期兴奋不已,聊得太开心,以至于后备箱的行李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

他很不安,担心妈妈会发火,结果,妈妈什么都没说,和爸爸一起调了监控试图联系司机,没联系上,行李自然也没找到。

两个人坐在沙发上商量了一下,就带着他打车去了当地最大的商场,买了新衣服,看了电影,还吃了宵夜,之后,带着一大兜子新衣服心满意足地回了酒店。

有网友感叹:这样松弛的父母,爱了爱了,这个家庭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

还有人说:松弛的关系更容易培养“大心脏”的孩子,他们更容易适应环境,无论顺境逆境,他们都能活出最好的状态。

很多人喜欢杨迪,是因为他身上的那份放松与开心。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有一个十分松弛的妈妈。

在杨迪的记忆中,妈妈说话一直是叽叽喳喳的,永远是快乐的,笑脸相迎的。即使和爸爸吵了架,她也会躲在房间里吵架,开了门又是一张笑脸。

杨迪说:妈妈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她教会我人生没有什么可愁的,活得就要乐乐呵呵的。这些年来,无论遇到什么状况,我都挺得住,我都觉得自己挺好的,是最棒的。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蓄杯理论”,他说,每个孩子生来都会带着一个杯子,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地向里面填满爱与亲密,当孩子的杯子被填满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安静的、乐于合作的。

松弛,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

而孩子,唯有放松下来,才能坦然面对未来的坎坷,勇敢扛起生活的风雨,也才能拥有更加开挂的人生。

给予孩子松弛教育,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简单说来,可以有四个步骤:

1、保持边界、课题分离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课题分离”,他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要为孩子设立物理边界和心理边界,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剥离个人的情感,就事论事,专注于事情本身。

2、拒绝对比、发掘优点

齐鲁壹点曾对近千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孩子表示,最不喜欢家长拿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它依然是圆的。

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很多时候,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多发掘他们的优势,我们就会看到孩子身上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长处。

3、降低期待、缓和心态

好的教育,需要放平心态,慢慢来。

“慢养”教育理念的创始人黑幼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曾经为了四个孩子的调皮叛逆而头疼不已,后来,他静下心来,改变了做法,让自己慢下来。他接受孩子们的喜好,支持他们的决定,也不再纠结于孩子的一些小错误上。

就这样,被“慢养”的孩子成为了人群中最出色、最夺目、最绚烂的那一个。

很多时候,父母的从容,才是真的快。

4、好好说话、好好吵架

每个父母都渴望能和孩子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听到孩子心中所想。

吵架,也是亲子沟通中的重要一课。

心理学上将吵架分为两种,破坏性的和建设性的。

好的吵架,不仅能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成长。

弗吉尼亚大学对150个13岁的孩子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家跟父母经常争吵但能保持冷静的孩子,更能轻松应对外界的意见和分歧。

好的吵架,一定是从讲情到讲理,是先有情再有理的。

《心灵奇旅》里有一句话: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拥有“火花”的孩子一定会闪闪发光。

好的父母,都能找到孩子身上的“小火花”,和他们相视一笑,然后,告诉他们: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孩子的教育中,折射着父母的人生态度和育儿智慧。

好的教育,不是要用力,而是要用爱。

给孩子真正的呵护和照顾,给他们宽容的环境和关爱,他们才能放下内心的芥蒂,自由地生长。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十点读书图书旗舰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11/181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