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全球近一半肝癌在中国,忠告:家中的4种食物,尽快撤下餐桌

7年的时间内,竟然得了三次肝癌?65岁的郑先生即不幸也幸运。

郑先生是一家私企公司的老板,30岁开始下海,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然而表面光鲜的他,却在7年间,查出3次得癌……

在50岁那年,郑先生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体检报告让他不得不停一停——肝功能异常,肝内多发结节。虽然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但得知是体内乙肝病毒引起的结节,郑先生还是意识到自己经常喝酒应酬,拼命工作,现在不得不为这些“过错”埋单。

根据当时医生评估,郑先生为肝癌高危人群,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每3个月查AFP,及肝脏超声,每6个月查肝脏CT或MRI

虽然郑先生的配合度很高,但在7年前的一次随访后,结节出现明显增大,通过进一步通过CT/MRI检查,被确诊为早期肝癌。所幸发现较早,可通过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无需手术。郑先生当时感觉自己就像感冒,住了三四天院,没什么感觉,就出院了。

在第二次查出癌症,是在4年前的一次随访。通过B超检查,肝内又发现新的结节,并诊断为肝癌,这次治疗也是通过射频消融,效果非常好。

到了第三次,郑先生已经非常淡定了。这次是在1年前的随访中,通过AFP检查,发现标志物指数异常,通过B超和肝脏MRI检查并未出现明显病变。但医生鉴于他之前的2次肝癌确诊,预判是肿瘤的可能性很大,建议进一步进行PET-CT检查,果不其然,真的是肝癌。于是通过手术治疗,郑先生又一次“逃出生天”。

郑先生,7年间3次得癌,很多人会觉得如此“不幸”,但郑先生自己却认为非常“幸运”,每一次的积极随访,让他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措施,癌症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改变,相当于一个慢性病,已经学会了与癌共处。

一、中国是肝癌大国,乙肝是最大的祸根

根据世界组织公布的最群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中国肝癌新发病例每年达41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一半。

肝癌的高发,与肝炎有很大关系。有70%—80%的肝癌是乙肝发展而来。而从肝炎到肝癌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系统激活,在清除病毒过程中,可造成免疫损伤,肝细胞破坏,进而形成肝炎。

第二步:肝硬化

乙肝病毒和免疫系统不断斗争,两败俱伤,肝脏炎症持续存在可表现出肝纤维化,肝脏逐渐失去弹性,慢慢变硬,从而导致肝硬化

第三步:肝癌

肝硬化后,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肥胖、内分泌紊乱等,人体内环境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监督降低,肝细胞发生异变,无法及时被清理,就可能发生癌症。

虽然看似简单的三步,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20年的时间。

二、乙肝患者喝酒或无异于服毒,大家都要少吃这些食物

很多乙肝患者,抱着侥幸心理,对戒酒没有太大的决心。殊不知,乙肝和酒精是肝癌重要的诱因。

乙肝患者肝脏本身处于受损状态,这个状态下喝酒,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对肝脏形成二次伤害,使肝细胞迅速坏死。

当然,除了乙肝患者,对于所有人来说,预防肝癌都要少吃这些食物:

1、酒

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定义为一类致癌物,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乙肝患者,摄入酒精都可能会反复诱发炎症发生,继而引发肝脏纤维化、硬化,诱发成肝癌。

2、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附着的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且属于一类致癌物。经常吃这些发霉的食物,可增加肝癌风险。

3、高脂饮食

长期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并且缺乏运动,那么就会造成多余脂肪无法消耗,积累在肝脏内,导致脂肪肝的产生,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癌变。

4、生鱼片

很多人认为生鱼片保存了肉质的鲜美,还能吃进最全的营养,比煮熟的鱼肉更好。然而生鱼片对于肝脏健康非常不利,生鱼片中可能含有肝吸虫,这是一种可寄生在人体内脏的寄生虫,一旦误食,患者就会得肝吸虫病,可引起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严重感染者,可造成干硬变腹水,甚至肝癌、死亡。

三、筛查肝癌,两项检查一定不能省

开篇案例的郑先生,可以多次从“鬼门关”逃出,正是勤于检查而且积极配合医生,才顺利揪出肝癌。很多人以为筛查肝癌简单抽血查一下肝功能就可以了,这是不正确的,肝功能并不能查出肝癌,甚至在肝癌出现时,也可能表现出正常。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刘益军表示,肝功能指标只是肝脏损伤的“结果”,并不能反馈造成损伤的原因。肝功能正常,仅代表抽血时肝脏细胞没有出现坏死,也有可能肝脏已经硬化,但抽血时,炎症停止发生,因此肝功能不是筛查肝癌的唯一指标。

除了肝功能,预防肝癌还需要补充这些项目:

1、B超

B超是诊断早期肝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B超对于较小的结节,准确率较低,需要同时配合CT、MRI等。

2、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肝细胞癌特异性检查手段之一,常作为B超、CT的辅助检查。当AFP00ug/L、持续升高2个月以上,排除其他因素,就要考虑是肝癌的可能性。

肝癌虽然具有高死亡率的特性,但它并不是绝症,通过早期发现,科学治疗,与慢性病无异。关键是患者有无树立正确的检查意识,并做到与医生一起应对和管理。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18/181769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