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金钟:A4白纸为江泽民送终——评中共权力世袭制

作者:

一群乌鸦11月底在外滩飞过,习近平即晚向外宾宣布江泽民上海病逝,同时给这位前任领导核心,一大堆伟大的荣誉头衔。确定共产党王朝的世系相传:毛邓江胡习。江泽民是第三代、他是第五代。也可以弥补一下二十大对第四代胡锦涛的失礼。12月6日的追悼大会,更是落力营造党天下世袭的气势......巧合的对照是,江泽民和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年生、同年死,都高寿96岁。英女王在位七十年,工作到生命最后,享受了十天举世尊荣的葬礼。江泽民在位只有十三年,已离休二十年。送葬依然不脱大会堂八宝山规格。几天来,外国人对这位多才多艺的共党领袖泄露了不少好感,中国人却没有忘记他是镇压天安门民运的最大受益者。

◎共党首领独有的民国高等教育背景

共产党首领都有他们发迹的地缘背景。毛泽东是井冈山、邓小平是刘邓大军、胡锦涛是清华大学、习近平是梁家河,江泽民呢?上海滩。这五代地缘政治,代表中共“打天下坐天下”的不同身段,各有各自的故事。江泽民1926年出生江苏扬州,他在中共统治大陆73年的五朝元首中,具有独特文化身份,是唯一的接受民国时代、完整的高等教育者;也是唯一通晓多种外语(据说有英日俄等四种)资历者。1949年,江已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两年,是一个在南京上海政治活跃家庭中成熟、和中共关系不清的青年。因此,他的人生历练和同期投奔中共(延安等割据区)的一群大有不同。

二战后有“技术官僚治国”风潮。在欧亚多国和平重建中流行。据说苏共政治局除了苏斯洛夫外,都是有理工教育的工程师。中共建政后,江从上海一个食品厂、肥皂厂,转入一机部任处长,1954-1956年派往莫斯科汽车厂实习,回国后在长春一汽动力厂,避过反右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负责上海电气研究所,多次带队出国考察。文革初,已是武汉热机研究所领导人,受过批斗,下放干校。1971年再起,秘密派往罗马尼亚援建15所机械厂。任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到1980年前后,已多次出国为进出口,和特区引进外资与技术,领团赴十余国考察贸易问题,1983年任电子工业部部长。1985年得汪道涵举荐进入上海官场,任市长。从经贸着手扩大交通、吸引外资、改造上海......三十多年,可谓一名专业的“技术官僚”。

◎从技术官僚脱胎为专制极权主义者

但是,从1986到1989年,随着权力上升,江泽民开始角色转换,完全倒向邓小平路线,强硬对付自由化倾向。北京八九学潮涌,江取缔上海钦本立《世界经济导报》,不用兵而压伏学潮,受元老帮瞩目,隐密上京取代赵紫阳,任总书记。在反攻倒算中清洗赵派,政改叫停。苏东变天,跟风邓南巡,稳定压倒一切,闷声发大财。十四大拉上海帮全面执政。1997年邓死,十五大攀上权力顶峰,高层开会可用上海话。2000年前后,左右开弓,肆无忌惮。疯狂镇压法轮功、迫害组党潮,大逮捕维权律师。和普京拉关系秘订中俄边界条约,加入世贸 WTO。借911恐袭事件,靠拢美国......2009年卸任的江泽民,向部属说,他当权十三年,只做了三件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提出“三个代表”。

这番从技术官僚蜕变为专制政党守门人的自白,正是中共在毛独裁祸国殃民走投无路之际,寻求权力合法性的概括。屈从国际资本输血求存,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掩饰其理论上的崩溃,从邓“禁止争论”姓资姓社,到资本家可以入党的“三个代表”,江泽民不是始作俑者,却是这场赌博的操盘人。他们不以所谓“反修防修”彻底破产为耻,完全看不到苏东和国际共运在道德和信仰上,站在自我完善的高地上。那就是苏共二十大的反省到戈巴乔夫的公开化改革,最后完全否定共产党存在的必要。中共面对大火熄灭,红旗落地,在胆战心惊中,选择“挂羊头卖狗肉”之计,以愚弄百姓,维持特权。江泽民眼看阿尔巴尼亚激烈反毛的“霍查主义”和他熟悉的罗马尼亚暴君被就地处决......

◎汹涌澎湃的白纸运动为江泽民送终

上海瘪三上了贼船,面皮益厚。江不怕上海人笑话他:总书记是马路上拾到一块金币;三个代表是“江泽民的三块表”(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根本利益);拉资本家入党,是拉妓女和老婆同床......“三个代表”入党章又入宪,公然强奸民意,更开一个丑恶的先例:将党国大法变为一党供奉的“天地国亲师”祭台......造成党内外“三信危机”。在为江盖棺时,却大赞中共在苏东危机后的“金蝉脱壳”,归功于江的“雄才大略......高超的领导艺术”。江泽民能英文背诵林肯演说,也敢在西班牙国王面前梳头。会唱京戏、意大利情歌,也会将南下避寒的元老侍候得无微不至。这哪是一辈子陷于毛式斗争泥沼的干部,可以做到?无独有偶,也许只有江青,可以和她这位同宗老弟比肩。他们都有上海滩“冒险家乐园”的投

机熏陶。只是时代不同,江青未能善终。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211/184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