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李濠仲:中国禁台湾产品 往台积电、2024想就对了

作者:
把台湾的遭遇摆到世界地图上看,把中国对其它国家的经济胁迫手段投射在台湾身上,我们其实就不难理解台湾出口中国的商品,此刻被禁究竟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前有1126台湾地方选举,选举结果自然提振了中国吞并台湾的士气,后有台积电赴美设厂,这等于是公然“与美唱和”和中国敌对,这个时机点再一次对台湾产品祭出禁令,放眼2024,按照过去典型中国模式,个中道理就都通了。

中国式惩罚经济,多半对真实用意避而不谈,尤其擅长以法律或规定上的“合理推诿”包装,好像真的是对方某个产品品质出了问题。(美联社

中国以经济胁迫促成他国政策让步,近年已是全球常识,对付落后国家,主要使用融资发展工具,对付先进国家,则靠针对性的海关检查、拒发许可证,以及非正式禁运或选择性使用国际法规。那么,此刻它禁止进口台湾午仔鱼、秋刀鱼、台啤、金门高粱、葛玛兰威士忌等等,依照惯例,只需朝它“政治目标”判断,即虽不中亦不远已。

西方国家传统经济制裁,采取的是“明讲”,例如美国财政部宣布冻结化肥公司Phosagro创始人安德烈·古里耶夫的资产,还扣押他停泊在加勒比海的一艘游艇,理由是普丁在他的金援下发动战争;美方之前对华为祭出实体清单制裁,则是指控其电信、银行欺诈、诈骗美国、串谋窃取商业机密…另过去禁止进口伊朗石油,理由有伊朗威胁美国国安、资助恐怖主义和对周边国家存在侵略意图。这些经济制裁当然也是出于国家“政治目的”,但手段和目的之间的连结,至少都得到了公开评判。

相较于中国式的惩罚经济,却多半对真实用意避而不谈,尤其擅长以法律或规定上的“合理推诿”包装,好像真的是对方某个产品品质出了问题,但“明白的当事人”在利益受损下,通常就会主动在政治上做出调整和回馈,借由满足中国的外交政策去换取恢复正常生意往来。

回溯过去案例,包括COVID-19爆发,当澳洲政府呼吁前往中国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很巧地,中国随即就以违反动植物检疫要求,禁止输入澳洲牛肉、龙虾和木材,当中澳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再突然以澳洲倾销大麦和葡萄酒为名,下令禁止进口。而唯独中国十分仰赖的澳洲煤矿业从来都不受影响。

更早之前,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因为将和平奖颁给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中国也曾大动作以检疫不合格为由,拖延、禁止挪威鲑鱼进口,重创挪威第二大出口业。当中国和加拿大因为华为风波数度交锋,中国除了非法拘押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和迈克尔之外,也曾以“有污染疑虑”,停止购买加拿大油菜籽(年产值超过250亿美元,其中40%出口中国)。此外,“中国观光客”同样也是中国主要用以胁迫他国的外交政策工具之一,直到疫情爆发,这一手段才顿时失效。

另外,当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惹怒北京,北京便拒绝所有韩国认证的混合电动车电池,并阻止任何配备LG、三星电力设备的产品在中国销售,韩国乐天集团在中国112家门市也相继遭波及关闭。凡此种种,族繁不及备载。

当国与国出现外交争端,中国政府有时就会利用一系列经济杠杆,鼓动民众抵制某一产品消费,对中国来说,在市场为王的思考下,“中国民众的抵制”经常可以形成一种有用的强制性经济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几次教训后,西方国家近年会出现“贸易关系多样化”的呼声,关键无非吃了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太多亏。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惩罚性经济确实为它成功制造出外交和政治上的进展,但近年来成效却已明显下滑。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愈来愈多国家体认到中式经济胁迫模式,已经不是任何单一国家会遇到的问题,因此反制之道,自然就是尽可能“分散市场”,尤其中国多是针对特定公司和行业,只要该特定公司和行业占对中国贸易总额的比例下降,中个这一手段的影响力就会直接遭到弱化。例如因为“台湾代表处”成立而遭中国禁止所有产品进口的立陶宛,本身仅有1%出口流向中国,经济并未因此受到大幅破坏,所以无需受制中国,相反的,中国将原产国立陶宛者全部除名,已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定,反而还一定程度激起了欧洲国家共同反击的意志。

把台湾的遭遇摆到世界地图上看,把中国对其它国家的经济胁迫手段投射在台湾身上,我们其实就不难理解台湾出口中国的商品,此刻被禁究竟遇到的是什么问题。前有1126台湾地方选举,选举结果自然提振了中国吞并台湾的士气,后有台积电赴美设厂,这等于是公然“与美唱和”和中国敌对,这个时机点再一次对台湾产品祭出禁令,放眼2024,按照过去典型中国模式,个中道理就都通了。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216/184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