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人矿”近于枯竭,无矿可挖的经济体将如何持续?

作者:

“人矿”一词被创造出来之后,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被各路大神称作是顶牛逼的知识创造,传递出了这个时代缩影下的人间悲歌。

我给大家截取几段精彩的:

“人矿”相对于“牛马”,更容易被接受,也就更容易被传播,相对于“无产阶级”,“人矿”更加富有斗争性。无产阶级只是描述了一种财富状态——你除了自身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却并没有概括出你一无所有的原因。

而人矿则不然,一看到这个词,你会立刻代入一种情境——谁是矿?谁在挖?

——知乎大神叶泊枫

“人矿”一词之所以好,不在于它的辞藻多华丽创意多新颖。“人矿”之所以好,就好在难听,好在直截了当,好在鲜血淋漓,好在把太平背后的血与泪、骨与髓活生生的挖了出来,血淋漓的呈现在你眼前,叫你无处可逃。

——知乎拉丁语Latinfish

高度准确、形象、深入本质的概括,比所谓人口红利更加触及本质。人口红利还模糊了“谁的红利”这一关键问题,“人矿”直接点出了对象、地位和对待方式,让一切粉饰都无所遁形。

——知乎匿名用户

我们日常聊经济聊工业化都避不开“人口红利”这个话题,相较于“人矿”,“人口红利”一词的确显得避重就轻。

尤其是“红利”二字的春秋笔法一度让打工人们搞不清楚,到底这利对我而言有何意义?

“东亚奇迹”是被“人口红利”撑起来的,“红利”其实利在国家经济高增长,利在工业化进程推进的快。

换句话说,东亚地区人口结构偏年轻,劳动力相对过剩,人力这种资源就特别不值钱。成本一低,东亚国家在人力密集型的中下游产业链上就能卷过别人,就能维持高投资高收益。

而国家靠人口赚到的收益转手用在工业化进程中,继续投资扩产。但可以投资硬件多盖厂房建大楼,却不能把收益投资到人力上——不能给员工加钱,不能买高社保,不能搞高福利。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低成本劳力的核心优势,继续在全球化进程中抢蛋糕。

所以,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是人的劳动价值不断被工业化挖掘走,变成整个经济体的增长红利。

参与其中的人也就和沙特的油,澳洲的铁,中国的稀土一样,成了一种大宗资源。保持“人力”这种原材料的低成本,是东亚地区低端制造业产品力制胜的关键。

那么怎么持续保持“人矿”的低成本呢?

首先是,社保劳动保障等公共福利肯定要持续处在低点,养老要靠个人。

人矿贡献得100个价值里,工业经济拿走90个怎么可能再花出去给人矿接济?

其次是把人类刚需生活用品价格抬高,比如说房子,把人矿那剩余的10个子,加上他们未来30年创造的价值一起拿过来。

这“矿”就算被全方位发掘利用干净了。

东亚奇迹,就是依靠“挖矿”起来的。与资源国挖油矿铁矿不同,也与西方直接拿着大刀去其他地区抢矿(人矿油矿金矿都抢)卖不同,东亚地区啥工业原材料都没有,且手无寸铁只有被打劫的份。唯一有的,就是贫瘠的土地和年轻的人口。

于是,挖自家“人矿”,并在自家土地上盖房子,把挖出来的人口锁进房子里去。

随着人矿不断的被挖掘,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深度老龄化开始到来。

日本在人矿资源趋尽后,开始由国家搞货币宽松,不断发国债给居民转移福利,保障其生活质量。算是退还一部分人口红利,给当地的人矿留个火种。

所以,日本的生育率近几年还算稳妥,一直保持在1.3。

这是日本政府主动刺破挖矿泡沫,防止成本进一步向未来转嫁,集合三十年时间用日本特有的货币宽松模式,加大政府负债给居民福利让利,最终才使得日本生育率三十年间只下降了零点几。

韩国模式,仍处在继续挖人矿的进程中,不断吸食年轻人血液,三十年来生育率几乎下降了一半。

而现阶段我们的经济体,一是仍旧保持着低社保低低福利低劳动保障。二是房地产经济继续在挖掘居民财富给地方财政转移红利。

这就导致我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生育率跌破1的国家,如果政策继续靠近韩国,也就是向未来透支而非国家发债让利于民。结果未必比韩国好到哪里去,毕竟咱们的生育率低过日本也就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其实,很多发达国家也都走过挖“人矿”这个阶段,美国雇佣童工,可不就是把劳动力压榨到极致?

但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人口资源可挖掘的地方趋于枯竭,这些国家就开始产业升级了,或者是去“低端工业化”,本质上都是放弃人口红利。

一些低端产业转移到后发国家,继续挖人矿。发达国家开始主导做高端产业投资和消费驱动。

咱们也是这条路。

短时间内,我们要保持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人矿的挖掘就不可避免。

所以,国家一直再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高附加值产业投资。我们不断的提“内需”、“内循环”,这些指的都是国内民众消费,我们一直致力于激活消费驱动。核心原因就是咱们当下的人矿已经被挖的不可再续。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知乎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07/185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