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医圣张仲景千年方,“晒干”你的脾湿,这个妙计,说给你听

今天给你讲的,是国粹里的精华。它是一张,能“晒干”你脾湿的方子。

谁呢?这就是苓桂术甘汤。它出自《金匮要略》,为张仲景传世的经方,基本构成为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所有这些,水煎服。

它有什么神通?所谓“晒干脾湿”,又是从何谈起呢?

来,我给你讲一段故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是31岁,本为教师一枚。

大概在3年前,她感冒咳嗽。1个月后,就逐渐出现口唇干燥的问题。

这么下去不行啊!此患就四处求医。很多大医院给她开过维生素B2之类的药物,也有养血滋阴的中成药,效果都不好。

后来,无奈之下,她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弱,舌苔薄白,舌质淡红,但明显不润泽。嘴唇干裂,以至于不敢大声说话。否则,一旦嘴巴长大了,就流血。另外,看整体状态,患者消瘦,面色不佳,而且全身皮肤似乎都不润泽,显得干巴巴,明明30出头,说50多都有人相信。

细问得知,患者平时体倦,腰酸,纳呆,食欲不好,而且便溏,大便不成型,白带量多。月经延后,量也少。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升麻、桔梗,竹叶。

面对这么一张方子,三年来久病成医的患者觉得不解。在她眼中,口唇皮肤这么干燥了,应该养血滋阴才对。而这方子,似乎没有这层意思。

但是大夫给开了,那就试试吧。

结果5剂以后,口唇干裂的现象有所缓解。再用10剂,口唇恢复如初,竟然完全好了。此后,原方不变,每两天用一剂,调治20天。最后,患者诸症悉平,皮肤和面色好了很多,整个人如获新生。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6年的《新中医》上。

现在,我说说这里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相对明显,这就是口唇和肌肤失养。阴血不足,所以干裂。这就好比田里干旱,地面裂口子一样。

接下来的问题是,患者为啥阴血不足呢?

线索,就藏在患者的其他症候上。这就是脉沉细弱,苔薄白,白带量多,纳呆便溏,体倦乏力。

这一看,是什么征象啊?

对了,是脾虚有湿。脾主气血的生成。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患者就脉道沉细而弱。肢体失养,所以乏力倦怠。脾主运化水湿。脾虚,运化失常,痰湿生成以后下趋,于是形成白带量多和便溏。脾胃互为表里。脾虚,胃气跟着受损,于是纳呆,食欲不振。

所以说,这个患者具备明显的脾虚湿盛的特点。这么一来,我们就清楚了:患者阴血不足,肌肤和口唇失养,其实是源于脾胃亏虚,没办法生成足够的阴血。而且,由于湿邪阻滞,哪怕脾胃生化出一点气血,也难以顺利上升到头面。

这就是所谓“清阳不升”。故而,这个患者的口唇干裂,顽固不愈。就算是通过药物滋补阴血,由于脾虚有湿的根源不除,也只是杯水车薪,不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健脾除湿。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升麻、桔梗,竹叶。

你会发现,这里的前四味药,就是我开篇提到的经方,苓桂术甘汤。只不过,用量有一定的变化。

苓桂术甘汤能干啥?再说一遍,就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它最初治疗的病症,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导致水湿不化,出现的痰饮病症。患者表现为痰饮阻滞所形成的目眩、心悸、胸胁胀满、气短咳嗽等。

其实,在我个人看来,它除湿的方法很特别,这就是“晒”。

怎么晒?一个是用桂枝。桂枝温通阳气,好比太阳出来,用阳光晒湿邪。

一个是用茯苓和白术。它俩都可以健脾,茯苓利水,白术燥湿,这就保证湿邪所在这块地方,是干燥的。不然。你上面晒,下面还一个劲儿地返潮,那还能晒干吗?不可能。所以,得上下一起努力。

最后,加一个炙甘草,健脾益气和中。

你看,这就是古人,晒干水湿的方子。我这么理解和讲述,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无非是帮你来理解而已。

当然,就临床运用来说,就要看实际情况了。需要利水燥湿的力道强一点,就得多用白术和茯苓。

在这个基础上,配升麻、桔梗和竹叶。升麻,提升中气。桔梗,作为舟楫之药,可以引药性上行。如此,就能把脾胃所生成的气血,向上带到问题最严重的口唇部位。

然后,用一个竹叶。它一方面能利尿,辅助水湿之邪的排解,另一方面可以清热。毕竟,你阴血不足,生出点虚热是难免的。用竹叶,可以清一清。

你看,这就是用苓桂术甘汤来治疗疾病的例子。患者脾湿被“晒干”了,毛病就好了。

其实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病,是许多中医大家的拿手好戏。

还记得当初,经方大家刘渡舟前辈,治一个眼皮交替肿胀的患者。当时,患者也是走遍很多医院,毫无头绪,到了刘渡舟老师这里,就是用苓桂术甘汤加细辛,治好了。

为啥呀?刘师认为:“诸有水汽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这是脾虚有湿导致的。于是,用苓桂术甘汤“晒干”脾湿,加细辛温阳化饮,这就解决问题了。

总之,苓桂术甘汤,是健脾温阳除湿的好方子。

脾虚有湿的人,应该好好了解它。如果觉得自己有必要,那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适当借鉴加减应用。切记,它针对的问题,是中阳不足,脾虚有湿。

至于说由此带来的症状和问题,那就层出不穷,各种各样了。我们需要看准病因病机,才能对症治疗。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中医内科何主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18/185655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