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中港研器官移植互助 港人撤捐赠申请倍增 特首称不寻常 港警将调查

李家超(小图)指港人撤捐赠申请倍增不寻常,已要求警警方调查。©麦燕庭提供

香港政府正研究与中国内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但官方数据显示,自官员提出推进这机制后的五个月内,取消捐赠器官登记的有效申请,较去年全年大增1.7倍。有民间组织称,原因可能与移民潮和对中国器官捐赠不信任有关,建议政府多加解说;不过,特首李家超判定,有人没登记捐赠器官亦申请撤销属“非常可疑行动”,除严厉谴责外,更表示已要求警方调查是否涉及违规各犯法行为。

时事评论员吴志森在网上频道中指出,未作器官捐赠登记而撤销,可以涉及对登记制度不了解或防止被人冒名登记,质疑港府和建制派不了解事件而机械式批评。另一资深新闻工作者李锦洪亦在网台节目上批评港府把非政治事件政治化,忧心官员的责难只会令本来不关注事件的人考虑撤销登记,扩大负面效果,得不偿失。他补充,器官损赠需要具道德感召,行政指令收效甚微。

事缘港府去年12月中破天荒批准中国器官送港移植,为四个月大女婴芷希成功换心,医务卫生局长卢宠茂在手术后约一星期表示,是时候可以推进两地器官移植互助机制,会尽快与中国卫健委讨论相关事宜。他当时更谴责对建立机制表达忧虑的医生。在未经公众谘询的情况下,两地卫生部门经讨论后,已发展至港府在本月中旬邀请香港移植专家前往广东省共商,并可能试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以便当有器官捐出而在当地没有合适病人接受作移植之用时,即将器官跨境捐赠作配对。

及至昨(22日)午,港府主动发稿,指留意到近日有少数人在互联网上让捐赠者考虑受惠者身份,甚至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对个别人士“肆意贬损”两地建立器官移植互助机制的积极意义,实为“蔑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和漠视两地轮候器官病人福祉之事,亦曲解中国的器官捐赠及移植制度。

港府:拟取消捐赠人数上升不排除有人意图扰乱

当局又说,近期取消登记的申请出现不寻常,由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的五个月内,共有5785个取消登记申请,较过去多,当中一半(2905人)是从未登记却申请退出或重复取消的“无效取消申请”,而2月的无效取消登记比率更高达74%。发言人称,“不排除少数人意图扰乱”中央登记名册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员行政负担,认为有关行径极不负责,予以谴责。

根据港府数据,即有2880个取消登记属有效申请,当局只表示,这也远较过去数字为高,“背后原因多样”。虽然取消登记的申请增加,但由于同期新增登记人数有5091人,故中央名册仍然录得正增长,港府称,这反映市民对器官捐赠的支持,呼吁“不要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动”而破坏香港的器官捐赠氛围。

港府新闻稿未有交代有效取消登记的历史数字,但医卫局其后回复传媒查询时的数据显示,取消登记申请在2019年时只有五百多人,其后两年升至七百多人,到了去年,扣除重复递交及无效申请后,有效取消登记人数已突破一千人,达1068人,即过去五个月的有效取消登记数字是去年总数的2.7倍。

对此,当被问及港府会否放缓中港两地设立互助机制的商讨时,特首李家超今早出席会议前表示,会继续推动与中国内地合作,强调器官捐赠是拯救人命的重要合作机制。

民间组织:先查原因疑与不信中国机制有关

他再次质疑取消器官捐赠出现的不寻常情况,指无登记又申请取消是“非常可疑”,属于破坏整个系统的行径,予以严厉谴责,形容这是令人觉得耻辱的行为,他已要求警方调查当中是否涉及违规或犯法行为。

不过,民间相关组织均希望先多了解取消登记人数上升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当中包括香港移植学会会长马锦文,她今早更在电台节目表示,虽然认为中港商讨设立“健全的”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是好事,但亦指出,目前业界对机制了解有限,期望当局提供更多资料,加强与业界沟通,藉以增加社会大众对器官捐赠的信心。

另外,香港器官捐赠行动组召集人周嘉欢亦表示,现时未有清晰资料了解市民为何取消登记,除了移民潮外,不排除有人因“不理解丶不信任丶不满意”中国器官捐赠情况而取消登记,港府必须多向公众讲解中国内地相关制度详情,减少市民忧虑。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亦同意有关分析,并指港人对中港器官互通机制存有忧虑及不理解,甚至认为捐赠器官最终可能到了中国内地人身上与其捐赠原意相违背,出现抗拒情绪而退却。他又质疑,国内捐赠器官比率低于香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会否有多馀器官捐至香港。

香港遗体器官捐赠一直采用“自愿捐赠”模式,自2008年设立中央名册以来,登记人数一直持续增长,由2009年的4.5万人增至现时超过35.7万人。根据国际器官捐赠与移植登记组织数字显示,在过去十年以来,香港遗体器官捐赠率由高峰的7.22持续放缓,降至去年的4.66,但仍高于中国内地的3.63。

另一方面,根据官方网页数据,截至3月底,香港仍有2973人在轮候器官,当中81%是在轮候肾脏,其次是眼角膜。有移植医生曾指出,有可供移植而又配对不到本地病人的情况比较罕见。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24/190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