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你自己偷懒,却指望孩子有自制力

幼儿时期养成的自制力,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不自律是孩子的本能,那些小小年纪就自觉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在一对负责、用心的父母。

前阵子回老家,中午在表哥家吃饭。

准备开饭了,可小侄子被叫了几声都不见动,依旧抱着平板,半躺在沙发上刷视频。

见全家人等他一个,表哥脸上挂不住,吼道:

从早上起床就抱着平板,我不说你,你就不知道自觉是不是?

谁知,10岁的小外甥气性比表哥还大。

把平板朝沙发上一摔,手指着表哥喊:

你烦不烦,哪天不说我,你就难受是不是!

吃完饭,我们几个大人闲聊。

表哥叹气说:

“脾气越来越暴,也不知道随谁?真是管不动了。”

的确,表哥表嫂都是好脾气,小侄子的性格实在反常。

但我回忆了下表哥嫂的教育方式,觉得小侄子如今的状态又实属正常。

印象中早几年,表哥表嫂都忙着工作晋升,只要孩子哭闹就拿平板哄他。

的确,夫妻俩是过了几年清净日子。

然而,也正是他们的缺位,让天生贪玩、散漫的孩子,一步步坠入堕落的深渊。

对很多父母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自觉向阳生长。

只是,儿童自控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指望孩子自觉的父母并不知道,那些年,自己“偷的懒”,最后都会报应在孩子身上。

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父母图省事

那天,闺蜜给我讲了一件事。

他们老同学聚会,聊到各自孩子时,一个同学撇撇嘴说:“我娃正在家忙着呢?”

大家刚想感叹,现在孩子压力太大。

没想到,同学下一句是:“正忙着经营他的游戏,期待今年能抽到更好的游戏卡。”

接着她就开启疯狂吐槽模式:

十来岁的孩子了,一点不自觉,让我天天被老师训话。

作业不写,还顶撞老师,平日也频频和同学起冲突,遭到全班同学嫌弃。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她这两年都在和老公闹离婚。

每次孩子吵着要玩游戏,她都因为嫌烦而妥协,导致孩子周末都是在游戏和网络小说中度过。

临走时,同学还在后悔自己生了个“白眼狼”。

丝毫没意识到,无论是良好的习惯,还是坚强的意志,都需要父母在家里,帮助孩子一点点养成。

而且,教育是有最佳时机的。

一旦错过,留给父母的只能是无尽的悔恨。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新闻。

6岁时,李林就开始接触手机,很快就沉迷其中。

李林爸爸当时工作忙,非但没阻止他玩,有时带他出门,为了让他听话,还会直接把手机丢给他。

但没过多久,李林爸爸就发现,儿子性格变得越发暴躁。

他有高血压这个事情,儿子是知道的,但是只要他阻拦儿子玩手机,儿子就会用“不让我玩游戏,我也不会让你好过的”之类的话刺激他,气得他犯病说不出话。

等到李林上三年级,有天,他突然说不想上学了。

这时李林爸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把儿子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治疗中心。

然而,为李林做诊断的医生却表示:

李林的网瘾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仅影响其性格塑造,还导致了一系列功能损害,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李林爸爸非常难过。

尤其在听到医生说“如果能够早期干预,效果会好很多”,更是为自己的疏忽、失责懊悔不已。

正如颜如晶在《奇葩说》中说的那样: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孩子的成长,必须在父母的注视下,才能完成;

孩子的未来,只有父母率先挑起教育的担子,才能被高高托起。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伟大的事业。

而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图省事,怕麻烦。

你怕一次,孩子的成长就减一次。

唯有你肯下功夫,才能在未来,换得孩子真正的优秀。

孩子的自制力,都是父母管出来的

在纪录片《学校交换:阶级差异》中,约翰是从私立学校交换到公立学校体验生活的一名学生。

他自信独立,学习主动,第一节课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只是,当他跟着公立学校的卡斯木,体验了一把下午三点十分放学就无人约束,直接回家睡觉、打游戏的生活后,不禁感叹道:

如果身处一个无人监督的环境,他一定也做不到自律。

可见,世界上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

优秀自律的孩子背后,其实是大人的执着守望。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妈妈的育儿分享,颇为触动。

起先是为了丰富孩子的暑假生活,妈妈向孩子提议每天早起跑步。

一开始,孩子兴致很高,但没过两天,就败下阵来。

之后每天早上喊女儿起床跑步,成了她一天中最糟心的事。

当时,妈妈也曾想,要不就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但心里有个声音阻止了她,她想到在《家庭的觉醒》一书中看的一句话:

一旦界限已决定,我们就需要坚持这个底线。

之后,她就开始想各种办法,帮助孩子完成跑步任务。

她知道,想做成一件事,树立目标很重要。

于是,她就利用okr这一企业中常用的,帮助员工自我管理的工具,给孩子制定了跑步目标。

但说到底,这个事还是要孩子来执行,所以,妈妈又带着目标到女儿跟前,苦口婆心讲了一个小时:

解释制定目标的好处,以及为了达到目标她每天要怎么做。

好在女儿听完后,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兴奋地说:妈妈,OK,没问题。

但是只有目标还不够,为了更好执行,她又参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建议,教孩子制定周计划。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并没有。

这位妈妈了解到,儿童自制力会受到“同伴效应”影响。

于是,就在自家小区里,给女儿物色了一个跑步小伙伴。

过了段时间,她又请女儿给自己做老师,试图用成就感,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最终,女儿不仅把跑步坚持下来,而且会主动探索抵抗无聊和疲累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坚持跑步。

经常会有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却不知道,教育是最公平的事业。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耐心浇灌出来的。

就像俄罗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

心平气和的、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家庭教育的应有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叫喊、央告、恳求。

父母对孩子用心,孩子才会对自己上心。

父母把孩子放在首位,孩子的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所以,请相信用心管教的力量。

这些亲子间共赴愿景的时光,定会成为孩子自律的动力之源,激励他们描画出更美好的人生篇章。

教育无法重来,请父母对孩子亲力亲为

孩子的成长没有回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有远见的父母,都能早早看到身上的担子,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为自己的养育把关。

1.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

前几天,偶尔间看到厦门一位学霸妈妈的分享。

这位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即将前往世界排名前九的芝加哥大学读研,小儿子则正在清华读本科。

孩子们优秀的背后依旧离不开自律。

当被问到如何培养儿子的自律品质时,她分享了一个细节:

从幼儿园到初中,每天晚上准时7点,我们一家人都会待在书房,孩子做作业,我们办公,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出口成章的武亦姝,爸爸也是会在下午放下娱乐活动,专心陪伴女儿。

据说,武爸爸下午4点半就会关掉手机。

所以,想要孩子自觉成长,家长就要先重视陪伴孩子的时间。

你的在意,是孩子成长的原生动力。

2.用他律激活孩子的自律

一位在小学任教的朋友讲,让一个十岁以下的孩子自律,是不可能的,这是生理决定的。

所以她给自家孩子立了很多规矩,其中一项是:

每天的作业,优先级一定排在最前面。

只有保质保量写完作业,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规矩从一年级开始执行,现在孩子三年级了,写作业她从没有操心过。

而且做其他事时,孩子也会提前规划,从不拖拉。

孩子自觉性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动承担起责任,让孩子踏实走好每一步,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更是此生的使命。

3.以身作则,榜样教育

孩子有多爱你,就会有多像你。

父母把自己修炼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妈妈这样定规矩,孩子最有自控力》里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次,一个老同学来找作者何艳娟求助:

之前工作忙,孩子一直丢给公婆带。

现在儿子15岁了,成天就想着上网打游戏,打过几次,但孩子已经麻木了,现在一打他就离家出走。

何艳娟犯了难,孩子已经过了最佳教育期,改变的希望其实很渺茫。

所以,她只好无奈坦白,自己没啥好办法,最多建议父母多花时间陪陪孩子。

然而一年后,老同学找她报喜,说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

何艳娟觉得不可思议,赶紧询问是怎么做到的。

老同学说,她听从了别人的建议,放下事业,开始全职陪伴孩子。

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没闲着,因为担心过几年出来找不到工作,她重拾大学课本,考下了注册会计师证书。

妈妈的努力被儿子看在眼里,之后也发奋学习,用孩子的话说就是:

我不想人家说我不配做我妈的儿子。

有句话,我一直很认同:

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

托举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好方式,绝不是放手给他自由;

而是把父母的角色放在首位,辅助孩子耐心打磨自己,一点点向目标靠近。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男孩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4/194045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