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颜宝刚:财金官员的“计错数”:大意错估还是刻意误导市民?

作者:
特区政府的财金官员过去都有“居安思危”及“开诚布公”的纪录,但陈茂波近几年的预算案不单有倾向夸大政府财政状况以至经济表现,而且面对实际情况不似预期,却“狡辩”称现在楼市同经济只是面对周期性低潮,而不愿承认本港经济已出现结构性问题,甚至连拖累香港经济的最大原因、即内地经济失速及债务危机完全避谈,甚至反过来只向市民及商界“说好中国故事”,并继续豪花数千亿放到与内地对接的北部都会区,这根本就是彻底误导市民、商界及投资者。

施政报告刚宣读完,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又已定于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布,这将是陈茂波担任财政司司长以来,第八份的预算案。翻查过去七份预算案,可以粗略分为两个阶段:2020年前的三份预算案,不论经济增长预测及财政预算均相对较为精准,误差幅度较低;但在2020年后的四份预算案,却有一个趋势,就是结果均严重偏离本来的预测,当中更似有刻意夸大经济增长预测,同时制定较低的赤字预算。但结果是香港回归以来最严重的两次财政赤字,均出现在陈茂波手上,到今年情况亦不例外,不论经济增长预测还是财赤,陈茂波都已承认低估了问题,那不禁要问财政司一句:“计错数”是大意错估还是有意误导市民?

上周政府公布了“三条数”,分别是第三季GDP,截至九月底财政储备,以及第三季负资产宗数。其实三项数据宜一齐解读:经济增速转弱,去年第三季的低基数效应未能转化为理想的经济增长,当中内部消费出现了严重失速,原因正是股市楼市大幅下跌,财富效应蒸发影响了购买力;而负资产宗数回升至过万宗就是楼市转势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当中最值得留意,是政府的财政状况,今个财政年度首6个月、即4月至9月的财务状况,财政储备跌至6571亿元,是10年内首次有半年结算跌破7000亿元储备水平;上半年度录得综合赤字1777亿元,虽则较去年同期少近三成,但其中已计入发行的绿色债券所得收入466亿元(借来的未来始终要还),如果扣除赤字更会突破2200亿,数字上已直迫2020-21年度2325亿的财赤新高。

在前财爷梁锦松年代,已为政府财政储备定下一个“不成文”的安全水平,即使在最坏情况下政府完全没有收入,储备仍可以维持最少十二个月政府的开支。按陈茂波原来的预算案预测,到明年三月底财政储备仍可达到8173亿元,跌至仅维持十二个月的开支水平。

但以半年结计算,财政储备已跌至6500亿水平,换言之仅足够政府开支不足十个月,这又是创下香港回归以来最低水平。倘与2017-18年度陈茂波刚接任时比较,当时储备是逾一万一千亿元,明显已大幅缩水逾四成,而储备相当于政府开支更是夸张地由28个月大跌至目前不足十个月水平。

必须承认回归以来,历任财政司错估财政状况以至经济表现经常发生,由梁锦松、唐英年、曾俊华以至陈茂波都有同类纪录,你可以说是经济环境变化大,加上香港属细少经济体系,容易受外围因素影响,同时近年地缘政治冲突经常引发政经环境大变,令每一年的财政及经济预测均面对巨大变数,因此历任财爷错估形势也是非战之罪。

不过我想指出,陈茂波在2017年上任财政司后,首三年的预算案作出的预测仍是“有规有矩”,即使像第一年的财政预算,本来预计只有163亿盈余,但最终因为经济好转及卖地理想(当时是楼市高峰,单计卖地收入就有1600亿),因此最终盈余达1489亿元,是原来预测的八倍,但这个只是一个“Happy Problem”,低估了盈余不会构成问题;而之后两年的预算案,推算亦是相对准确,差距只有二百亿元左右,明显见到是陈茂波吸收了首年的经验,在制定预算案已经拿捏得较为精确。

同一时间,陈茂波首两年的财政预算,对翌年的经济预测,亦相对属于“射程”范围,实际经济表现均贴近预测的上限或下限,差距少于一个百分点。到2019年经济表现开始偏离,但大家明白当年有社会运动,引发的经济突然下滑只能说是意料之外。

但在2020年之后,陈茂波在制定预算案时,就有明显偏离实际情况趋势,例如2020-21年度,当时社会上已爆发首波疫情,陈茂波亦在预算案中表明:“防疫抗疫,运用资源减轻企业和市民的压力,成为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这表明政府已知悉疫情会打击经济,但当年预算案在作出经济预测时,仍然不设实际地估计全年经济会介乎-1.5%至正增长0.5%,但最终全年经济表现却是倒退-6.5%,是回归以来最深度衰退。同一时间,即使预算已提出近千四亿元的赤字预算,但最终“埋单”仍超近一倍,达到破纪录的2300亿赤字,我不禁会问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偏差?这是出于大意错误估算,还是当中有政治考虑?

错误犯了一次情有可原,但第二次重犯就不禁令人质疑动机。结果类似情况在2022-23年度是“翻版”出现,上年的经济预测乐观地以为经济可以有2.0-3.5%的增长,但结果却是负3.5%,经济更是连续四季步入负增长,陷入深度衰退。至于当年的财政预算,亦只是预测有563亿赤字,但最终却有近千四亿元的赤字预算,是回归以来第二高水平,仅次于2020-21年度。

而最不寻常是今年度的财政预算,正如我在今年二月时候在财政预算案公布时候指出,陈茂波在制定预算案时其中一个核心思想是香港全年可以有“追赶式增长”,因此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于3.5-5.5%,但这根本是建基于“空中楼阁”,即使年中修订一次仍维持在4-5%的高增长水平,当时陈茂波及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更是振振有词向外国投资者称经济增长可以超越政府预测的上限,是完全无视通关以来的经济复苏不似预期及高息环境。

同时陈茂波更将未来四年中期经济预测由3%上调至3.7%,为回归以来次高,亦是陈茂波上任以来“最进取”的预测,这显然就是刻意夸大经济增长预测,特别是中期增长是计算未来几年财政预算重要的预测工具,那么就有大条道理将2024-25年度以后的财政预算,由赤字变回盈余,甚至到2027-28年度,可以达到有千亿盈余,条数几好睇?

以往数任的财政司,在公共财政管理即使不是“尽善尽美”,但每每均有建树:梁锦松年代面对长达五年通缩期率先采取紧缩政策,包括向公务员“开刀”减薪;唐英年尽管经济在自由行带动下大幅反弹,政府亦开展了开征销售税的咨询,是“居安思危”的表现;而被外界批评为“守财奴”的曾俊华,亦为了严格控制时任特首梁振英的巨额政府经常开支,破格成立表明未来十年都不可以动用的“未来基金”,为香港投资未来。

特区政府的财金官员过去都有“居安思危”及“开诚布公”的纪录,但陈茂波近几年的预算案不单有倾向夸大政府财政状况以至经济表现,而且面对实际情况不似预期,却“狡辩”称现在楼市同经济只是面对周期性低潮,而不愿承认本港经济已出现结构性问题,甚至连拖累香港经济的最大原因、即内地经济失速及债务危机完全避谈,甚至反过来只向市民及商界“说好中国故事”,并继续豪花数千亿放到与内地对接的北部都会区,这根本就是彻底误导市民、商界及投资者,是将政治考虑凌驾了经济及财政管理,我认为已经是严重失职。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07/197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