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一名哈佛硕士和一名武大博士,震惊了中国爸妈

毫不客气地说,社会发展到今天,孩子有没有出息,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看家长和家族的力量,这是事实,不服不行。

时代已经变了,鸡娃性价比太低。

所以,孩子努力去学习,父母努力去干活,接受孩子和自己的平凡就好了,不要焦虑,大多数人都一样。

最近有个新闻说“哈佛大学硕士应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非编岗位”,这个消息经过官方认可是“属实”的。

还有一个媒体传播的消息是“武汉大学数学系博士刘红炎成为襄阳五中2023年新入职的一名数学老师”,这当然也是真的。

我很感慨,因为在20多年前,襄阳五中这样的湖北省内的重点高级中学只能招到优秀本科生当老师,如今居然可以招到985数学系博士当数学老师了,只能说如今工作太不好找,而且学历贬值太厉害。

一个人能读完哈佛的硕士,或者能到武大读完博士,绝对的人中龙凤,他们的工作岗位让很多家长很震惊,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01. 生活并不是由学习成绩决定的

为什么会这样?供给端和需求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才供给端年年扩招,20多年前的高考,一年就录取几十万学生,如今录取1000多万。

那么,工作岗位有没有相应增长?很明显,曾经有同频共振、共同增长的阶段,但是现在,需求端的萎缩是众所周知、肉眼可见的。

这里面当然有不可细说的各种原因,我们只说结果:其中的部分结果就是一些企业家确实“躺平”了,一些企业家退场了,一些外企离开了,凡此种种,一层层迭加的后果就是孩子们找工作不容易了。

关于大环境,其实家长们是没啥办法的。

几个月之前,我在武汉出差,在地铁上听到两位女士说某某学校有个孩子考上了北大,是该校的状元,如何如何厉害。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脑子里冒出的一个词是“城管”,因为北京大学某博士去北京某街道当城管的新闻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两位女士一路热烈讨论,我却在想:北大博士当城管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结束。

我当然不是一个“读书无用论”者,相反,我认为读书对于提高人的认知、眼界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和他能不能找到工作是两码事。

哈佛硕士、武大数学博士以及北大核物理博士,你说他们读书多吗?肯定多。但是你说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恐怕也不是。博士进高校,或者进大厂恐怕会更开心一点,前者稳且社会地位略高,后者工资高,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没有机会。

所以,武大博士、北大博士只能退而求其次,求稳求编制,他们有什么错?一点没错。他们已经在学习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了,但是,生活和工作并不是全部由学习成绩来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给他们上了一课。

 

02. 接受孩子和自己的平凡

后面的几年,“被上课”的家长、学生会越来越多。孩子拼尽全力上了985,甚至读了博士,找不到工作是常态,要有平常心。

那么怎么办?难道孩子就不读书了?全体躺平?当然不是的。

首先,任何时候都要好好读书,这个好好读书不是指花巨资去鸡娃,而是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自律性。

孩子能完整完成预习、复习、作业、测试、考试,然后根据差错去查漏补缺就可以了。这样的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成绩至少是中上。

要注意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课外阅读,前者关系身体健康,后者关系心灵辽阔。

培养孩子不是培养一个刷题机器,成绩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就够了。培养孩子是要培养一个有正常价值观、完全人格、同理心和健康身体的个体。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孩子动一动、跑一跑,而是要求孩子坐在座位上。请问,孩子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禁闭?这肯定是不对的。

毫不客气地说,社会发展到今天,孩子有没有出息,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看家长和家族的力量,这是事实,不服不行。

孩子的成绩有没有用?有用。当爸爸不够厉害的时候,学历文凭是敲门砖。当爸爸够厉害的时候,孩子想要什么样的敲门砖都有,甚至根本不需要敲门,直接破墙而入,比如高中生就可以连续在大刊上连续发表学术论文,你怎么比?

所以,鸡娃要适度,鸡娃不如鸡自己。

比如,一个大老板的企业已经上市,儿子读书不行,但是这不重要,出去混个文凭,回来照样可以接班,如果接不了班,也没关系,找个总经理,老爸当顾问,孩子当大股东,也是可以的。当年那些成绩甩他一截的学霸,很有可能要来应聘,因为找工作不容易,难道不是吗?至于江西周公子的故事,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

当然,学霸们也可以去考编,这同样也不容易,而且收入……

读书无法改变命运,但是,爸爸妈妈有点事业,有点钱,还是有希望让娃快乐过一生的,这种娃的命运不需要改变,开心就好了。

普娃牛娃,如果没有一个混得风生水起的爸爸妈妈,可能现在这个阶段的生活,就是他们这辈子的生活巅峰。

我没有要大家去创业,去当大老板的意思,这个机率太低,我的意思是孩子读书改变不了命运已经是现实,父母要努力,能帮多少帮多少,孩子的职业起点是家族努力的结果,成绩对此有影响,但影响越来越小。

所以,孩子努力去学习,父母努力去干活,接受孩子和自己的平凡就好了,不要焦虑,大多数人都一样。

 

03. 富裕家庭有机会换一种卷法

上面我说的是普通家庭,现在我说说富裕家庭。

富裕家庭的选择比较多,很多人误以为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就像他们想象的皇帝肯定很有钱,因此阔绰到一早上吃两个烧饼、三个鸡蛋,还有一杯豆浆

没错,有些富家子弟的确是无用之人,但有相当一部分富家子弟颜值又高又有钱又努力。

我曾参观过的一所头部国际学校,收费不菲,教学极为严格,初中阶段其对时间的把控丝毫不亚于公立重点学校,到高中会稍微宽松一些,教学成绩也是全国一流。我就不说名字了,免得有广告嫌疑。

该校在高中阶段严格按分数分班,排在前面的几个班,你任何时候进去,都有大批学生在认真学习,鸦雀无声。

这样的班,每年都出十几个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谁能不卷?谁敢不卷?

但是这种卷是有价值的,为什么?他们的课程设计相对合理,而且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定了方向之后,有些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就可以不上了。

写报告,外出调研,参加社会活动,体育比赛,演讲,这些都有可能写入申请书,也可能被学校看重,而且成绩不是全部,只是占有较大权重。

所以,富裕家庭因为不必过于担心孩子的工作问题,其实有机会有能力卷得更高级一点,卷得更有价值一点,核心能力是不断迭代的学习能力以及高度自律。

这好不好?很好。分流了一部分国内高考的压力,也照顾到了富裕家庭的需求。

当然,也有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还在公立教育体系里奋斗,有些可能是舍不得孩子以后出去读书,有些可能希望孩子以后接班时有更多当地的同学关系,有些可能单纯就是认为公立教育就是好,对此,我和某博士有过一次讨论。

我认为这还是很可惜的,因为他们有机会尝试另外一种可能,但是他们放弃了。

他们的孩子可以换一种更轻松更有价值更均衡更开阔视野的卷法,但是他们选择了一种传统卷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天赋秉异的孩子,绝大多数资质中等的孩子其实是很辛苦很郁闷的。

大家看一个数据:2022年6月发布的《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钱江晚报》)

这个,我就不解读了,都是汉字,通俗易懂。

总之一句话,时代已经变了,鸡娃性价比太低,“读书改变命运”时代已结束,不同阶层的家庭应该冷静思考,拿出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战略和事实路径,传统战术和思维方式已经落伍了。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功夫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13/197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