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发生山体滑坡

—在同一个地方又摔了一跤

作者:

中国拥有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覆盖面最广的地质灾害卫星监测系统。

图3:中国拥有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覆盖面最广的地质灾害卫星监测系统,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早在四十多年前,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原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就率先利用国外的卫星多光谱卫星影像,开展三峡库区地灾调查。1999年起,航遥中心与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又在三峡的新滩、链子崖等古滑坡体开展InSAR技术形变监测技术试验。2007年后,随着国际上新一代高分辨率SAR卫星以及长波段雷达卫星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国内相关探索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InSAR技术也应用于国家973计划项目“西部山区大型滑坡致灾因子识别、前兆信息获取与预警方法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地灾防治和遥感测绘学界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解决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的问题,特别是InSAR技术,可以监测到灾害发生前山体斜坡的变形及变化过程。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并提出“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按照中央精神,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提出要构建国家级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专业力量,充分利用“空—天—地”观测手段,提前发现复杂地区大型滑坡隐患[8]。

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的同时,中国开展了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新一轮区域性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人口聚集或风险较大的重点区域1:1万大比例尺高精度调查评价及风险区划工作,加强地质结构分析和致灾机理研究,把那些目前没有变形迹象但是具有成灾风险的地区划分为不同程度的风险地区管控起来,既要管住已有隐患点,又要管住风险区,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探索总结双控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云南、甘肃、重庆、四川、贵州作为全国的重点予以实施[9]。

2022年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衔接自然资源部2020年的《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肯定了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在地质灾害防治所取得的成果:2019年至2020年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4021起,成363人死亡(失踪),年平均死亡(失踪)人数较十二五期间减少55%[10]。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聚焦三大问题:

——隐患在哪里?

——结构是什么?

——什么时候发生?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把此次发生滑坡的川南滇东北黔东黔西高山峡谷区纳入滑坡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编号3)并指出:该区域主要位于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贵州东、西部,涉及大渡河中下游、普渡河流域、鲜水河流域、雅碧江下游及黑水河上游、小江流域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地区是全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川藏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面积约35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11.3%。巨型、特大型和大型规模的地质灾害数量相对较多,高位远程地质灾害发育。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震活动强烈’岩土体破碎。降雨、冻融、地震和不合理人为活动是主要引发因素。该区防治重点是分布于水电工程区、城镇、人口聚集区、交通干线两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11]。

图4:此次发生滑坡的地方位于川南滇东北黔东黔西高山峡谷区,被纳入滑坡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编号3),图片来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线的综合防治体系,显著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信息能力,充分利用国产卫星、无人机、测绘地理信息和地面调查等手段,提升地质灾害隐患动态识别技术水平;综合运用无线组网与物联网技术、GNSS技术、多参量数据融合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研发普适型智能化实时监测预警装备等。

2020年自然资源部就宣布,目前中国在轨自然资源遥感卫星达到19颗,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的遥感卫星观测能力进一步提升[12]。特别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实施、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服务,安全性高、技术成熟。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芯片级”高精度形变监测解决方案将满足提前发现复杂地区大型滑坡隐患的需求[13]。

问题是:为什么这套先进的地质灾害卫星监测系统不能够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呢?

四、镇雄县的煤矿开采与山体滑坡

2013年时,当地村民与外界民众就广泛质疑官方给出的纯属天灾、不存在人祸因素的事故报告。村民认为专家组用不足24个小时作出的事故报告太过草率,希望能与专家“面对面辩论”。矿工王翔(化名)说:“我在高坡煤矿干了5年多,矿里什么情况我一清二楚,滑坡发生的地点,下方就是煤矿的采空区,本来有煤,但是被采空了,我非常确定。”这一说法得到在场另一名矿工的证实。1月15日,数十名遇难者家属和村民签署联名信,准备致函国家煤监局、国土资源部等单位,希望组成联合调查组,重新调查高坡村滑坡灾难[14]。家属代表称,他们不信任云南省地质专家做出的滑坡调查结论。可惜没有下文。

2024年,人们面临的又是同样的问题。《潇湘晨报》引述当地村民表示,事故发生村是一个煤矿开采村庄,有多个煤矿开采公司曾在此工作[15]。天眼查App显示,当地有一家名为“镇雄县刘家坡煤矿”的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册地即为事发地凉水村,是一家以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多次被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法定代表人周天强2022年被云南省昭通市中级法院限制高消费。母公司云南路红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最高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1月22日事故发生后,多名网友反映称,事故疑似与煤矿开采工作有关。潇湘晨报记者联系了镇雄县刘家坡煤矿有限公司,听到记者询问山体

滑坡事故后,对方立刻挂断了电话[16]。

镇雄县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其中,煤炭和硫铁矿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煤炭远景储量74亿吨,工业储量45.17亿吨。在镇雄县的GDP中,煤炭生产的贡献最大,一度曾高达40%。

2021年4月制定的《镇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特别指出:镇雄县拥有丰富的煤、磷等矿产资源,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74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0.7%,煤田煤层气储量达843亿立方米、是昭通盆地煤层气总量的7倍,磷矿预测储量132亿吨以上、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大型磷矿资源基的22.9%,将为我县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奠定基础[17]。中共镇雄县委和县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谋划了原煤扩能提升的工程。计划加快推进34个煤矿转型升级,加大原煤洗选,力争“十四五”末,原煤产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发展煤电联营项目工程。促进华电镇雄电厂产能释放,力争新建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煤化工基地建设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立项建设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60万吨/年煤制聚烯烃项目、200万吨/年煤制清洁燃料项目[18]。

煤炭开发,会造成岩层塌陷、岩崩、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煤炭生产以及煤电联营项目、煤化工基地是镇雄县经济发展的支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13年受灾村民告煤矿开采造成严重滑坡事件没有结果,到2024年受灾村民还是将造成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归之于煤矿开采,而煤矿和当地政府根本不予理会,因为村民的命没有GDP的增长重要,没有与GDP增长紧紧连在一起的官员的提拔升级重要。

其实这些年来镇雄县由煤矿开采造成的滑坡事件还有不少,只是上报的一次滑坡造成的死亡人数没有超过10人,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重大事故或者特别重大事故,官方媒体很少报道,民众也得不到足够的资讯。比如,2019年9月5日云南昭通滑坡灾害致9人失联[19]。又比如,2021年4月10日16时30分,镇雄县五德镇渡船坝社区发生山体滑坡,导致2人死亡等等[20]。

五、地震与滑坡

据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消息,专家组经实地调查,本次崩塌初步分析成因为:陡峻的地形地貌为崩滑发生提供了条件;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内因及客观因素;前期降水持续下渗,软化岩体内软弱面,加之崩塌发生前雨雪导致地下水富集,达到其临界点,进而诱发崩塌发生[21]。

专家组关于2024年镇雄县“1·22”山体滑坡成因的分析,与2013年专家组组长姜兴武所列举的四点中的前三点完全一样,排列次序也一样,只是所用文字不一样而已。这证实了中共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同一个地方又摔了同样的一跤。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01/201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