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王维洛:地质灾害的魔鬼已经从瓶子里放出来了(图集)

—水电大开发导致地震、滑坡、湖啸

作者: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震级6.5级的地震,震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震源距离地表12千米。鲁甸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108.84万人受灾,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特别大。地震发生后,李克强、汪洋于4日飞赴震区,徒步5公里走进震中龙头山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23]。

图10: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震级6.5级的地震,图片来源:网路截屏

图11:李克强、汪洋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临时救灾指挥部内向遇难者致哀,图片来源:网路截屏

地质学者杨勇指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旱谷田村下的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峡谷内,距牛栏江干流第七级水电站天花板水库大坝不到7公里。该水库于2007年开工建设,2011年蓄水发电运行,(牛栏江共规划10级开发,目前已建成4级,在建2级);距金沙江溪洛渡水库(牛栏江下游回水区)也仅有10余公里。杨勇分析道:从近几次地震发生时间和震源分布来看,与建设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巨型电站以及牛栏江天花板电站等水库蓄水都有其关联性,并提供下面的示意图[24]:

图12:,地震与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巨型电站以及牛栏江天花板电站等的关联性,图片来源:杨勇

杨勇进一步指出:金沙江干支流穿越川滇地震断裂带,一些江段与断裂带平行或重叠,区内又是地质破碎、地质灾害和地质危岩分布密集的高山峡谷,在这样的河流布局建设密集的高坝和大库容水电站,存在两方面的地质风险:

一是水电运行系统面临地震活动时造成的破坏,包括大坝、发电厂房、地面建筑、输变电设施、输电线路等等,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如果震中距离这些系统比较近的话,损失破坏一定是严重的,并将形成持续的次生地质灾害和连锁灾害链。

二是在金沙江流域这样复杂而活跃的地震活动危险区域,水库诱发地震的频率和强度都将增大。近年来地震活动处于活跃期,特别是在川滇地震带,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这一地区没有水库也会发生强烈地震,但是水库可能会更强烈激发应力释放,这种释放机制科学上还不能解释清楚,人类还没有能力去认识和控制其规律[25]。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范晓则指出:地震震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距金沙江溪洛渡这座巨型水库库区不到40公里,且紧邻金沙江一级支流牛栏江上“两库十级”梯级水电工程。

根据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间的公开地震记录,库区周边大于等于2级的地震从2012年末频率逐渐增强,并一直延续至鲁甸地震前的2014年7月。地震的活跃行为与水库蓄水的时间高度吻合。

地震频发区域集中分布于三处,其中两处分别位于溪洛渡大坝附近和向家坝水库库尾,另一处则靠近溪洛渡水库库尾及直接导致鲁甸地震的断层附近。

溪洛渡水电站为当时世界第三大水电站,仅次于中国三峡电站和巴西和巴拉圭边界上的伊泰普水电站。溪洛渡大坝高285.5米,库容为115.7亿立方米。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该水电站“违规建设”,工程建设一度被叫停。

向家坝水库与溪洛渡水库首尾相连,它从2012年10月开始蓄水至2013年9月达到正常蓄水位,历时11个月,水位累计升高达100米,蓄水量约49亿立方米。2013年5月,溪洛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水位累积升高132米,蓄水量超过70亿立方米。

范晓告诉财新记者说:“值得注意的是,库区水位并不是在这些时段逐步抬升,而是在每一次较短的蓄水期中间快速抬升,不论从哪一方面看,它们都创下了水库快速大幅度蓄水的记录。十分危险。”。范晓认为,公开的地震数据表明,随着向家坝与溪洛渡水库水位的快速大幅度上升,水库库区及其两侧的地震活动似被全面激活。恰在鲁甸地震前两天的8月1日,溪洛渡水库达到它蓄水以来的最高水位571.7米。

范晓总结说:鲁甸6.5级地震有可能是在原来天然地震的背景下,地震断裂带受到溪洛渡水库蓄水的影响发生“活化”所致[26]。因此鲁甸6.5级地震也是一次水库诱发地震。

图13:金沙江水坝与地震,图片来源:财新网

鲁甸6.5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震所造成的次生灾害严重。第一,地震导致了山体滑坡,约1200万立方米滑坡体在河流上形成自然大坝(堰塞体),坝后形成了库容约2.6亿立方米堰塞湖(在龙头山镇红石岩村范围内)。堰塞体位于洪石岩水电站坝下600米。这座兴建于2004年的水电站,在地震中被完全损毁,损失金额超过8亿元。第二,除红石岩村堰塞体外,地震还诱发了甘家寨、王家坡两个特大型滑坡。第三,鲁甸地震新增加影响范围内1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7]。

昭通市发改委金沙江水电开发办公室负责人杨林明认为昭通市的水电开发项目是安全的,国家环保部门都已经通过了环境评估报告,它有相应的审批程序,既然都已经走完了,应该没有问题。杨林明也承认,昭通地区所做的水电开发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并不包括水库大坝选址时对当地地质构造的测评。兴建水库的选址一般只从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可行性上来进行评估。对于是否引发地质灾害的评估我们基本上不进行。报告只是说设计出的结构,经得住地震。但是没有说修了水库之后会产生地震或者其他地质灾害,没有这种说法[28]。读者从这里可以了解中国工程环境评估报告的真实一面,只是从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可行性上来进行评估。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是中国进行的第一个工程环境评估报告,给后来的评估报告起来一个很坏的模板作用,用经济的“利“来掩盖生态环境的“弊“,进而得出利大于弊的结论,使得工程环境评估报告制度成为又一个花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马文涛指出,判断某个地震是自然地震还是水库地震的关键,要看蓄水以后该区域是否频繁地发生小震。马文涛曾在2014年4月永善地震后赴现场调查,并确认此次地震为水库诱发。马文涛随后预测该区域极有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并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马文涛说:“我实地调查后发现,永善地区的应力已经达到临界状态。这种情况下,‘一根稻草也能把骆驼压垮’。”正因如此,附近牛栏江新上的几个水库尽管库容不过亿,也有诱发地震的可能。“这都要到现场调查后才能下结论。”许多学者呼吁水库库区台网能够向研究者提供更精确、更及时、更全面的地震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更为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得以进行。目前公开的地震数据并不及时和全面,往往滞后一两年。地震学者普遍认为,这不利于研究,更不利于政府的防灾体系准备及时的预案。马文涛通过自身经历证实了这种情况。“即便我在地震局下属的研究所工作,也不能及时拿到数据,尤其小于2.5级的微震数据,对判断水库地震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马文涛告诉财新记者,据说掌握数据的地方水利部门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现长江水利委员会)签订了保密协定。此外,公开的地震数据也有误差,这同样会给研究工作带来障碍。如2008年曾夺走7万余人生命的汶川地震,国家地震局公布其震源位于地下13公里处。“但这是通过外围地震台网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利用震中附近的台网进行测量,发现汶川地震的初始破裂点位于地下5公里多处。”马文涛告诉财新记者,震源的深浅也是判定地震是否由水库蓄水诱发的重要依据[29]。

图14:汶川地震中受损的紫坪铺大坝坝顶。2008年汶川地震夺走7万余人生命,国家地震局公布其震源位于地下13公里处,但汶川地震的初始破裂点位于地下5公里多处,这就证实了汶川地震是水库诱发地震,图片来源:如图所示,摄影者:范晓

云南地震局局长皇甫岗却认为,鲁甸地震与水库建设关系不大。皇甫岗称,云南省在建水库前都有背景研究,且即便是水库诱发地震也往往是地层已经积累了能量,具有一定条件。比如三峡电站作为一个巨型水库,到现在也只达到4级能量。而一个6级地震的能量是4级的一千倍[30]。作为云南地震局局长皇甫岗应该知道,当时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是6.5级,是发生在印度的柯伊纳水库。中国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是6.1级。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出的工程可能诱发的地震震级也不是皇甫岗局长所说的4级。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208/201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