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前秦君王苻坚敬佛 攻下襄阳得高僧

作者:

前秦皇帝苻坚宽厚仁慈,兴儒教行德治,以文德感召天下。同时,苻坚还虔诚信奉佛教,在位期间,大力提倡佛教,尊奉有德行的高僧,使佛教的发展在当时出现了兴盛的局面。

尊崇高德僧侣

对于道德高尚、修行刻苦的僧尼,苻坚常常崇敬有加。

苻坚即位后不久,就特意制作编织精致的袈裟赠送给修行精进的比丘尼智贤,袈裟价值百万元,君王礼遇佛门弟子,意在鼓励他们精进不怠,同时昭示世人向佛向善。

苻坚还派特使敬请昆仑山僧朗,僧朗以身体不适推辞,苻坚便每月修书一封遣送,苻坚后来整顿全国佛教时,特别下诏说朗法师为严持戒律之高僧,其学徒弟子也都是清修精进之人,昆仑山可以免除整顿。

西域僧涉会辟谷之术,有神通,日行五百里。他还有宿命通功能,能够预知未来之事,逢天气大旱,苻坚就请他来祈雨,无不应验。僧涉离世后,每逢大旱,苻坚常常感怀:“如果涉公还在,朕就不必如此焦心了,此公圣人乎!”

苻坚生平对释道安最为赏识与礼遇。

礼敬道安

释道安为高僧佛图澄的弟子,其貌不扬,但学识非常渊博,在佛学上很有建树,弟子众多,当时有“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他开创了汉地佛教僧人统一姓“释”的先例,被后世称为佛教汉化第一人。

东晋永和年间,道安应名士习凿尺的邀请带着弟子40余人南下襄阳,前后待了15年,穷览经典、深研佛学,制定汉学僧尼规范,一时间远近闻名。当时的有钱人很多都信佛,道安在他们的资助下建立了檀溪寺。

苻坚对道安的大名与学识早有耳闻,派使者为道安送去七尺高的外国金箔倚像,还有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和织锦像各一尊,对道安表示了很高的敬意。

苻坚非常想让道安来辅佐自己,他常常说:“襄阳有个释道安,是神器,朕要是能得到他的辅佐就好了。”

建元十三年(377年),前秦观察天象的太史官禀报秦主:“在与外国分野的地方有星象,概是有大德之士将要入辅中国。”苻坚说:“朕听说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肯定是他们了。”

攻下襄阳得高僧

379年,苻坚挥师十万进攻襄阳,镇军将领朱序命令道安不得擅离,并将他带离檀溪寺。第二年,苻丕攻陷了襄阳,俘虏了朱序,同时把道安和习凿齿请到了长安。苻坚非常高兴。

释道安很快在长安安顿下来,住在五重寺里,统领僧众数千人,成了前秦的佛教领袖。

道安学识非常渊博,蓝田有一个容量为27斛的大鼎,旁侧铸刻篆铭,没有人认得,道安一眼就看出是鲁襄公所铸大鼎,古篆文字体,道安还把所刻铭文写成了隶书。苻坚大为赞赏,请苻坚做起国家级学术顾问来,“敕学士,内外有疑,皆师于安”,京城中渐渐传闻:“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苻坚举兵南下进行淝水之战之前,还一度思忖如何得到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他命令吕光征伐龟兹时特意叮嘱他,鸠摩罗什为国之大宝,攻克龟兹后一定要速送鸠摩罗什来长安。但很可惜,苻坚离世前未能如愿。

以与高僧同辇为荣

苻坚是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明君之一,他对道安的礼遇却折射出这位君王对佛法的格外敬重。

有一次,苻坚邀请释道安同乘辇舆游玩于东苑,释道安听从诏命,二人同乘促膝交谈。尚书左仆射权翼看不惯了,心中不快。他向苻坚谏言:“天子的车辇,侍卫可以乘坐,哪有剃发出家的和尚和天子同乘的呀,释道安怎么可以这样呢?”

苻坚听后,对权翼说:“安公道至境深,品性高洁,为天下尊,朕用九州之疆土来换取,都比不上他的分量。安公和朕同乘同座,这不是安公的荣耀,也不是皇辇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而是在抬高我秦王的身价名誉啊。”

支持翻译佛经

秦主苻坚对佛法的提倡还表现在他对佛经翻译的支持。苻坚曾指派武威太守赵正积极参与佛经的翻译。苻坚和赵正请释道安与昙摩难等高僧翻译了《中阿含经》、《三法度论》等佛教经典。

赵正和释道安在翻译原则上都强调要忠实于原文,赵正说:“经之巧质,有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释道安则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原则。释道安的佛经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梁启超赞誉他为“译界之大恩人”。

据《大唐内典录》记载,苻秦时期,译经数量包括经、戒、论、集、志、解、传等40部,239卷,其中包括释道安在襄阳十几年期间翻译的24部佛经。

苻坚心奉佛法,治国崇儒,统治时期出现了儒佛并重的局面。

参考资料:

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

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慧皎《高僧传》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梁启超《佛教教理与中国之发展》

2020-01-27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