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民生 > 正文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城市流浪狗真的管不了?

近日,河南南阳赵岗村发生一起恶犬伤人致死事件,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

2024年4月21日,一位3岁男童在南阳新野县赵岗村附近的公路旁玩耍时,被一只狗发起突然攻击,并且咬成重伤。

事发18天后,男童在经历了发热、恐风、狂躁、吞咽障碍等狂犬病症状后,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据媒体报道,案发多日,始终没能找到狗主人,从而被外界认定为无主狗或流浪狗。此种情况下,责任该如何界定?流浪狗管理为什么会成为公共管理的死结?

“现在去办狗证,是要求植入芯片的。”

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杜帆解释,在宠物出生时植入可以追踪的芯片,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他说,对宠物的管理,归根结底其实是对人的管理,背后考验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耐心和水平。

狗主人仍未找到

遇难的男童居住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上岗乡赵岗村。4月21日下午,男童和奶奶在赵岗村附近的公路旁玩耍。据家属描述,那里相当于一个便民广场,有人在跳广场舞,也有其他的小朋友在玩耍。

涉事犬只先是缓缓向小朋友靠近,并没有显露出特别大的威胁,等到距离近了之后,突然朝孩子扑去,开始撕咬男童。事后警方通过监控证实,涉事犬只是一只哈士奇,它动作很快,等到大人们赶上前搭救的时候,男童已经被咬伤。

男童的面部、颈部、腿部多处重伤,很快被送往医院救治,病情一度出现好转,但是后来再次恶化,并于18天后离世。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城市流浪狗真的管不了?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城市流浪狗真的管不了?

事发当天,男童家属便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但是未能找到狗主人。“现在问谁都问不出来,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没人敢承认,也没人说。”男童的妈妈向媒体表示,派出所给出的结论是一只哈士奇,但是从体形看,这只狗比较瘦,他们分析,可能是长时间没人管,饥饿所致。

“找不到狗主人的话,就比较麻烦。”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曾代理过此类纠纷。她分析,民法对宠物的界定为物品,狗主人有进行妥善保管、管理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是因为保管、管理不善导致宠物出来伤人,需要承担责任。“当然,也涉及有没有拴绳,是不是门没关好自己跑出来的,是不是人主动招惹的问题,承担的责任也分不同程度。”

她解释,狗主人所谓的承担责任,主要是指赔偿,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除非是故意的,危害到公共安全,才涉及刑事责任。”她说,如果找不到狗主人的话,那幺小区物业、居委会、街道办等相关部门,需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有没有定期巡查,去街上清理”。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城市流浪狗真的管不了?

城市中的遛狗者,图文无关。

流浪狗多为人为遗弃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宠物犬数量达到5429万只。但另一方面,随着宠物饲养数量不断增加,遭到遗弃的犬、猫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该白皮书透露,流浪犬数量高达4000万只。

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中国动物伤害救治论坛上指出,中国每年有4000万人被猫犬咬伤。而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有研究表明,动物咬伤伤害中有76%—94%是犬造成的。

“现在的流浪狗越来越多了。”张勇在北方一座城市的综合执法局工作,该局从2020年接手流浪狗捕捉工作。张勇介绍,仅在2023年,就接到1100多条群众的举报信息,捕捉流浪狗三百多只。这些举报大多为犬吠扰民,群众要求进行处理。

不过,张勇特别强调,他们并不是“打狗”,在捕捉过程中,尽量不要伤害到狗。根据工作流程,流浪狗被捕后将送往公安部门管理的留检所收养,留检所在对狗进行检查后,交给城管队员回执单,上面会清楚写明接收数量和状况。不过,张勇强调,捉狗的单位和收养狗的单位,不是一个部门。

在张勇的印象中,近些年,流浪狗的数量与日俱增。“主要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养狗的多了,弃养的也就多了。”他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很多年轻人把养宠物当成一种生活情趣,同时一些老年人也需要陪伴,养宠物的需求量便会增加。

在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通常会抵达指定区域捉狗,需要被捉的狗,通常没有拴绳索,或者旁边无人看管。不过,仅仅通过外观,无法精确识别这只狗是流浪狗,还是跑出来的有主狗。所以,偶尔会有群众电话咨询,寻找遗失的爱犬。这种情况,他们会建议对方去留检所寻找,“不过也基本能判断出,这个人没有办狗证”。

“直接遗弃,是最被唾弃的。”杜帆说,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属于公益性质,主要救助一些被车撞伤或者身患疾病的宠物。据他分析,宠物被弃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饲养成本过高、医疗费过高,甚至是嫌麻烦等等,“有的是觉得小时候很萌,长大了不萌了,就不养了”。

他说,即便是家里有特殊情况,不适宜养宠物,妥善的处理方式是交由亲朋好友饲养,或者送到救助站,而不是直接弃养。“直接丢到街上,对宠物很不公平,对公众的危害也大。”

办狗证的难题

张勇介绍,一些名贵犬种,十分重视血统的纯正,为此,在狗出生之时,便会在体内植入芯片,详细记录狗的出生年月、狗主人、品种等等信息。“就像狗的身份证,就算换了主人,狗走丢了,信息也都还在。”

他认为,这一方法没有物理伤害,技术层面已经实现,而且成本也不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管理犬类的好办法。

“办法是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实际问题。”杜帆说,猫狗的繁殖能力较强,而且繁殖过程较为简单,所以,无法在源头上控制这个过程,“在乡下搭个窝,就能生崽,一生好几个,你说怎么管?”

他解释,实际上,在很多地方的治安管理条例当中,都有养狗需要办狗证的规定,而在办理狗证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会强制给狗“上户口”,也就是在脖子上进行皮下植入芯片,被植入芯片后,如果出现意外,或者将来被遗弃,都能溯源到狗主人的身份。“基本上,办过狗证的狗,都会植入芯片,其实规定得很详细了。”

难点在于,很多人不愿意办理狗证。“很多人会想,我花钱办了证,享受不到什么权益,跟不办证差不多,那为什么要办?”他说,在办证的时候,会告知哪些狗能养,哪些狗不能养,哪些狗可以在公共场合遛,可以遛狗的时间、地点、范围等,规定非常细致,但是并没有很好执行。

如果严格执行,没有办理狗证的狗,将会受到处罚。但是,没有办证的群体,也有特殊情况。“有些老年人没什么钱,给不给办?现在是鼓励领养代替购买,领养的话,办证是不是可以不给钱,或者给少一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区分这些特殊情况。

“管理狗的背后,实际上管理的是人。”他说,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应该对有证狗和无证狗进行区分对待,但是,不能运动式管理,而是留足时间和缓冲,进行宣传,让狗主人积极去办理证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孤寡老人等特殊情况进行“优惠”处理。等到这两项举措都做到位之后,如果还没有办理狗证,有关部门则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南方周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20/205670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