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危:中国一个月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

仅仅在5月份的22天里,A股已经有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

截至5月22日,大陆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它或退市风险警示(即在公司股票前标注ST或*ST),其中八成以上公司均因2023年财报或审计报告等被出具了非标意见等,包括28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另外还有财务造假、重大诉讼等问题。而财务问题集中在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营收不过亿等从而触发了ST或*ST条款。

5月19日晚间,国瑞科技发布公告称,因参与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财务造假,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国瑞科技在2020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2.26亿元(人民币,下同)、1.86亿、0.40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49.68%。

5月17日,中泰化学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被实施其它风险警示,受罚原因涉及财务造假、股东资金占用等,2022年,中泰化学为完成营收指标,合计虚增收入42.48亿元、虚增成本42.48亿元。

另外,ST春天、ST联络、ST先锋、ST高鸿等多家上市公司是因为触及了“最近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规定;ST富通2023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等。

危:中国一个月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

中国股市示意图。

对此,大陆大微,认证为财经领域创作者的“市值观察”分析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有三:避免ST或者退市、完成业绩承诺以及维持股价以利于进一步融资。

“市值观察”提醒投资者辨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法:首先最直接的财务造假是虚增利润。要虚增利润,就需要在资产端、收入端、现金流等层面进行全面的配合,在某些科目上容易露出财务造假的端倪。

最重要的是,多关注经营现金流,账面上有真金白银的进账,财务真实度就高一些。如果公司利润很好,而现金流一直很差,利润的真实性就要打些折扣,因为现金流的造假相对更难。

其次,要重视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如果上市公司每年真金白银大规模分红,虽然意味着它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和特别高的增长潜力,但至少说明它的财务是真实的。在财务造假频繁的市场,分红率高甚至会成为判断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

再有,对于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公司,特别是重大道德瑕疵带来的经营风险,投资者还是应该第一时间远离为好。

“市值观察”最后提醒,严重财务造假的公司,它们连最基本的诚信度都没有了,投资者完全可以一票否决,远离它们。

对此,网民“毛虫caterpillar”表示:“结果受伤都是散户,ST或是退市,大股东什么的更高兴,感觉受到掩护撤退的味道,为什么不赔偿散户。”

腾讯用户9651994认为:“个人看法。查上市公司,好像为大家好,但里面的股民损失谁负责?万一ST,亏到只剩一片布。如果真为股民好,停牌后所有的损失上市公司负责,这个执行不难。”

网民“运兴”则认为:“光ST不行,让他们退市等于让他们拿着圈手里的股民的血汗钱安全地离开股市,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只有首先通过法律手段冻结他们的非法收入,还给股民的血汗钱,并将违法违规上市圈钱的参与者绳之于法,真正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

在中国A股市场,如果股票简称前被冠以“ST”,意即“特别处理”的股票,该股票存在投资风险。如果加上 *ST 那么就是该股票有“退市风险”,公司连续3年亏损,其股票就有退市的风险。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25/2058894.html